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老子
45166600000026

第26章 知易行难与知行合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吾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但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也没有人去实行。我的言论都有根据,行事都有所本,他人对这用意、动机的不明白,所以才导致对我的不理解。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而在行事中力口以贯彻的就更难能可贵。因此说,圣人外面穿着的似乎是粗布衣裳,但里面包含的却是稀世的美玉啊。

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人类有着得天独厚的专长,就是“知”,也是“智”。可以说这是人类区别于万物的最基本的属性,所以,“知”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但是“知”不代表就能“行”,也就是说讲理论很容易,可是实行却是很难的。这不是古人的偏见,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举个很浅显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作用,也都知道红灯的时候不应该过马路,可是当红灯亮起,左右500米之内没有疾驰的车开过来时,大多数人都还会选择闯红灯。这些人不知道交通法规吗?具体的条款不知,但不可闯红灯这一条可是连幼儿园小孩子都懂的,只是知道却不肯去做罢了。至于违反规定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问题,那是多数人都不会去考虑的了。这便是“知易行难”的一个常见的例子。

唐代鸟窠道林禅师9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来学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了他的法嗣。

南归后,道林禅师见杭州秦望山松林繁茂,盘曲如盖,便住在树上,人们遂称他为“鸟窠禅师”。

元和十五年,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对禅宗非常推崇,听说高僧鸟窠禅师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兴,决定上山探问禅法。

一天,白居易上山来参访鸟窠禅师。他望着高悬空中的草舍,十分紧张,不由得感慨:“禅师的住处很危险哪。”

鸟窠禅师回答说:“我看大人的住处更危险。”

白居易不解地问:“我身为要员,镇守江山,有什么危险可言?”

鸟窠禅师回答说:

“欲望之火熊熊燃烧,人生无常,尘世如同火宅,你陷人情识知解而不能自拔,怎么不危险呢?”

白居易沉思了一会儿,又换了个话题,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禅师用这样简单的话来搪塞自己,非常失望,说:“这话连3岁小孩都知道。”

鸟窠禅师说:“虽然3岁小孩都知道,但80岁老翁却都未必能做到。”

白居易豁然开悟,施礼而退。

要做善事,不要做坏事,这是3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可是观其一生,到他垂垂老矣的时候,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在红尘俗世里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一生都能够扬善惩恶的呢?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个故事与白居易的故事有着相通的道理,做人处世的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其中很多原则我们在孩提时代就已经知道了,但是能够将这种已知的道理贯彻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很难的。因为我们都有着私欲,当道理与私欲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又总是那样容易就退让给私欲,将道理轻轻挥到一边。小孩子都知道做错了事要承认错误,要道歉,可是真的犯了错的时候,又不由得会说谎逃避,因为会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等到成人立世,步人工作岗位,推卸责任、让别人背黑锅的事更是做得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究其根底,就是因为我们其实不明了“道”的真谛,将自己看得过于尊贵,将别人看得过于低下,所以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都自然而然地先为自己的私利着想,而不是先去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义。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坐车的时候要买票,小孩子身高超过1.1米的时候也要买票。但是很多家长为了省下票钱,会教小孩子在量身高的时候稍微向下蹲一蹲,不够1.1米的线。他们是不知道逃票是不对的吗?当然知道,但是这种违规和省下的钱相比实在不够让他们产生任何愧疚感。不仅不会愧疚,而且理直气壮,旁边的人看来也都觉得,十分正常。

其实这是不正常的行为,孩子时时都在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当他们看到父母让自己逃票的时候,会以为钻空子讨便宜是很正常的事,以后就会照样模仿。可笑的是,有的父母一边教育着孩子要诚实,一边却又在“以身作则”地教孩子不要诚实,理由是太实诚了在社会上会吃亏。

然而,在很多发达国家其实都具备较高的诚信水平。

有一位在德国出生的中国男孩,为学习中文,主动与中国来的一些研究生在一起。一天,他发现中国的研究生买16岁以下儿童票坐地铁,立即断绝了与他们的来往。德国有一套机制来维护诚信,比如说德国人没有听说过“做假账”这个词。德国的财务人员不敢做假账,他们在大学毕业之后,还要经过大约两三年的学习才能够做财务人员,要是做一次假账,就终身不得再做财务工作。

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曾经引发过一次诚信危机。很多中国人弄虚作假惯了,“枪手”、“做假证”的事件也被传到了德国,甚至有人在报上登广告来推销作假,这在德国引发了诚信危机。

德国驻华大使馆为此专门成立了留德学生审核部,中国人要去德国变得比以前麻烦多了。在德国,中国学生考试,德国人会拿了照片,反复地看你的脸相,要看长得像不像这个人。在德国留学的许多中国学生都觉得脸面蒙羞。为什么德国人不用看,日本人不用看,偏偏只有中国的学生被反复地看呢?

这就是诚信危机。分析世界上一些大企业家成功的因素不难发现,第一个原因就是诚信。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哪有市场。这是最基本的交往规则。诚信危机是怎么出现的呢?或许就是在父母教孩子逃票、闯红灯这样的小事上开始的。知易行难,其实也就是难以让知与行统一起来,所以老子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

能知亦能行,让知与行统一起来的人,才是合乎于道的。这样的人或许在有些自认为聪明的人眼里是呆板蠢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才是得到尊重的,才是真正获利的。这样的人也才是能够支撑起华夏脊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