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一种新思想的诞生,就不要拘泥于现有思想的束缚,如果那样,就不会有新的思想的出现。所以大胆思维,才是发现机遇的良方。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将学习知识和学习智慧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学了知识就会增长智慧,有了智慧也就能更好地去吸收新的知识。其实,知识和智慧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智慧,也许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书呆子。同样,一个有很高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很广博的知识,只是把有限的知识运用到极致。
很久以前,有位学子博古通今、精通天文地理,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是他仍然感到苦恼,因为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于是他不远千里四处访师求学,为的是能学到真才实学,消除内心的苦恼。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高僧指点迷津,让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高僧听完了他所诉说的苦恼后,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智慧还是求知识?”那位学子听后十分不解,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高僧听了笑道:“这两者当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识是求之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得越多,了解得越深,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觉得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之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得越多和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成熟,你就会感到一种来自于内在的智性,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学子听后还有些不明就里,继续问道:“大师的话我还是不明白,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高僧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记磨刀,只好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在家磨快刀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的柴更多呢?”学子听后恍然大悟,对高僧说:“大师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忘记磨刀的人吧!”高僧笑而不答。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那位学子一样的困惑,学了的知识有什么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其实,这种困惑就是知识如何提升为智慧。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时代生存,就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智慧,即思维能力。举个现实的例子来说,现代人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从知识储备量上来说肯定远远超过了孟子、伽利略,但是你能就此说他们的智慧比二者还高吗?显然不能。那么为什么孟子、伽利略的知识拥有量不如现代的中学生,而我们却认为他们具有很高的智慧呢?这是因为评价一个人智慧高低的标准不是看他的知识拥有量,也就是要看他的脑力的强弱,脑力强的人善于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脑力弱的人也许可能在知识的积累量上远远超过脑力强的人,但是在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方面则远远落后于脑力强的人,于是大量的知识积压在大脑里,人慢慢的也就开始变得迂腐起来。
成功箴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智能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需要人们有更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人要有知识,同时也要有思考力,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知识去发现潜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