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摄影实用小百科
45122200000025

第25章 风光摄影(1)

关于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是以大自然中的景物为主要对象的摄影。它包括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都市风光以及名胜古迹等等。风光摄影通过揭示自然景观的壮丽和隽秀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说,它是摄影艺术中富于抒情的一种形式。

一、题材之泛

风光摄影题材之泛,所有自然界存在的景物都可以成为拍摄的对象。高山是风光摄影中较为多见的题材,不同的地域,山的姿态也不同,变幻无穷。名山大川的高低纵横,绵延重叠,山脉的起伏走向,曲线变化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山的浓淡色调表现出丰富的层次产生空间透视,抓住山的形态、气势以及它秀丽或险峻等特征,才能拍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河流也是风光摄影中引人注目的题材。倾泻的瀑布,蜿蜒的河流,都将成为摄取的目标。水的浪花,波纹,反光,倒影,都能对画面起到美化作用,它使画面产生动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树林也是风光摄影中被描绘的对象。山水之间离不开树,它既可以点缀画面,又可调剂影调和色彩的变化,同时也体现出气候季节的特征。茂密丛绿给人以一派生机,而枯树残枝却给人以衰败凋零之感。初春的嫩芽会使人感到娇嫩,勃发。而深秋的金黄能使人感受成熟,辉煌。高山的松树、海南的椰林、东北的白桦树、南国的竹林、都可被摄人镜头。名胜古迹、园田风光、都市风采以及风、雨、云、雾、雪都是风光摄影所猎取的目标,它为风光摄影创作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的题材。

二、器材及用具

风光摄影,是一项投身于大自然的艺术创作活动,摄影者远离住地,进入拍摄地点,如果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到时发现自己缺这少那,你将十分后悔,面对稍纵既逝的壮丽景观或许你会感到终生遗憾。为此,在进行风光摄影创作出发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器材的准备。器材准备包括拍摄中要使用的一切设备及附件。相机、镜头,三脚架,滤色镜,电池,胶卷等等。

照相机:相机是外出拍摄必不可少的设备。如果要同时拍摄彩色和黑白片,或者还准备拍摄彩色反转片时,最少要带两个相机,并带上备份电池。如果是在严寒低温的地域拍摄,最好使用机械快门照相机,以提高可靠性。

镜头:摄影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外出创作不可不带。镜头的规格很多,需要带多少呢?这没有统一规定,而是因人而异。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结合不同的拍摄题材可以有选择的携带。为创作需要,长焦距镜头和广角镜头一定要带上。因为要拍出较大的太阳,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没有长焦距镜头是办不到的。一般常使用200毫米或210毫米镜头,要使太阳再大一些,就得使用300~500毫米的镜头。300-500毫米的长焦镜头,一是太贵,二是太笨重,我们不必去追求。

只要带上2倍增距镜200毫米的镜头也就可当枷毫米使用了,同样可以拍出较大的太阳。使用长焦距镜头,还可以压缩景物间的距离感,改变透视关系,实现创作意图,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到更广阔的画面,可以增加景深,同时也可以夸大透视关系,它是风光摄影中常用镜头,除了长焦距镜头和广角镜头之外,我们还可以带几支变焦距镜头。由于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可以轻松改变,因此在风光摄影中的构图上极为有利,它可以根据摄影者的创意,任意改变焦距来调整画面所摄取的范围大小。另一方面,一支变焦镜头可以代替若干只定焦距镜头,这样既减少了所带镜头的数量,同时也减轻了行装的重量,以便轻装上阵。

三脚架:三角架对拍摄日出日落是十分有用的,尤其是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稳定照相机,也利于长时间曝光。

滤色镜:拍摄风光片常用的滤色镜有w镜,偏振镜,红色滤色镜,黄色滤色镜,橙色滤色镜,渐变滤色镜等,不同的滤色镜在风光摄影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使作品增色不少。

