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光十色会使人眼花目盲。五音混杂会使人重听耳聋。五味佳肴会使人口涩失味。纵情狩猎会使人放荡不羁。稀有财货会使人产生贪求之欲。因此,圣人只求饱腹不求声色悦目。所以,要摒弃那些而保守这些,就得明白以上所说的这些道理并切身去实行。
老子在这一章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可是在如今的社会,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
老子认为正常的生活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俗语说:“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饱。”物欲的生活,但求安饱,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
为“腹”,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为“目”,即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旋涡里,则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益空虚。因而老子唤醒人要摒弃外界物欲生活的诱惑,而持守内心的安足,确保固有的天真。
今天最容易使人失去自我的东西是财、官、色、味。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肉体,为了当官更可以出卖良心。这些人弄到了官、财、味、色,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脸上浮现着一副得意的神情。其实,这与被卖掉装在笼子里的猴子没有什么两样,笼子里的猴子有吃有穿,我们仍然可怜它被出卖,如今我们出卖了自己换来金钱地位,不仅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还飘飘然得意起来。
人不能贪欲奢侈、纵情声色,糜烂生活令人目盲、令人耳聋、令人心发狂;物欲横流,引起人精神腐蚀。
我们今天的生活,只知拼命攒积金钱财富,只看重动物性的满足发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财富的追逐中,都浸泡在放纵感官肉体的快乐里面。这样,我们追逐到的财富越多,我们的心灵就越空虚、我们本性的丧失就越厉害、我们的精神就越贫乏、我们的生命表现就越少。
无论是五色、五音还是五味,之所以会带给我们伤害,都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在无限制地膨胀。人们莫不由于对外物的贪欲而丧失本性:小人牺牲自己去求财宝;读书人牺牲自己去求名声;当官的牺牲自己为了家庭;群王牺牲自己去求天下。这几种人事业不同、名声各异,但他们牺牲自己、丧失本性却都一样。隐士伯夷为了名声好听,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金银财宝,被人打死在金陵山上。这两人死的原因虽然是一个求名、一个为利,却同样残害了生命丧失了本性。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人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拖住了、缠住了、压住了?这东西就是功名利禄。功名利禄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润。其实功名利禄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只要你进去了,你就无法自在与逍遥。没有功名利禄,于是想得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得到了功名利禄,又害怕失去功名利禄。人生就在这患得患失中度过,哪里品尝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纯滋味呢?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
由此而见,真实的享受是有理性、有节制的,是有正确取向的,是放弃虚假的享乐和愚蠢的放纵,回归自然、顺其正道的宁静!
“智慧应用一”
珠光是一位比较有名的禅师,曾在一休门下修行。他悟性很高,进步很快,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坐禅时常爱打瞌睡,这使他在众人面前觉得很不好意思。
于是他去找医生,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建议他喝茶试试看,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每天早晚各喝一杯茶,时隔不久果然治好了这个坏毛病。由于他天天喝茶,养成了习惯,在仔细品味当中,慢慢发现喝茶也很有规矩,不同的喝法有不同的味道。于是他便开始创制各种喝茶的规矩。
有一天,他刚刚制定完一道茶规,一休大师走了进来,问道:“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
珠光回答道:“荣西禅师曾说,应当为了健康而喝茶,平心静气。”
一休又问:“有一位修行僧问赵州佛法,赵州回答‘吃茶去’。对此,你怎么想?”
珠光不语。一休让侍者拿来一碗茶,递给珠光。当珠光刚把茶接到手上,一休便破口大骂,同时将茶杯打落在地。
珠光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起身向一休行礼,转身向禅房走去。一休大声喊道:“珠光!”珠光应答:“是!”然后回过头来望着一休。
“刚才问你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如果不管心情如何,只是无心喝茶,又会怎样?”一休大师步步紧逼。
珠光不紧不慢答道:“花红柳绿。”
一休马上意识到,珠光已开悟了。于是他宣布珠光修行完毕,圆满出师。“智慧应用二”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来拜访弘一大师(李叔同)。吃饭时,只见他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说:“难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啊?”
弘一大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丏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所以这么问。但是,弘一大师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正能够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弘一大师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是一句多么令人回味无穷的禅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