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45197600000058

第58章 寓言明理故事(1)

弈秋诲弈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上》。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豚子食于死母

此典出自《庄子·德充符》。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巫马其买鸩

此典出自《尸子》。

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

黄公好谦卑

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上》。

齐国有位黄公,喜好自谦自卑,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国内最美丽的女子,然而黄公却因此常常谦逊地称她们长得很丑陋。这样一来,他女儿貌丑的恶名就传得很远,以致两个女儿过了结婚的年龄却没有一个国人来聘婚。

这时,卫国的一个老光棍冒冒失失地迎娶了黄公的大女儿;才知道是国色佳人。此后他逢人就说:“黄公喜好谦卑,故意贬毁他女儿美丽的容貌。因此,我妻子的妹妹也一定长得很美。”于是,人们争着向黄公的小女儿求婚,果然也是位国色佳人。

心不在马

此典出自《韩非子·喻老》。

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驭马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驾车竞赛,赵襄子换了三匹马,三次都比输了。

赵襄子说:“你没有把驾车的技巧全教给我,所以我三次都落后于你。”

王子期回答说:“我的技巧已全教给您了,您运用却不恰当。大凡驾车最重要的,是要让马的身体安于驾车,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马身上,此后才能加速快跑,到达远方。现在您驾车,落后一点就一心想赶上我,跑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上来。但驾车在一条路上赛跑,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头,但您却把心思全用在了是否能比赢我上了,还有什么心思去驭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三次都输掉的原因。”

子罕之宝

此典出自《韩非子·喻老》。

宋国有个边城小民得到一块璞玉而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接受。这位小民说:“这是块宝玉,应是君子所用之器,而不该让小百姓使用。”

子罕说:“我们的看法不同。你以为璞玉是宝贝,我认为不接受你的璞玉才是宝贝。”

海上沤鸟

此典出自《列子·黄帝》。

海边有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都去海上,和海鸥一起游玩。向他飞来的海鸥成群结队,源源不断。

这个人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不断飞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起游玩,你捉几只来给我玩玩。”

第二天这个人来到海上,海鸥在天空飞舞,但并不落下来和他一起游玩。

杞人忧天

此典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地塌,自己没有容身之处了,因此吃不香睡不着,忧心忡忡。又有一个人为那个忧天的杞人担心,便前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气的积聚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你起坐呼吸,整天在天空中生活,怎么还担心天会崩塌掉下来呢?”

那个忧天的杞人说:“如果天真的是气积聚而成,那么太阳、月亮和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者又说:“太阳、月亮和星辰,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它们掉下来,也不会打伤人的。”

那个忧天的杞人问:“那么地陷了怎么办呢?”

开导者又说:“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迈步行走,整天在它上面生活,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塌陷呢?”

那个忧天的杞人听了后,如释重负,非常高兴,开导者也因此消除了忧虑,高兴起来。

关尹子教射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箭靶,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列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射中靶子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那还不行。”列子回去再进一步练习,练习了三年,又返回关尹子那里向关尹子回报自己练习的情况。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的原因了吧?”

列子说:“现在我知道了。”

关尹子说:“那就行了,你要把它牢记在心,千万别忘记了。不但射箭是如此,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薛谭学讴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唱歌的本领,却自以为都学好了,便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也不阻止他,还在城外的大道边为薛谭饯行。秦青在席上按着节拍动情地歌唱,歌声振动了路边的树木,留住了天空飘荡的云彩。薛谭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到老师的本领,便向老师道歉,请求回去再学。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了。

卫人迎新妇

此典出自《战国策·宋卫策》。

有个卫国人迎娶新嫁娘,新娘上车后,问:“这骖马是谁家的?”驾车人答:“借的。”

新娘对仆人说:“要轻轻地拍赶骖马,也不要用鞭子抽打自家的服马!”

车刚到家门口,新娘就侧身凑近伴娘指使她说:“去把灶膛里的火灭了,不然怕失火。”

进到房里,新娘看到一个石臼,说:“把它移到窗户下面去,不然妨碍往来走路。”

婆家人都笑她。

新娘子说的这三句话,其实本身都很在理,但却被人耻笑,这是因为刚过门就说这些,未免为时过早了一点。

嗟来之食

此典出自《礼记·檀弓下》。

齐国闹起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煮了粥,等待饥民来后给他们吃。

有个饿得非常狠的人,用农袖蒙着脸面,拖着破鞋子,踉踉跄跄地走了来。黔敖见了,左手捧着饭菜,右手端着汤水,喊道:“喂!快来吃吧!”

