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孟子
45166400000020

第20章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孟子·梁惠王》)

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人都说某人好,就要考察他。

孟子在这指出当权者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能一意孤行,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管理者更要懂得此理。

不少领导者都有一意孤行的癖好,除了自己的意见外,根本就听不进别人任何有益的进言。而当别人有意见的时候,他们也常常命令别人保持沉默。在组织的环境里发生质疑的时候,出面发出质疑的人就很有可能会被贴上“不忠”的标签,甚至被视为是制造麻烦的人。到底什么才是判断反对和不同意见的最佳方式?应当鼓励勇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的人,并注意倾听。

领导,他未必需要专业上的特殊才能,更为注重的是组织才能。

使众多个人的努力集合起来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非常困难,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矛盾的任务。

领导的方式是什么?

领导方式的表现形式,从决策过程看有以下四种,一是领导者(包括领导集体和领导个人)自主决定问题。领导者决定什么问题,制定什么方案,不征求下级意见,只要求下级执行。二是领导者征求意见,然后自主决定问题。领导者有主观意见,自己确定方案,征求意见往往是一种宣传手段,意识的立足点是力求下级的认可。最后不管别人意见如何,还是要求下级按原意见方案执行。以上这种种决策方式,我们划归为集权方式的表现形式。三是领导者提出问题。听取建议,然后决定问题,即领导者先不拿意见、方案,而是提出问题,得到下级意见,建议后再确定意见或方案,然后或决定问题,或再次征求意见,再决定问题。领导者的出发点是征求下级意见,而不是争取下级认可,四是领导者提出问题,发动下级讨论,尽可能取得一致,再决定问题。即尽可能发动人们参与,尽可能深化对决策的认识,争取最大限度的思想一致。以上这两种决策方式,我们划归为民主方式的表现形式。民主方式是一种以依靠、激发下级和群众能动性为主的领导方式。

兼听则明,这是对任何领导都可用的。

《史记》中有《游侠列传》,记录当时的游侠,侠客的言行和活动,与司马迁同时代有一位名叫郭解的游侠。司马迁评价他:“我与郭解有一面之缘,当时看他的外貌很不起眼,言谈举止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但事实上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所有的人,无论看过他的,或是未曾见过面的,都非常仰慕他。”所以,谈到侠客,非以他为例不可。

所谓侠客,其身份。地位不过是一个平民,不仅没有权力作后盾,甚至还常与国家权力相对立。因此,想要获得别人的支持,力图生存,必须付出高于常人的苦心。郭解所以能受到众人的敬重,原因之一在于他的人心笼络术。郭解有个姐姐,她的儿子经常依仗郭解的势力盛气凌人,甚至粗暴无礼。有一天,他强拉一位看不顺眼的男子到酒店去喝酒,到最后那个人已经无法再喝了,但是他还强要人家喝。对方激怒之下,用匕首杀了他,然后跑掉了。郭解的姐姐很气愤,找到郭解说:“你还能保持沉默吗?这已经是你的面子问题了。”

于是郭解到处派人去寻找仇人的下落。最后那位男子走投无路,便自首了。郭解听了他的申辩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杀了我的外甥也是迫不得已,其实他是自己错了。”于是使放了他。如果郭解利用权势处置那个男子,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他在听了对方的陈述后,承认对方有理,公正无私地处理这件事,这种气魄绝非常人所能做到。历史上有名的包公,也是因为不纵容亲属犯法,敢于大义灭亲,才赢得刚正不阿的包青天的美名的。秉公办事,心底无私,不徇情枉法,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

身为领导者在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综合判断,得出结论,尤其不能因一己私情,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既损害了他人,又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从另一角度说,兼听也是使自己变得更聪明的一种办法。史书记载,韩信在消灭赵国军队之后,曾经拜敌方的参谋李左车担任军师,向他询问有关作战计划的意见。李左车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两句话自古即被当做训诫的格言使用。其意是虽然是个智者,但在一千次的谋略中也会有一次失误,从而算不上完美无缺;而虽然是个愚者,只要在一千次里有一次干得很漂亮,就不能完全瞧不起他。

这里所应重视的是“愚者的一得”。其中表达的意念,井非耻笑智者的失误,而是唤起人们注意愚者的一得。旨在表明,无论是任何人的见解,总会有他的独到之处。不要认为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开始便采取否定的偏见,排斥他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对人不公平,而且也会丧失眼前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自以为聪明过人的人,更要谦虚一些,注意多向别人请教。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

唐代有“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事理”。刘邦是以人为本而运筹帷幄的。

项羽与刘邦二人在秦始皇死后争霸天下,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两人在争霸之初是项羽取得压倒优势,但是刘邦却百折不挠,挽回劣势,反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刘邦分析获胜原因时说:“我有幸能网罗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三位杰出的人才,也正因为我能够运用他们三个人的才智,才得以成就天下的霸业。相反,项羽虽然只有范曾一位军师,但是却连他的才能都没有好好把握,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部下的意见从内容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第一是有关政策或战略的进言。第二是对领导者过失的进谏。刘邦采纳的是听取政策的进言,而能够接受部下的谏言,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则更难。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进谏言,对进谏的一方来说实在是一种难堪。无论是谁,被别人指出缺点或过失,都不可能欣然接受。能够虚怀若谷、坦然不讳地承认错误,是需要相当的忍耐力的。而一般的领导者还是大多喜欢吹捧奉承自己的人。

