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静对比。指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的对比。动静对比能够平衡画面,使画面具有生气。利用动与静的差异来美化画面。风光摄影中常利用水的流动和云的飘动,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记录下它们移动的痕迹,使照片大为增色。再如拍摄水中倒影,岸上实景的静态与水中倒影的动态,形成强烈对比,使照片趣味无穷。
(4)色彩对比。指不同色彩的对比。在色彩中,如果两种颜色互为补色关系,那么它们的对比就非常强烈。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人们常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色彩中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对比也是很强烈的。有些颜色它们之间为邻近色,对比虽不强烈,但和谐统一、互补、画面看着舒服。要根据需要,既要对比,又要和谐,对比使色彩鲜明、生动、活泼、和谐使画面协调、完整、统一。
对比不仅限于此,还有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等。总之,自然界中变幻无穷,差异总是有的。创作中要能够找出差异,形成对比,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5)均衡。均衡即匀称。就是景物在画面上的视觉重量的合理布局。均衡绝不是简单的平衡。景物的大小,景物的位置,景物的颜色,景物的明暗都要综合考虑。如果画面左侧的景物多了,而且颜色深、暗,就会使画面失去均衡,看起来不舒服。当然,解决均衡问题,不能搞对称。不能为了均衡而均衡,那样做,会使画面呆板、僵化。应该追求不均衡中的均衡。那样做,有丰富变化的均衡画面。这样才符合艺术的辨证法。才能产生新颖的美。
总之,风光摄影构图要做到主题,主体突出,画面简洁,景物生动、内容完整,结构均衡,使画面完美而统一。
风光摄影的用光
摄影离不开光。无光就无影。摄影用光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为了满足胶片曝光的基本。照明。二是为了被摄体再现时呈理想的光影效果和色彩效果。在风光摄影中,光能影响被摄景物的形状,影调,色彩,空间感,美感以及真实感。风光摄影极少用到人工光。几乎是全靠自然光。自然光即日光,按照光线的照射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日光直接照射到物体上,称为直射光。日光透过云雾照射到物体上,称为散射光。日光照射到物体上又反射出来的光线,称为反射光。其中直射光和散射光应用较多。散射光的光照均匀,而且方向性不强,变化也小。直射光方向性强,变化大,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早晨和傍晚的平射光线较弱,照射景物的垂直面,投影很长,空气透视强,上午和下午,太阳的位置由低向高转而又向低,斜射景物,投影也由长变短,转而由短变长,空气透视弱。中午侧是赤日当空,直接照射景物的顶部,投影甚微。这些不同的情况,会给摄影带来不同的效果。按照光线的射向,即太阳的方位不同,直射光可以分为:顺光、侧光,(前侧光,后侧光)顶光、逆光各种不同的光线。
一、顺光
顺光是指以正面照射到被摄景物的光线。它的照射方向和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同,因而又称为正面光或叫平光。这种光线可以使景物色调明亮,清晰,色彩鲜艳,物体色彩还原好。但是,它的缺点是画面较平,缺乏层次感,立体感,空间感较差,主体景物和背景往往混淆不清。如果背景距主体景物较近时,这一缺陷就更为明显。一般来说,风光摄影使用顺光其效果较差或一般。如果受条件环境所限,非拍摄不可,黑白照片可加用滤色镜调整影调,有意加大景物的对比。
彩色照片可拍一些色彩鲜艳的小景致或一些风格明丽的田园风光。
二、侧光
侧光是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方向,与景物、镜头成90°角左右的光线。景物的受光面和背面基本上各半,虽然景物也有层次,轮廓和立体感,但其造型效果不如前侧光和后侧光好。容易产生反差太强和明暗对比不协调,色阶对比大,色彩过度层次少的毛病。但是,这种光线对表面结构凹凸不平的物体,如浮雕,石刻等,有着特殊表现力,能获得强烈的质感和造型效果。
三、前侧光
前侧光就是来自景物左、右前侧方向,与景物及照明构成45°角左右的光线。景物大部分受光线照射,明暗的分布为明处居多,暗处居小。由于景物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因而能够显示出立体感。表现出比较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变化。但是,这种光线缺乏空气透视效果,纵深感也不显著。
四、后侧光
后侧光也称侧逆光。是来自景物左右后侧方向。与景物,照相机形成大约135°角的光线。这种光线有利于表现景物的三度空间,勾划景物的轮廓,显示出空气透视,丰富影调。在侧逆光的条件下,由于空气透视的原因而形成的影调透视,使远处,近处景物的清晰程度形成对比。远处景物虚,色彩淡。近处景物实色彩浓,明暗和反差也都形成对比,产生差别,使景物形成纵深感。在拍摄过程中要正确控制曝光。
