书城文化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45106900000099

第99章 消费文化(6)

当代中国消费伦理的规范体系应该包括“两大原则”(即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和谐的原则)和“三大规范”(即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科学消费)。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必须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既继承崇俭的传统美德,又要注入时代的新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和自然关系的矛盾、社会发展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生态价值的重视和强调构成了现代消费伦理观念的时代特征。换言之,不仅要从道德人格和道德风尚的意义上认识节约,不仅要从“追求效率、讲究低成本、高利润、最优选择和功能合理性”为内容的经济原则中理解节约,更重要的是从生态环境价值上把握节约,将节约的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更好地统一起来。把个人的消费仅仅理解为经济能力、个人偏好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消费者对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中理解节约的价值,使资源节约成为每个公民自觉履行的义务。

何谓适度消费

所谓适度消费,就是“俭而有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是处理好资源节约与扩大内需的关系,实现经济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的必然选择。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节约主要是资源节约。这里的“资源”主要指那些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的物质资源,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一方面,节约资源不是拒绝消费,而是把物质资源的消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适度消费所贯彻的是合理消费的思想,鼓励人们采用占用物质资源少的消费方式。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鼓励消费,扩大了内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候,如何理解适度消费,成为建设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的关键。

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

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的研究在中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研究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国情,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重视研究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前沿性问题。它包括:第一,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过程中,如何注重培育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消费伦理观念,以使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道德支持;第二,如何科学地批判消费主义,使这种批判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格的完善,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满足,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统一;第三,如何对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进行伦理分析,容许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但又要有所限制,决不能提倡和鼓励,并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和教育,转变社会消费风尚,培养健康的消费心态;第四,如何运用消费伦理观念的力量,自觉增强公共卫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有悖公共卫生安全的消费习惯,以及通过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行动,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第五,如何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使广告以巨大渗透性的力量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伦理观念,建立良好的社会消费风尚;第六,如何在大众文化消费中,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理性追求消费时尚,正确对待“青春偶像崇拜”,将消费伦理教育与人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些前沿性课题研究成果的问世,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何谓文化消费的“五朵金花”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居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比重迅速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文化消费形式不断涌现。图书出版、影视娱乐、游戏动漫、网络新媒体、体育休闲旅游这五大板块,已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五朵金花”。它们一齐绽放,促成了一股文化消费的热流,使文化消费成为拉动居民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新亮点。一是图书出版培育出了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极为热闹,历史书、博客书、健康类图书大行其道,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经历了超常规增长、调整与徘徊时期之后,进入了新的增长阶段。二是影视娱乐成为大众消费热点。在发展趋势上,未来几年,电影延伸产品有望成为消费热点。三是游戏动漫等创意产业孕育潜能。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已经与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市场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同时,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动漫产业在高速成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产业政策配套体系、原创力量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及人才不足等都限制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四是网络新媒体从商业化转变为社会化。伴随着城市受众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形态的变化,受众对诸如手机电视、数字广播等新的媒体形式存在接触的需求与意愿。电子消费终端发展迅猛,网络等新媒体促进了数字化新时代的到来。五是体育休闲旅游的上升空间广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健身的大潮中来;“花今天的钱,买明天的健康”已成为如今的消费新时尚;一些体育健身项目如攀岩、舍宾、仿真滑雪、蹦极等都深受人们喜爱;室内健身也成为年轻白领重要的健身方式。

怎样理解消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消费活动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不仅消费心理、消费动机、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偏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而且消费模式、消费行为、消费水平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个人的消费趣味、消费情趣、消费性格折射出主体自身的精神执著与价值认定,一个社会的消费构成、消费习俗、消费偏好更是一定文化价值的积淀和内化。

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环境背景的文化现象。首先,环境是消费文化建立的基础。人类的消费是以地球环境为基础进行的,人类在环境中生存,几乎全部能源和物质都取自于地球。若没了环境,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消费文化更是无从谈起。其次,消费影响着环境。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与自然界生物圈紧密联系,从生态学上讲,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营养级,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影响和改变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对生物圈造成或轻或重,甚至灾难性的影响。一方面,消费资料全部来自于自然界;另一方面,消费之后的废弃物又排放到自然界。这样,人类通过消费对自然界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消费文化印映地域环境背景。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形成的不同地域特征,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款式、包装以及商品的消费方式会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使消费被深深打上环境的烙印。

文化消费与文化产出的关系怎样

从产出口径考量,首先,我国当下许多文化消费品依旧停留在“粗加工”和“粗放式经营”的初级阶段,以至于在文化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精神期待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形。于是,文化市场看似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却大多难以令消费者在文化消费中收获心灵的自由与满足。其次,文化产出或消费过程中的贵族化倾向,蓄意抬高了文化消费的门槛,并把大众文化排挤在了文化消费圈之外。文化消费的贵族化倾向,恰恰凸显出当下文化市场因监管缺位而处在纷繁杂乱的无序状态。再者,创新意识成为文化产出过程中的稀缺元素,导致许多上市的文化产品竟然是陈年旧货,消费者不买账即在情理之中。文化消费乃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节点,令国民消费到质高价廉的文化产品,乃各级政府的分内之责。要达到这样一个文化消费的目标,公益性原则、非暴利原则、法治原则、市场调节原则等在文化产出过程中便“一个也不能少”,让文化创新的大旗在文化产出过程中始终都高高飘扬。

何谓可持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