事实上,刘邦十分听从部下的意见,他的作法是自己不下任何指示或命令,而是一时采纳部下的进言,最后才依据部下所提出的意见下决定。这种方法使部下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下决心非好好做不可。这正是刘邦用人的基本原则。

从这方面来看,古代皇帝中再也没有比唐太宗更能接受别人的谏言的了。这是由于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例如,唐太宗曾召集大臣们说:“自古以来,有许多帝王总是按个人喜好做事。心情好的时候,连毫无功绩的人也胡乱封赏,一旦有任何不顺心的事,马上大发雷霆,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天下之所以大乱往往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日夜以此为警戒,如果各位有意见,不妨直率地提出来。各位对部下的谏言最好也能欣然接受,不要因为与自己的想法不同,便加以拒绝。无法接受部下的谏言的人,大概也不可能给上级任何进谏吧?”

在唐太宗晚年时,他曾告诉魏徵:“近来朝中大臣都不论述自己的意见,这是为什么呢?”魏徵回答:“陛下向来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有人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而那些保持沉默的人当中,所持的理由却各有差异。意志薄弱的人虽然心中有话,但是却不敢说出口;而平素很少随侍在陛下左右的人,则害怕陛下对其不够信赖,因此不敢提出意见;还有那些眷恋于目前地位的人,则深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会因此失去辛苦得到的地位,所以也不会积极地发言。这些便是众人皆沉默的原因。”魏徽的回答,鲜明地描绘出部下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明确指出了领导者容易疏忽的地方。

唐太宗听后回答:“一切诚如你所说的,我也不时地反省这一点。臣子进谏国君时,必须先有所觉悟,因为稍有疏忽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和赴刑场没有差别。这也是进谏的臣子越来越少的原因。我今后会虚心接受臣下的谏言,而且希望大臣们也不要有任何担忧,直谏无妨吧!”

太宗一生都以这种态度贯彻始终,广纳臣下之谏言。当然,说到接纳部下意见,也必须以拥有杰出的部下为前提。而太宗殿下有魏徽、房玄龄等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也是太宗的一大优点。由此观之,身为一个团体的领导者,要像太宗那样注意倾听下属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会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一些人往往不愿别人说自己的错误,甚至对说这种话的人打击报复,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身为领导者应该胸怀宽阔,鼓励部下发表见解,如此才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古代贤君是非常明白兼听则明的,卡耐基也讲述过倾听的故事:

几年前的一个早晨,一个用户怒气冲冲地闯进朱利安·德特默的办公室。德特默先生是德特默羊毛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毛批发公司。

“这人欠我们一小笔款子,”德特默先生向我解释,“但他却否认。当然,我们知道是他错了,因此我们的信贷部坚持要求他还清贷款。收到我们信贷部的几封信后,他收拾好行李就来到芝加哥,急匆匆闯进我的办公室,说他不仅不支付这笔钱,而且他今后再也不从德特默羊毛公司购买一美元的货物了。

“我耐心地听他说话,听他要说的一切。我几次想打断他,但我意识到这不是个好方法。因此,我让他畅所欲言。最后当他安静下来,能听进别人的话时,我平静地说,‘我想谢谢你赶到芝加哥来陈述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将从账本中把这笔钱勾掉,并忘记这件事,因为他是一个细心的人,而且只需要注意一个账号,而我们的信贷部激怒了你,那他们也可能激怒其他用户。这是极为糟糕的。相信我,我想听这种事的心情比你想说的心情还迫切。’

“他完全没料到我说这样的话,我想他有点失望。因为他赶到芝加哥来是要教训教训我们,结果,我并没有与他争辩,反而表示了感谢。我向他保证我们的职员则须注意成千上万的账号,因此我们这方更可能出错。

“我告诉他,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并说,如果我处于他的位置,无疑地会和他感觉一样。因为他不准备再从我们这里进货,所以我推荐了另外几家羊毛公司。

“过去,当他来芝加哥时,我们常常共进午餐。因此,我请他那天与我一起吃午饭。他不情愿地答应了。但是,当我们再回到办公室时,他订了一大笔货,比他以前任何一次订得都多。他心平气和地回到家里,想按照我们对待他那样,也采取公正的态度对待我们。他检查了账单,发现有一笔记错了,于是他寄给我们一张支票,并道了歉。

“后来,当他妻子为他生了一个男孩时,他给儿子命名为德特默。以后,他一直是我们公司的朋友和主顾,直到年后去世为止。”

