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学生的品德故事
45197300000041

第41章 享受劳动的快乐

劳动不仅是生存的必需,还可以让人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法国著名画家格勒兹指出,劳动——从事各种有益的职业乃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无数著名人物的亲身经历早已证明了这一真理。

早期的基督教牧师都以亲自参加各种辛苦的体力劳动为荣。圣·保罗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一辈子都靠双手辛勤劳作来养活自己,他为这样活着而感到荣幸,为自己没有欠下别人一分钱而骄傲。

当雷·波尼法斯到达英国之后,他一只手拿着福音书,另一只手拿着木匠用的尺子。后来,他又从英国辗转到了德国,还是靠自己的木工这门手艺吃饭。

路德更是这样。他一生干过许多活计,有园艺、建筑、车工工艺和钟表制造等。无论干什么,他都极其勤勉,总是凭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面包。

法国新教神学家、古典学者卡佐本有一次在他的一位朋友的一再劝说之下,被迫离开工作去完全、彻底地放松几天。但他享受不了这份清闲,旋即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说:“我宁可带病坚持工作,也不愿意无所事事,什么事情也不干才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劳动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而且还是快乐之源。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别人眼中是最辛苦的人,但在他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23岁时爱迪生开办了自己的工厂,招募了一批工程师、工匠,层出不穷地推出各种电气发明。这些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迷恋自己充满创造力的头脑和双手,都是工作狂,而爱迪生是“总工作狂”。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4个小时。他的办公桌就在车间一角,每当取得一项工作突破,他就站起来,跳起非洲大陆的原始舞,嘴里还念念叨叨:“这么简单的解决办法,怎么原来没想到。”这已经成了一种标志、一种信号,工人们一看到老板跳舞,就围过来,知道又有新鲜事可做了。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在不断增加人手的情况下还要日夜开工。工人们没有抱怨,共同的兴趣在他们和爱迪生之间建立了友谊,整个工厂都充满了劳动和快乐的氛围。

劳动是一种赐福,没有劳动的生活就好像是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力和希望。事实上,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沮丧、万念俱灰。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位大主教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英国圣公会牧师、学者、著名作家伯顿给世人留下了一本内容深奥却十分有趣的书——《忧郁的剖析》,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论断。

他指出,精神抑郁、沮丧总是与懒惰和无所事事联系在一起的。“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伯顿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懒惰是七大致命的罪孽之一,是恶棍们的靠垫和枕头,是魔鬼们的灵魂……一条懒惰的狗都遭人唾弃,一个懒惰的人当然无法逃脱世人对他的鄙弃和惩罚。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懒惰更加不可救药了,一个聪明却十分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灾祸,这种人必然成为邪恶的走卒,是一切恶行的役使者,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给勤劳留下地位,所有的心灵空间必然都让恶魔占据了。这正如死水一潭的臭水坑中的各种寄生虫、各种肮脏的爬虫都疯狂地增长一样,各种邪恶的、肮脏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们心中疯狂地生长,这种人的心思灵魂都被各种邪恶的思想腐蚀、毒化了……”伯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忧郁的剖析》这本书的深刻思想也集中体现在结束语中。伯顿在该书的最后部分说:“你千万要记住这一条——万万不可向懒惰和孤独、寂寞让步,你必须切实地遵循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违背这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你的身心才有寄托和依归,你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违背了这一原则,你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必然的结果、绝对的律令。记住这一条:千万不可懒惰,万万不可精神抑郁。”

劳动是一种负担,但它同时也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年轻人要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应当善于体味劳动的快乐,养成勤劳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