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45197600000030

第30章 唯物义理故事(30)

西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神学体系,把儒学宗教化,使之成为适合于封建统治者御用的合法欺骗理论。司马迁反对“定儒学于一尊”的统治政策,尤其对董仲舒一派的宗教神秘主义深表反对。借着为伯夷作传的机会,于是司马迁驳斥了“天人感应”、“天之报施善人”的思想。

司马迁写道:有人说,天对人并没有什么偏私,它只是帮助好人。然而,像伯夷、叔齐这样仁德完备,品行高洁的人却活活饿死了;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也因贫寒而早亡。天所报答好人的,又是怎样的呢?而象盗跖这样乱杀无辜,吃人心肝的杀人魔王,却能够寿终正寝,这又是遵行的什么标准呢?这是一些极其明显的例子。到了近世,那些“暴戾姿雄”、“操行不轨”的人,竟然“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而一般“行不由径”、中规中矩、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却是“遇祸灾者不可胜数”,这难道就是什么天理吗?

轵道之灾

“轵道之灾”比喻亡国的灾祸。

此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却逐步壮大起来。他们俘获秦名将王离,多次打败章邯,席卷关东,刘邦带领义军数万正在攻打武关。

公元前207年8月间,在秦王朝中夺得丞相职位的赵高被起义军吓破了胆,就托病不去上朝,秦二世(胡亥)派人上门去斥责赵高。赵高无法逃脱了,就同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赵成一起谋划,逼秦二世自杀。

秦二世死后,赵高又立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他命令子婴沐浴斋戒,打算在祖庙举行仪式,接受秦王的符玺。斋戒五日之后,子婴同他的两个儿子密谋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诛杀了秦二世,担心群臣以叛逆罪诛杀他,就虚伪地举起仁义的旗帜,立我为秦王。我听说赵高已与楚国订立了盟约,灭掉秦宗室后封他做关中王。

现在他叫我沐浴斋戒,到庙中举行仪式,这是想在庙中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一定亲自来责问,等他来后,我们就杀掉他。”赵高派人去请子婴,请了数次,子婴皆不去。赵高真的亲自前来,对子婴说:“国家大事,非常重大,秦王为什么不去呢?”子婴就在斋宫里刺杀了赵高,赵高家三族人也在咸阳被杀。

公元前206年,在子婴当秦王四十六天之后,刘邦即打败秦军攻入武关。接着,刘邦挥师驻扎在长安东三十里的霸上,派人命令子婴投降。子婴马上服从,他在脖子上系着丝带,坐着白马拉的素车,捧着皇帝的玉玺,在轵道旁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封存宫室府库的财物之后,又退军驻扎霸上。一个月后,诸侯军纷至沓来,项羽是各路关东的首领,他下令杀死子婴和秦王朝众多的公子宗族。秦朝便灭亡了。

置之度外

“置之度外”比喻对人或事不再重视或不再理会。

此典出自《后汉书·隗嚣公孙述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东汉初年,虽然光武帝(刘秀)已重新建立了汉朝,可是还有很多人拥有重兵,占据个个州郡,要与刘秀争夺天下;表面虽然臣服朝廷,依旧想保留自己占有的地盘,准备待机而动。光武帝既然已经重复汉室,当然不能坐视这种割据的局面继续下去,决心要统一全国,前后经历了五年的时间,把函谷关以东的割据势力全部荡平,后来只剩下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股势力了。

光武帝鉴于隗嚣表面上已向他称臣,还遣他的儿子在京城洛阳做官,一时不足为患,公孙述远在西南边陲,路途遥远,攻取不易,暂时不想对他用兵,而更主要的,是打了许多年仗,兵力也需要休整一下,他在对部下众将官谈到隗嚣、公孙述二人时说:“这两个人暂时是不值得提的。”

众叛亲离

“众叛亲离”比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现常用来形容处境完全孤立。

此典出自《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春秋时,卫国公子州吁将他哥哥卫桓公杀死,接着便夺取政权当了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就拉拢宋、陈、蔡等国联合攻打郑国,想以对外用兵的办法来转嫁危急,从而树立威信,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件事被鲁隐公听说后,就问大臣众仲:“州吁这次夺取政权能成功吗?”