胶卷:在摄影创作中没有比没胶卷更让人着急的了。为此备足胶卷以防万一。

外出拍片的准备工作一定要细致,我们仅以主要的讲了一下。其它的如遮光罩,快门线,闪光灯、镜头纸,吹气球等等都要带齐。

(2)用具准备。摄影器材的准备固然重要,其它用具的准备也不可忽视。

防寒用具:如果在严寒地带拍摄雪景,就要准备防寒用具。羽绒服是理想的防寒服,即保暖又轻便。

防雨用具:若在多雨的夏季拍摄,需要带上雨衣、雨伞、塑料袋等物,以防设备受淋,并能在雨天进行创作。

照明用具:带上一只小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会给你的操作带来便利。

其它用具:根据具体情况,可带防风的用具,眼镜、口罩、防蚊虫叮咬剂、药品等,清凉油、防暑药、创可贴之类。

总之,考虑的越周全越好。

三、不懈的追求

风光摄影创作,需要摄影者有不懈的追求。吃苦耐劳,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风光摄影属于野外作业,有时环境会很恶劣。条件很艰苦,需要摄影者跋山涉水。为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需要来回走动,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有时既使吃尽苦头,仍找不到理想角度,此刻也不能灰心丧气。

风光摄影光线极为重要,但风光摄影不能完全靠人工光来解决问题,它需要天赐良机。老天爷经常不长眼,因此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日出,日落,等待云朵移动的位置,等待光影的变化,等待云、雪、雾、雨。为等待理想的拍摄时机,拍摄出不同反响的作品有时需要等待几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月,往返多次而机不可得。此时不要迁就,不要半途而废,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风光摄影需要认真,严肃的态度,不偷懒,不马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水平。总之要有不懈的追求。

风光摄影的构图

风光摄影的构图,简单的说,是摄影者用照相机镜头,面对大自然选择要拍摄的范围。它要在画面中处理好三度空间,高度,宽度,深度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由于风光摄影受时间、天气、光线、物体的形状、分布和色彩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在一幅照片上非常恰当地处理好位置,光线影调,色彩等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景别

用同一焦距的镜头拍摄同一景地,景物,由于拍摄距离不同,摄取画面的范围也就截然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的景别。人们大致将它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景别。

远景:它包括的景物范围比较宽广,能反映景物的广阔和深远,有利于表现宏大的规模和磅礴的气势。

全景:全景的被摄范围小于远景,有利于展示被摄景物的全貌,以及反映其所处的环境特点。相对来说,全景比远景更能强化主体的表现。

中景:中景比远景、全景包括的范围要小,远不如远景,全景来的广阔,深远,但画面上的景物形象较大,主体更为清晰,既突出了主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交待了环境和气氛。

近景:近景的拍摄范围小,但成象较大,能够表现景物的细节。对周围环境反映的较少。

特写:特写是拍摄物体的局部,它有利于刻画细微之处,它比近景表现的更细腻。特写不能反映物体所处的环境。

远,全、中、近、特五种景别,它们对自然景物的表现具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的风光摄影,前三种景别最为常见。它有利于展示广阔无垠的草原,海洋、沙漠、高原,它能够表现山川,河流湖泊,再现名胜古迹,竹楼,毡房。近景和特写在风光摄影中并非绝对不能用。

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也能拍出很好的风光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对构成图案影响非常大,拍摄角度的改变,能使所拍摄画面的效果截然不同。拍摄角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水平方向的角度变化,二是垂直方向的角度变化。水平方向相对物体来讲有正面、侧面、背面之分,垂直方向相对物体来说则有平拍、俯拍、仰拍之别。

正面。正面就是从被摄物的正前方拍摄,它从正面反映物体,有利于表现物体的对称美,可以产生庄重、威严、静穆的感觉。但是,完全的正面往往会使画面缺乏透视感,感觉画面太呆板。

侧面。侧面可分为正侧面和斜侧面。正侧面是相机与被摄体成为90°的方向。它可以表现物体正侧面的外轮廓线条,但画面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斜侧面是摄影中采用最多的角度,它能够使画面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有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斜侧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斜。因此拍摄中要多进行比较、选择最佳的角度,使景物得到充分的表现。

背面。背面就是从被摄物体的背面拍摄。在风光摄影中,我们常说:翻过这座山,从后面拍,到河对岸光线会好些,这个沙丘从对面好拍。很多自然景物没有明确的正面与背面,而我们确要围绕它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平拍。平拍是照相机的位置与被摄体同处一个水平高度。

平拍的视觉高度与人们通常的视线相一致。使人感到熟悉、亲近,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平拍可以使主体挡去远处一些不必要的景物,从而更加突出主体。平拍能使景物减少透视变形,使景物在画面中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仰拍。仰拍就是照相机的位置低于被摄物体的水平高度,摄影镜头朝向上方仰起拍摄。仰拍能够夸张和强调被摄物体的高度,使物体表现得高大,有升腾的视觉效果。仰拍将被摄景物与天空叠到一起,使蓝天和云朵作为背景,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豪放之情。

