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71

第71章 参考书目(5)

458(俄)巴赫金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9页。

459(俄)巴赫金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4页。

460《巴赫金全集》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74页。

461《巴赫金全集》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61页。

462《巴赫金全集》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61页。

463(俄)巴赫金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51页。

464(俄)巴赫金着:《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李辉凡、张捷译),漓江出版社1989版,第174页。

465(俄)巴赫金着:《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李辉凡、张捷译),漓江出版社1989版,第180页。

46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175页。

467[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201页。

468[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9-10页。

469[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5页。

470见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7-20页。

471[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472Sim,s.BeyongAesthetics:ConfrontationswithPoststructuarlismandPostmodernism.NY:HarvesterWheatsheaf,1992,p.84

47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1页。

474[法]让-弗朗索·利奥塔:《重写现代性》,见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4页。

475[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表现呈现不可呈现性》,见利奥塔:《非人——霎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39页。

476[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崇高之后,美学的状况》,见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51页。

477[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09-210页。

478克莉丝·维顿:《女权主义实践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大不列颠1987年版,第1页。

479巴巴拉·史密斯:《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萌芽》,见上书,第108页

480肖瓦尔特:《新女性主义批评》,纽约1985年版,第8页

481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0页。

482波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483[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484[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485[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页。

486[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487[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35页。

488[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06页。

489[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

490[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

491[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73页。

492[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02页。

493[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47页。

494[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49页。

495[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49页。

496[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49页。

497[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38页。

498见《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0页。

499见《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7页

500吉尔伯特、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耶鲁1979年版,第25页

501吉尔伯特、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耶鲁1979年版,第73页。

502转引自康正果:《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5页。

503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伦敦1977年版,第11页。

504托里·莫依:《性/文本政治》,伦敦1985年版,第56页。

505见《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33-334页。

506王逢振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李自修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507王逢振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李自修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508王逢振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李自修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279页。

509肖瓦尔特:《姐妹们的选择》,牛津1991年版,第13、21页。

510转引自卡勒《论解构》,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74页。

511转引自卡勒《论解构》,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75页。

512转引自《自成一家:女权主义文学理论》,麦森公司1985年版,第85-86页。

513转引自康正果:《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页。

514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515肖瓦尔特:《新女权主义批评》,纽约1985年版,第187-188页。

516转引自肖瓦尔特《新女权主义批评》,纽约1985年版,第206页。

517转引自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518[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页。

519[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0页。

520[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7-92页。

521[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17页。

522[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22页。

523[美]斯皮瓦克:《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页。

524[美]斯皮瓦克:《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525[美]斯皮瓦克:《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526[美]斯皮瓦克:《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527[美]斯皮瓦克:《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页。

528[美]斯皮瓦克:《在国际框架里的法国女权主义》,见张京媛主编:《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

529卡尔·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伦敦1957年版,第1页。

530卡尔·布普尔:《公开社会及其敌人》,伦敦1957年版,第2卷第259-260页。

531参见朱汉民《智者的声音——在岳麓书院听演讲》[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202

532(美)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导论》,见《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533(美)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导论》,见《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534(美)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导论》,见《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535(美)格林布拉特:《回声与惊叹》《当代文学理论》剑桥1990年版,74页

536(美)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导论》,见《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537(美)格林布拉特:《回声与惊叹》《当代文学理论》剑桥1990年版,74页

538(美)格林布拉特:《回声与惊叹》《当代文学理论》剑桥1990年版,74页

539相关分析参见盛宁:《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真实》一文(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第一期)

540相关分析参见王一川:《语言乌托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29页

541[美]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542[美]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543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544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页

545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546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9页

547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9页

548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549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550[美]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551海登·怀特《历史主义.历史与修辞想象》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页

552海登·怀特《历史主义.历史与修辞想象》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页

553这些历史事实是:1、魏玛共和国是由魏玛立宪会议建立的;2、持续了十四年:1919-1933;3、头四年出现了政治和经济混乱;4、末尾三年是独裁统治。)

554海登·怀特《历史主义.历史与修辞想象》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555海登·怀特《历史主义.历史与修辞想象》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页

556伊丽莎白·福克斯-杰诺韦塞:《文学批评和新历史主义的政治》,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557转引自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558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