五、逆光
逆光是指从景物背后射来的光线。它和照相机拍摄方向相对,因而要加用遮光罩。这种光线能够显示出景物的轮廓线,使某些景物产生透明效果,能增加空气透视效果,并使主体与背景明显的分开。逆光可以改变景物原有的色彩。
逆光虽然使被摄景物处于大部分阴暗之中,但它有互相反射的作用,因而也能显示出景物原有的层次和线条。拍摄中也要正确控制曝光。
六、顶光
顶光就是来自景物上方的光线。这种光造型较差,一般少用,除非迫不得已,或者有意去追求某种特殊效果才用。
七、散射光
散射光也称漫射光。是指太阳被云遮住,光线通过云层由四周反射到景物上的光线。这种光线往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会使景物反差减弱,影调柔和。其缺点是明暗变化少,出现过多的灰调子,画面平淡。
此外,还有一种光线,在风光摄影中经常遇到。那就是日出,日落。此时的所谓光线,其实就是光源,发光体本身。无论日出,日落,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天空云会形成彩霞,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上时,它是橘红色的,只要光线不刺眼,就可以直接拍摄,此时光线比较柔和,画面一般呈暖色基调。
以上几种光线,从拍摄彩色照片看,其效果表现与黑白片略有不同。顺光拍出的景物颜色明朗,色彩饱和,但透视效果差,画面平淡。逆光条件下拍的景物透视感,空间感都比较好,但是不注意,会使颜色沉闷,缺乏鲜艳明快,尤其是拍大景别时,会出现灰蓝色,使色彩单调。前侧光较顺光、逆光都好处理些,用这种光线拍一些别致的风光照片,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在利用逆光拍彩色片时,最好在早晚时间进行,可使画面增加暖色调,减少灰蓝的冷调子。在拍摄近距离景物时,要注意周围物体的颜色,由于光线的反射作用,周围物体反射出来的环境光可能带有某种颜色倾向,影响色彩还原。一般肉眼不易发现,拍摄中要加以注意,拍风光照片也要注意控制影调及色调,如果反差过大,亮的过亮,黑的过黑,这样即缺乏层次,也不能将色彩正确还原。远景,全景需要等待时机,中、近景可用补光的方法来控制光比,减弱反差。逆光可把近景的树叶照射出透明的效果。利用林中晨雾能拍出一束束的光柱,利用水中倒影及反光追求理想效果。总之,只要巧妙、合理地运用各种光线,就能增加画面的美感,拍摄出赏心悦目的风光照片。
四季风光
一、春季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派生机,各种植物都披上绿装。春暖花开,像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玉兰花争奇斗艳,这些花卉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因此,在风光照片中的出现,就标志着显著的季节性,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受。
春风拂面,春季的风,具有温暖轻柔的感觉,春风吹动垂柳的嫩叶和枝条来回摆动,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春风吹动柳条这一情景,利用三脚架固定照相机,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
此时,如果画面中有村舍或亭台楼阁等景物存在(实),虚化的柳条在春风中像一面绿色的纱巾随风飘逸,形成一块飘动的绿色(虚),这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动感。
春季,虽有春光明媚的说法,但也未必总是好天气,春季也有细雨濛濛的时候,有些摄影家讲“摄影没有坏天气”。意思是看起来条件不利,但很有可能拍出佳作。濛濛细雨,往往使自然界处于朦胧的状态中。没有“雨”的效果和感觉,倒像是雾的感受。在这样的天气里拍雨景,一般需要借助于前景来表现。比如树叶、花草上的水珠等等。如果处理得当,朦胧的景物与晶莹的水珠相映成趣,将使画面增色不少。
二、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很多人会想到避暑,如海滨浴场,避暑山庄等等。其实这些地方也是拍摄风光片的好去处。但是,我们不能贪图安逸,环境恶劣的地方也要去。如藏北高原、西北沙漠、内蒙古大草原等等。夏季的植物,枝叶最茂盛,一片郁郁葱葱。江南的竹林,草原的牧草,都十分繁茂。夏季雨水充沛,山涧、溪流、瀑布都是一年中水量最大的时刻。为我们拍摄最为壮观的瀑布提供了机遇。夏季开放的花卉也最多,犹以荷花较引人注目。“出淤泥而不染”,很多人将它作为创作题材。夏季也是雨季的到来季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拍摄暴风雨,夏季最好,雷电交加的暴风骤雨,为拍摄杰出的彩色照片提供了好机会。当暴风雨临近时,经常会看到前景中的景物沐浴在明亮的阳光里,而上面的天空则呈现一片可怕的深灰色,利用这样的反差能拍出一些效果强烈的照片。暴风雨一旦突然中止,云层边缘很可能透出一斜射的阳光,这时就要留意彩虹的出现,并把这不可多得的景像拍摄下来。夏季的暴风雨常常是短暂的,当它过去,太阳又很快地出现,使湿透的树叶丛闪闪发光,并使一些街道和房顶反射出光泽。倘若你做好准备工作,就能拍到一些很有趣的照片。在城市中,雨后的夜景十分迷人。由于地面雨水的反光,城市建筑物上的灯光,霓虹灯等在地面上形成倒影,五光十色,加之汽车灯的流动形成彩色亮线,会使照片显得很生动。