俯拍。俯拍就是照相机的位置高于被摄物体的水平高度。

摄影镜头从上往下拍,也称鸟瞰。俯拍能够使自然界中的前景物和中景,后景物之间不受遮挡,在同一画面上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现。有助于画面上产生丰富的层次和深远的空间感,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如拍摄起伏的沙漠,弯曲的河流,层层梯田等等。

拍摄角度的不同,其表现力也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拍摄主题,不同的景物及其特征,选择最佳拍摄角度,最大限度地去完美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线条

线条在构图中,尤其在风光摄影中起很大的作用。线条不仅使画面结构活泼多样,优美,而且在造成画面的纵深感,突出主题,突出主体、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它也是影响透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线条在摄影中往往不像绘画那样来的直接,明显,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存在。

其它在摄影作品中,线条往往以色块和色带分界线以及其它不同形式出现,甚至以隐性线条的性质,存在于画面之中,起到它的作用。线条可以将画面中分散、孤立的景物联系在一起,使其更具完整性。线条也可以使呆板、凝重的画面,生动活泼起来。横向线条的延伸可使画面显得宽广辽阔,垂直的竖线条使人感到高耸向上。弯曲的线条可以增加画面的柔美。汇聚的线条可以增加画面的深远感,也能引导人们视线转移人的注意力去突出主体。线条的排例,可以产生节奏感,线条的交差,可以产生层次感。画面上的线条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不同的线条能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粗线条强,细线条弱,曲线条柔,直线条刚,浓线条重,淡线条轻,实线条静,虚线条动。了解,认识,掌握了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并在风光摄影创作中能动地加以运用,拍出好作品。

四、影调

影调在摄影构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黑白照片中,黑、白、灰形成丰富的层次。黑、白、灰在画面中面积大小,位置分布,深浅明暗都将影响照片的“调子”。彩色照片中,五彩缤纷的色彩再现。同样,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分布,面积大小,明暗程度,也将影响彩色照片的调子。还有暖色与冷色,影响照片的和谐统一调子。无论黑白照片或是彩色照片,所谓“调子”,就是照片的影调。

不同的影调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黑白片中有低调、中调、高调之分。彩色照片有冷调,暖调之别。低调照片以深暗的色调为主,亮部较少。给人以深沉、宁静的气氛。中调照片,以黑白不等的深浅不同的灰调为主。能够充分表现景物影像的丰富层次。表现纵深感和质感。也是摄影创作中使用较多的方式。高调照片,大部分是白色和浅淡的色调,只有少量的深色调,类似绘画中的素描。高调照片给人以明快、高雅的感觉。彩色照片拍摄月夜,可以形成冷色的基调。拍摄日出能够呈现暖色的氛围。影调的控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滤色镜来调整,也可以选择光线,控制曝光量的大小,色温的高低,后期暗房处理,等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在风光摄影的创作过程中,应根据所表现的不同景物,为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法来控制照片的影调,增强作品感染力。

五、对比

对比是摄影艺术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很多不同艺术形式所共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一方,通过对比,也可以使画面的结构更趋于完整。对比包括:景与物,物与物,大与小,曲与直,动与静,明与暗,冷与暖,对比不是摄影的目的,只是表达内容和美化画面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恰到好处的进行对比,使画面真实、自然、生动。

(1)形体对比。形体对比指不同的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对比。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有选择的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就会产生互补作用,反衬和突出对方。高与低,圆与方,粗与细,大与小等。当我们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画面,将古埃及、金字塔和红色的大太阳结合起来,暗红色的三角形与橙红的圆形会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辽阔的绿色草原与座座白色的蒙古包,傣家的竹楼与皎洁的月亮,在对比中和谐。

(2)远近对比。指远处景物与近处景物的对比。由于透视原因,和大气的作用,使颜色相同的景物会出现近浓远淡、近暖远冷的效果。通过远近的对比,能够形成纵深感,空间感,加强透视效果。我们在同一画面中拍摄的近处的长城和远处的长城,同为长城,但由于远近的不同,效果也不同。对比更加突出了距离感,增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深化了万里长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