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06

第6章 与孩子平等对话

一位年轻的母亲,曾这样讲述自己教子过程中的苦恼:

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十分顽皮。说脏话、乱涂墙壁、打小报告、作弄他人、与父母师长顶嘴……总之,什么捣蛋的事都有他的份儿,这让作为父母的他们束手无策。管教孩子的所有招数比如喋喋不休的提醒、大喊大叫的命令等都派上了用场,可一点作用也没有,儿子根本就不理睬,有时还扮出一副暗自得意的样子。父母难免有怒火上冲的时候,就把孩子痛打一顿,过后却又对自己惩罚的方式后悔、内疚不已。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对孩子训话意味着你要求他绝对服从,让他像你一样思考问题。和孩子朋友式地交谈,意味着大家一起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重新衡量自己的观点,搞清楚究竟谁的更符合实际。”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管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可以让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孩子偏偏就是屡教不改,是孩子太顽固了还是父母自身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明事理的,只要父母善于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会知道父母是非常爱他的,也是很尊重他的;通过沟通,孩子就会晓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通过沟通,父母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动向。

当然了,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最好是蹲下来,近距离接触,两眼直视孩子的眼睛。听完后直接、果断、清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思想,如此他才能遵照你的想法去做。当然,语气要坚定但不是命令式。父母的语气要透露出自己说到做到、并且一定要他照办的坚决。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沟通,还可以消磨孩子抗拒或抱怨的情绪。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的沟通尤为重要:

有一次,一位记者和一位年轻的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聊天。这位主持人对记者讲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主持人跟自己3岁的女儿是好朋友。可他发现,女儿最不爱逛商店,每次领她去商店,她总是哭着闹着不愿去。

这位年轻的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还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大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角的大书包,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别说孩子了,我都不想再待下去了。”这位主持人激动起来,“当我把孩子抱起,扛到肩头上,准备离开商店时,孩子突然笑起来,指指点点,不想走了。哇,原来她看见了漂亮的玩具!”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想到了什么?要去了解、引导孩子,应该蹲下来,拉近跟孩子的距离。一位从美国费城考察回来的专家,曾经这样深有感触地说过:“美国的父母不像中国的父母偏向吼骂的教育方式,他们责备孩子时,一定会蹲下来,让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高度上,然后握住孩子的手,轻声地和孩子说话。他们认为,在蹲下与孩子目光平行的时候,无形中,孩子便会乖乖听话了。”

如果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差距,同时更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的距离。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孩子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体现;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

朋友的孩子平时活泼好动,但只要一回到家就感到十分压抑,从不喜欢主动开口与家长说话,为此,父母感到很奇怪,孩子在外面与在家里怎么会是判若两人的样子呢?一次,他们无意中从孩子伙伴的口里获知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是孩子畏惧父母与她交谈时的强势——每次与孩子说话,父母都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只知道一个劲地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却从不尊重孩子表达意见的权利。这时,父母才恍然大悟,要与孩子交心,就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

父母与孩子说话时不妨蹲下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以一种孩子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使父母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