众仲回答说:“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生性残忍。依仗武力就会失去群众,对人残忍就没有人愿意对他亲近,现在他处境孤立,是很难成功的。”

最后还不出一年,卫国人就联合陈国,用计将州吁杀了。

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比喻千古不决的疑案。

此典出自《续湘山野录》:“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翫雪。”

宋代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病重,他派大臣王继恩召皇子赵德芳前来议事。但是王继恩自作主张,就打开了端门,召来开封王,即宋太宗赵炅。宋太宗(宋太祖之弟)到了宫中,与宋太祖相对饮酒,宦官和侍妾们都奉旨回避了。宋太祖与宋太宗谈话的内容,其他人都听不见,远远看过去,只见烛光之下,宋太宗时而坐下,时而离席,如躲避之状。饮完酒,夜已三更,殿外的积雪已有数寸之深,宋太祖拿着柱斧敲打着雪地,对宋太宗说:

“好做!好做!”接着解衣就寝,鼾声如雷。

这天晚上,宋太宗留在禁宫之内住宿。五更时分,周围的房屋内寂静无声,宋太祖死了。宋太宗即位后,宋太祖的儿子赵德芳、赵德昭先后被处死了。

捉襟见肘

成语“捉襟见肘”原意是说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此典出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曾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学生,以孝顺而出名。他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等封建伦理道德和主张。相传《大学》

是他的著作。他被封建统治者尊崇为“宗圣”。

庄周对曾参穷而不改其乐的品格非常敬佩,他对曾参贫居卫国时的境遇及品格,作了生动描述。他写道:曾子住在在卫国的时候,穷得非常厉害,穿的是以乱麻为絮而没有衣面的袍子,颜色十分杂乱难看,手掌脚底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有时一连三天都揭不开锅。十年中没做过一件新衣服。头上戴的帽子不敢整顿一下,稍一动,穗带就断了。穿的上衣,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脚上穿的破鞋,藏了前头而露出后跟。虽然这样穷困,可是他并不因此而忧愁。他常常拖着破鞋,引吭高歌,歌声就像敲击舍石一样洪亮,充满天地。曾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召他为臣子,诸侯无法和他交朋友。

他虽然十分贫穷,但却十分高尚。

作祟自毙

“作祟自毙”这个典故告诉人们,水庙峙,云行雨施是顺应天理;反之“倒行逆施”则终究要自绝于世人。

此典出自《子不语》卷八。

杭州人赵清尧喜欢下棋,只要听到棋子走动的声音,总要坐下来和人家对局较量。

一天,他到二圣庵游玩,看见一个道士,相貌非常丑陋,正和游客下棋。

道士的棋术十分低劣,还自称是有道行的“炼师”,赵清尧心里很瞧不起他,一句话也不说,马上转身走了。

当天晚上,他上床睡觉,只见两团鬼火在帏帐上绕动,赵清尧并不害怕。过了不一会儿,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手拿钢刀,揭开帏帐。赵清尧厉声呵斥,青面鬼一下子又不见了。

第二天晚上,满床铺发出细小嘈杂的啾啾声,好像小孩在学着说话。起初还听不太真切,仔细倾听,原来是说:“我棋术低劣,自称‘炼师’,与你有什么关系,竟敢小看我!”赵清尧这才知道是那个道士作怪,更不害怕了。接着又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咬牙切齿地说:“你好大胆,竟然不怕刀剑,我要用勾魂法要你的性命!”接着就念起咒来:“天灵灵,地灵灵,当门顶心下一针。”赵清尧听了之后。顿时觉得浑身肌肉跳动不停,好像在颤抖的样子。他便强忍着控制住自己,一动也不动。又用手堵住的耳朵,躺下以后,咒语又从枕头里发出来。就这样,赵清尧坚持忍耐了一个多月,有一天看见那个道士泪流满面地跪在床前说:“我因一时恼怒,行了法术恐吓你,想要你求饶,好诈取些钱财,没想到你总不动心。后悔也来不及了。我的法术不能侵害人,反过来自己就要遭殃,我昨天已经死去,但阴魂没有归宿,愿来服役侍奉,在您家里作个预卜吉凶的樟柳神,用以赎我先前的罪过。”赵清尧一直不予理睬。

第二天,他派人去二圣庵一看,那道士真的已经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