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庄子
45165900000036

第36章 别把进取心变成贪心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入自用,谓之贪。——《庄子·渔父》

好办大事,别出心裁,随意变更常规常态,用以谋取功名,叫做贪功。自恃才高,独断专行,侵犯别人,自以为是,叫做贪婪。

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可是进取心一旦变成贪婪就是坏事了。有的人贪功太过,不仅旁人看着恶形恶状,自己也未必能够达到目标。用世俗的观点来看,即使要争,也得争得委婉一些,面子功夫要做足,不能让人有反感之心,否则就是功夫不到家,容易适得其反。

曹操曾经在嫡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该立哪一个为太子好。依照旧例是立长子,但曹丕虽然很能干,然而曹植的文采过人,名满天下,很受曹操的喜爱和器重,不止一次地让曹操产生了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

曹丕很担心弟弟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就向心腹大臣贾诩寻求帮助。贾诩性格内向、老成持重,智谋超群但从不轻易显露,他本身就是一个低调的人,因此一般人都不能了解他的才干。但善于识人的汉阳阎忠却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之谋略。

贾诩为曹丕制订了扬长避短,以拙制巧之计。他对曹丕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也就是说:“只要您有德性和度量,兢兢业业做事,并且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数就可以了。”曹丕觉得贾诩的话很对,自己的办事能力不亚于弟弟,只要不给别人换太子的借口,那父亲也没有道理要换掉自己。于是他处处以忠厚老实的面目出现,谨慎小心,不越雷池一步,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的孝顺和德行。

有一次,曹操率兵亲征,曹植特意做了文章来歌功颂德,讨曹操的欢心,同时也向大臣们显示自己的才能。但是曹丕却伏地而泣,长跪不起,什么话也不说,就是趴在那里痛哭流涕。曹操十分惊讶,问他怎么如此伤心。曹丕便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我心里又担忧、又难过,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孝了,不能替父亲分忧,所以如此悲伤。”

一语惊四座,满朝肃然,大臣们都为曹丕的仁孝而感动,连曹操都深深为之动容。相反,曹植的表现却让人觉得他没心没肺,丝毫不为父亲的亲征而担心,只知道炫耀自己,实在是有悖孝道,恐怕也不能做好一国之君。这件事使得曹丕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加重了,天平倾向了他那一端,曹植渐渐被冷落了。

后来曹操为太子之事询问贾诩的意见,贾诩开始的时候闭口不答。曹操说:“我向爱卿请教太子之事,爱卿为什么不回答呢?”贾诩说:“臣适有所思,所以一时没有回答。”曹操问他何所思,贾诩说:“臣想起当初袁绍和刘表的事来。”原来当初袁绍死后立袁尚为继承人,而没有立长子袁谭,结果导致儿子们为了争权而引起内乱,最终灭亡。而刘表也没有立长子刘琦,而是立了刘琮,也因此导致内乱。贾诩提起这两个人就是在提醒曹操前车之鉴不可忘,曹操果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又见曹丕一直表现良好,便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立曹丕为太子。

后来,在曹操去世前曾评价他的几个儿子:“我是深爱我的三子曹植的,但是他为人虚华,不诚实,嗜酒放纵。我的二儿子曹彰有勇无谋,四儿子曹熊身体多病难以保全。只有我的长子曹丕,他为人笃厚恭谨,可继我业。”

当曹操的死讯传来时,曹氏兄弟都在外地,但表现各不相同。曹丕在邺郡,当他得知父亲的棺椁即将到来时,就率领大小官员出城10.里,披麻戴孝,伏道迎入城中,显得哀戚难忍,孝感动天。而曹植却一向是将自己的君子之风放在首位,虽然听到使者来传达哀信,却端坐不动,并不显得有多么悲哀,虽说如此很有狂士之风,但是未免让大臣们觉得他不孝,而感觉到寒心。

于是在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魏国的王位。

如果曹丕不是这样有手段,按照贾诩的指导以退为进,而是冲动地和曹植竞争,那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因为在世人心目中,他的才华明显不如曹植,而且结交的英豪也不如曹植多,胜负很难定论。但是曹丕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随顺自然,以不争为争,恪守太子本分,让曹植一个人尽情表演。结果是公道自在人心,曹植的炫耀反而衬托了曹丕的德行,让他登上王位。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不能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做一个“上士”,那至少也要表现得有“含蓄”一些,将自己列为“中士”,以免欲望达不到还给自己惹来一身的麻烦。

况且,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断加深自己的涵养,我们也可以期望他有一天能够触及到“道”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