三、秋季
夏去秋来,随着季节的更迭,大自然由丛绿转为金黄。满园秋色,动人心弦。秋季天高气爽,色彩绚丽,对摄影者来说,正是拍摄风光片的太好时光。
秋天的早晨,曝光透过叶丛洒落在地面上,霞光道道掩映其间。有时候,树林里薄雾迷漫,彩色缤纷的树林笼罩在轻沙般的雾帐里,此情此景,何等美妙。秋天的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山间溪涧流水潺潺,林中池沼,平静如镜,当你把照相机对着那婀娜多姿的倒影时,不妨在按动快门之前向水里投一块石子,让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就可以使画面显得很有情趣。秋深了,树林里各种针叶树,落叶树以及冬青树、黄栌树、红枫树等,红、黄色树叶及褐色的颜色混在一起,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图画。
拍摄秋季风光,用光的正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在拍摄树叶时,应该利用逆光或顶光表现出树叶的透明感。否则它那金黄色的树叶就大为逊色。相反,如果要表现树叶的形状或结构,光源就应该来自照相机的背后或一侧。拍摄树叶要有所选择,不要见它好看就动手,而要多观察、比较、选择最为理想的构图。形状优美的叶片可用特写镜头来表现。运用侧光,或直摄光拍摄,可以加深景物纵深感。在逆光的树林中,把修长的树影作为前景,这时候,不仅使整个树林在视觉方面增加了深度感。而且由于逆光和侧光的作用,使每一棵树都具有轮廓光,看起来树与树之间有了间隔,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在进行逆光拍摄时,对于曝光要正确把握,力求准确,如果以整个树林地带的光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其结果将使树林中的阴暗部分只能显现一个黑色的轮廓,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和色泽明快,就必须增加曝光量。实践证明,曝光过度会失去色彩的饱和度,使背景的色泽显得淡薄无味,造成整个画面平淡无力。而曝光不足,却又会使树叶的色泽显得阴沉,而且与背景颜色的深淡有较大的差别。只有准确的曝光,才能控制整个影调,使色彩还原正确。秋季景致美不胜收,外出创作莫失良机。
四、冬季
冬季意味着寒冷的到来,最具有季节特征的是我国的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地披上了一身银装。有的森林和江河边的树木因受水蒸气的影响,还经常出现冰花,树挂,纵横交错的树枝上布满了珊瑚状的冰花。映着蓝天、分外好看。北方特有的冰雕,也在冬季进行。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令人赞叹。利用侧逆光拍摄晶莹剔透的冰雕,别有风趣。
在雪原上,可以拍摄雪橇,无论是马拉雪橇,还是孩子们用狗拉雪橇,拍起来都很开心的。
在银光素裹的世界里拍摄照片要注意构图,用光和正确控制曝光。在构图中,要利用对比,衬托白雪。如山峦、树木、河流、建筑等景物,以深色、暗部反衬白雪。远近对比,应尽可能使画面有所变化。拍摄雪景最好不在下雪时拍摄,因为天阴、能见度较差,显得灰茫茫一片。假若景物前后有层次,并能衬出点点雪花在空中飞舞,也可以拍出较好的照片。但是,注意选择快门速度。速度快,雪花为点状。速度慢,雪花为线状。拍雪景最好的时机还是雪后晴天,受到阳光照射,白雪即洁白,又晶莹可爱,远景也清晰有层次,色调也好。拍摄时利用逆光或侧光,可以增加雪的层次,高低凹凸不平之处会显出阴影,使色调和影调有变化。拍黑白片可以加用黄色或橙色滤色镜,把天空压暗,更能增加雪的洁白效果。拍摄雪景,要特别注意曝光把握正确,考虑景物的反差问题,使用侧光表测得白雪的曝光值后,要适当增加曝光量,不然将曝光不足,所拍摄到的雪就不洁白,而是发灰,这就是由于测光表是按照中级灰的反光率来计算制造的原故。如果摄影者是估计曝光,那么在正常的晴天,无云等条件下的曝光量,略减少曝光,不然将曝光过度,因为阳光下的雪反光很强烈,有刺眼的感觉,亮度很高。只有正确曝光,才能表现出雪的质感。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号称“世界屋脊”的最高最大的青藏高原和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这样的国度里,地理风貌千变万化,自然景观绚丽多彩,天山的高山牧场,江南的杏花春雨,桂林的漓江山水,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黑龙江的莽莽雪原,西北的黄土高坡,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我们拍摄风光照片的有利条件和素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创作,就可以拍摄出耐人寻味的风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