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庄子·齐物论》
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
天与地,固然不能不说是很广大,每个人要占用的面积确实不过是立足之地而已。如果因为这样,人只在小块地上站好,却把立足之外的广大地方都挖到黄泉以下,那剩下让人立足的地方还让人站得稳吗?
庄子曾向惠子问这个道理。惠子坦率地说,那人立足的小小地块也不能有用了。
庄子便说:“如此说来,看上去似乎没用的东西,实际用处大得很!”
在高明的画家看来,败草枯木,都可以入画。
在高明的琴师看来,流水风声,都可以谱成曲。
在高明的诗人看来,街头争吵,房中大闹,都包含浓浓的诗意,可以入诗。
做人,应该懂得“无用”的妙用与大用,懂得“无用”才算说得上知道什么是有用。
所以,看似“有用”的其实“无用”,看似“无用”的其实“有用”。我们要明白在什么时候应该“有用”,什么时候应该“无用”。什么样的“有用”可以转化为将来的“无用”,什么“无用”可以转化为将来的“有用”。现实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1)最受欢迎的人,是直接“对别人有用”的人。
就像庄子故事中的那只鹅,不会叫的,被杀了;会叫的,对人有用处的,因为会叫而可以为主人看家的,免遭杀害。
李白有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此说甚妙!无可否认,我们都不是什么“社会栋梁”的一类,但要说的却是,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点“对某人有用”的用处。
这个“用处”是什么,因人和因情况而异。
极具讽刺意味的地方就在这里:你“自以为是”的长处,对某些人可能因为“没有用处”而不被视作你的长处。相反的是,有些你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小本领或小关系,也许对某人刚刚“有用”使你在他心目中升值。
人都是有功利的。人际关系大部分都建筑在“我认识这人有什么用”之上。虽不明言,但想深一层,你会发现阁下的许多“朋友”,都是必要时“对你有用”的人。
不武断地说朋友关系纯粹建筑在“用处”之上,却绝对肯定你对某朋友的用处,实在是“促进他对你的友谊”的一大重要条件。
一想之下,我们不禁想到我们对“朋友们”的不少用处,包括从送礼请客,到介绍工作,介绍朋友,甚至买票和在欧洲买那边较便宜的小物件。连“借出耳朵”听人诉苦并予以排解,或者拿我们的古董笔出来切磋研究,都是我们这个“不才之人”对吾友们的用处。为此这些用处肯定“有助友谊”。
问题就在这里了。我们用我们的“用处”对一个朋友作出直接的贡献,有时不费吹灰之力,比勤劳诚实、为人大方还省事得多。更要指出的是,我们可能不自知,原来自己可以对朋友们如此“有用”,并因自己有用成为他(她)的“好朋友”。
(2)冷庙也要烧香,因为无用之中蕴藏着有用。
一般人认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就因为菩萨不灵,所以成为冷庙。殊不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他给你一点点帮助或指点,足以改变你的命运。
所以,如果要烧香,应该去不大有人注意的冷庙,不要一味地往香火旺盛的热庙挤。热庙因为烧香人太多,菩萨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引不起菩萨特别注意,也就是说菩萨对你不会产生特别的好感,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也以众人相待,不会特别帮忙。
冷庙的菩萨就不然了,平时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菩萨对你当然特别注意,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印象之好,自不待言。你虽同样地烧一炷香,菩萨却认为是天大的人情,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自然特别帮忙,即使将来风水转变,冷庙变热庙,菩萨对你,还是会另眼看待,认为你不是势利之辈。
其实不只是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不要以为那些无人问津的冷庙对你毫无价值,只要你多花一点心思,就会发现,看似没有多大用处的冷庙其实对你的价值是很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对已经退居二线的人不应该视为无用,应多接近并博得他们的赏识。
不要忘了你的老上级,特别是曾经对你印象很好,并热心激励、帮助过你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已经退休了。有人认为在工作岗位上的上级很重要,并想尽办法讨好,三天两头地往人家家里跑;对于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上级却不闻不问,见面时态度也非常冷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特别是对那些退居二线但对现任领导仍能产生影响的老前辈、老上级更要多加拜访,巧下功夫。
要设法与他们多接近并博得他们的赏识。毫无疑问,退休者最难过的是,退休后那种门可罗雀的寂寥景象,他们在心理上自然很不平衡。这时若有人肯像从前那么尊敬他,拜访他,他必会为此感动不已。
②你的朋友当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个朋友也是冷庙。
你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时常去烧烧香,逢到佳节,送些礼物。为求实惠,有时甚至可以送些钱,请他自己买些实用的东西。又因为他是穷人,当然不会履行礼尚往来的习惯,并非他不知道还礼,而是无力还礼。不过他虽不曾还礼,但心中却绝对不会忘记未还的礼,这是他欠的人情债,人情债越欠越多,他想还的心越迫切。所以日后他否极泰来,他第一要还的人情债当然是你。他有清偿的能力时,即使你不去请求,他也会主动还你。
一个人是否能飞黄腾达,要靠机遇。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朝交泰,风云际会,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宋孝杰是一个被伪满政府遗弃的算盘先生。1945年日本投降后,也同时宣告伪满政府的彻底垮台。宋孝杰作为伪满政府财政部一等理财(会计)的饭碗也被砸烂。
1946年宋孝杰离开长春,来到五站(四平)谋生计,所谓“秀才家族”的脸面已无保,只得到人生地陌处混饭吃。在四平期间,宋孝杰结识了当地首富赵老汉。
当时赵正为孔祥熙收购黄豆。因数额巨大,而且账目混乱、零散,赵手下的三位算盘先生,三天未算清账目。宋孝杰靠一手“袖内吞金”的绝技,在一刻钟之内算清,得到众人的赞赏。
为交朋友,宋孝杰将自己的绝技传给赵老汉的女婿陆焕章。不久,陆焕章调到孔祥熙身边供职。由于战局紧张,宋孝杰辗转到长沙,因车马劳累,一病不起,所有积蓄均已告罄。店老板命人将他抬到路边等死。
恰巧,赵老汉的侄子(陈明仁的护卫官)路过,认出宋孝杰,忙打电话通知陆焕章。陆在南京,亲自派人将宋接到府上养病。宋痊愈后,陆举荐宋到孔祥熙手下做事,不久去了美国。
陆焕章退撤台湾时,遭人暗算,只身一人逃到美国,求到宋孝杰门下。宋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帮助陆重建胶鞋厂。十几年过去后,陆焕章重振昔日雄风,而宋孝杰的华商银行也生意兴隆。两人遂成生死之交。
有的人能力虽然很平庸,然而因一时时运通达,也会成为不可一世的人物。人在得意的时候,一切都看得很平常、很容易,这是因为自负的缘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与他相差不多,交往当然无所谓得失。但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及他,往来多时,反而会有趋炎附势的错觉。即使你极力结纳,多方效劳,在对方看来也很平常,彼此感情不会有多少增进。只在对方转入逆境,以前友好,反眼若不相识,以前车水马龙,今则门可罗雀,以前一言九鼎,今则哀告不灵,以前无往不利,今则处处不顺,他的繁华梦醒了,对人的认识,也就比较清楚了。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英雄,就该及时结交,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告,指出其缺失,勉励其改过迁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得随时采取主动。有时对方很急着要,又不肯对你明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
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庙,千万别错过了。
总而言之,一切都有用处,都可以助我修炼。所以,眼光不只是用来看脚下的路,还要看身边的路;同样,眼光不能死盯一人的某一处,而要观察一人的多处,或者是几个人的共同点,这才叫看问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