兼听则会让你的权力更为稳固,你的生意更为兴旺,你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

芝加哥一家百货商店由于售货员不愿倾听,差点失去一位长期顾客。这位顾客每年都要在这家商店花几千美元。亨利埃塔、道格拉斯女士参加了我们在芝加哥开设的课程。在一次特别降价销售中,她买了一件衣服。回到家后,她发现衬里有一撕裂处。第二天,她回去要求售货员换一件。售货员甚至拒绝听她的埋怨。“你这是在特别降价时买的,”她说。并指着墙上一个标牌,“读一读那个,”她大声说,“‘商品售出,概不退换’。一旦你买了它,你就得留着它。你自己把衬里缝上吧。”

“但是,这是一件损坏的商品。”道格拉斯女士申辩。

“那也一样,”售货员打断她,“不退换就是不退换。”

道格拉斯女土气愤地准备离开,发誓永远不再来这家商店。这时柜台经理走过来向她打招呼。由于她多年光顾该店,因此经理认识她。道格拉斯女士向经理讲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经理认真地倾听了全过程,检查过那件衣服后说:“特别降价的商品都‘不退换’,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季节末处理掉全部商品。不过,这个‘不退换’规定不适用于已损坏的商品。我们当然要修补或更换衬里,或者如果您愿意,我们把钱退给您。”

多么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那位经理没有走过来听到顾客的述说,那么该店将永远失去一位顾客。

博采众议才能得到最英明的决策,谦虚耐心地聆听反对意见,既是一种气量,也是智慧和成功。战国时期,一位君王曾下过一道求谏旨令:“群臣和百姓能当面指责寡人之过的,受上赏;上书规劝寡人的,受中赏;能在公共场合议论寡人的过失而被我听到的,受下赏。”这道旨令一下,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一年之后,人们想再进直言,已无话可说了。而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泰民安,社会稳定。

自古以来,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领导人必定要垮台。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其实,关羽并不是疏忽大意而丢了荆州,而是丢在他不能兼听同意见的弱点上。关羽守卫荆州时,东吴吕蒙做了大都督,吕蒙早就有抢回被刘备骗去的荆州的打算,但他心知强攻硬取只会使自己吃亏,于是想办法从关羽的弱点上开刀。正巧,关羽没有亲自守荆州,正在外面带兵攻打樊城,吕蒙一见机会难得,便表面上主动与关羽搞好关系,暗中用计蒙蔽关羽。他诈称有病,让东吴书生陆逊代替自己都督的职位。陆逊刚上任,就以友好的言辞写了一封信,并备了厚礼,遣使拜见关羽,关羽听说后,警惕性一下子放松下来,他还嘲笑孙权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用孺子为将!”他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陆逊奈何荆州不得,反而把荆州守兵抽出攻打樊城。关羽的副将司马王甫、赵累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东吴必有阴谋,苦劝关羽不要轻易撤走荆州守兵。而关羽对东吴近日一系列的行动与迹象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狂妄地认为东吴胆怯,放心大胆地撤走了荆州守兵。但后来事实是,东吴军队渡江夺取了荆州城。

直到此时,关羽对荆州已失守的消息仍不相信,当军中有人私下传言荆州失守时,他听后愤怒地制止道:“此是敌方讹言,以乱我军心!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都督之职,不足为虑!”这是何等的目空一切。后来探马报知实情后,才相信荆州真的丢失了。关羽这才大惊失色,不得已投奔荆州属地公安,岂知公安也已被吕蒙夺取了。在这进退无路之际,关羽似乎有一丝觉醒,他对身边的司马王甫深深叹道:“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

如果说,荆州是关羽大意才丢失的还说得过去,那么,关羽败走麦城则是不听建议所致。当困守麦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之际,关羽决定抛弃麦城,突围去西川。可是去西川如何取道他又拒绝了王甫的正确建议。去西川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偏僻小路,关羽打算从小路去西川,王甫听后惟恐吴魏在小路设下埋伏,连忙建议部队取道大路。这时,关羽又犯下了一意孤行的老毛病,他固执地不肯听王甫的话,还自信地扬言:“纵有埋伏,有何惧哉!”坚定不移地要走小路。王甫料定关羽此去凶多吉少,纵百般劝阻仍无济于事,结果呢?父子双双遭擒身死。一代英雄豪杰因不能兼听不同的意见而酿成重大的历史悲剧。

一千张羊皮,不如一张狐狸腋窝皮珍贵;千百人俯首顺从,不如一人诤言争辩对事有益。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具有从谏如流的雅量,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并鼓励下属敢于讲不同意见。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领导者能经常听取下不同意见,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唐太宗问魏徵:“历史上的国君,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接着,他列举历史上的人与事说:“秦二世只听赵高的,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结果耳目闭塞,导致国家灭亡。国君如果能多听各方面的意见,采纳下面的正确主张,下情上达,就会明智;如果只听单方面的话,就会被蒙蔽,就昏庸。”太宗听了魏征的话,连连点头称好:“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