那饥民睁着双眼盯着黔敖,说:“我只是因为不吃这种吆喝着施舍的饭食,才饿到这种地步。”黔敖便向他道歉,但他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齐庄公出猎

此典出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外出打猎,有一只螳螂抬起前腿,准备与庄公车上的轮子拼搏。庄公便问驾车的人说:“这是什么虫呀?”车夫回答说:“这是螳螂。这种虫,只知道往前进,而不知往后退,从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就轻易地与对手交锋。”庄公说:“这只螳螂如果是人,就一定成为天下的勇士了!”于是,庄公让车夫绕开螳螂而行。天下的勇士闻知此事后,都纷纷归顺了他。

公仪休嗜鱼

此典出自《淮南子·道应训》。

公仪休任鲁国的宰相,很喜欢吃鱼。国内不断有人给公仪休送鱼,公仪休不受,他的学生劝说道:“老师爱吃鱼,却又不受鱼,这是为什么?”

公仪休答道:“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要这鱼。如果接受了这鱼,那么,就会因受贿而被罢免宰相之职,到那时,我虽然还爱吃鱼,却再也不能满足这一嗜好了。现在不接受这鱼,就不至于被罢免宰相职务,就能永远地、经常地吃到鱼了。”

师旷劝学

此典出自刘向《说苑·建本》。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现年七十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就是晚了点!”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随便与国君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这个瞎子大臣怎么敢与国君开玩笑呢?我听说,年少时而好学习,就如早晨初出的朝阳;壮年而好学,就像升入中天的阳光;老年而好学,又有如点燃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不是比在黑暗中行走要好得多吗?”

晋平公说:“很对!”

周处改过

此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年轻时,粗暴好斗,被乡里人看作祸害。义兴县河里有两条蛟龙,山中有只猛虎,都一同侵害老百姓。于是,义兴县里的人把周处连同这蛟、虎一齐称作“三害”,而其中又以周处之害最大。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斩掉蛟龙,其实是希望“三害”之中只留下一个。周处就去山中杀了老虎,又去河中斩那蛟龙。蛟龙忽而浮出水面,忽而沉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一直跟着它走。经过三天三夜,乡里的人都以为周处死了,便互相庆贺。谁知他竟杀死了蛟龙而游出水面。他听说乡里人都互相庆贺,才知道大家都把他当作祸害,于是产生了改过自新的念头。接着,又到吴郡去寻找陆氏兄弟。陆机不在家,却正碰见了陆云。他就把义兴人以他为患的情况全说了,还说自己想改正错误,而年纪已大,终究不能有所成就。陆云说:“古人认为早晨懂得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何况你的前途还远大!而且人怕的就是没志向,有了志向,又何愁美名不能远扬呢?”周处听了这番话,就改过自励,终于成了忠臣孝子。

伤仲永

此典出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方仲永五岁时,还未尝见到纸墨笔砚之类的文具。有一天,他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便从邻居家借来给了他。他马上书写了一首四言诗,并且自己还定了个题目。这首诗是以奉养父母、家庭和睦为主题,并很快被同乡的读书人传阅了一遍。自此以后,指定事物要他写首诗,他可立刻写成,而且那文采、立意都是相当不错的。同县的人都把他看作奇才,渐渐地,人们也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来招待,有的人还拿出钱币来接济他们。他父亲觉得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牵着方仲永遍访同县之人,不再让他学习。我听说方仲永的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父亲回到家乡,在舅父的家中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再叫他做诗,但做出的诗与以前的名声很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舅父家中,问起此事,众人都说:“方仲永的才智已经消失了,与众人已差不多了。”

我认为:方仲永的才智、悟性,是先天就有的。他从先天获得的东西,比起那些有才能的人要多些。他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则是因为他后来得到的东西太少了。像仲永这种人,从先天获得的东西如此之多,也如此之聪慧,但后天缺乏应有的培养,尚且成了一个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天赋差,本就是普通智力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学习,难道能赶得上一般人的才能吗?

铁棒磨成针

此典出自虞韶《日记故事》。

李白读书,还没完成学业就跑了。路上遇见一位老妇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她为何磨这铁棒,老妇说:“想作根针。”李白笑他愚蠢,老妇说:“功夫到家了就自然可成功。”李白听后,大为感动,于是马上回去继续学习,完成了学业,终于成了名士。

蜀鄙二僧

此典出自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

在四川的偏僻地方,住着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找到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问穷和尚:“你依靠什么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呢?”

穷和尚回答:“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只吃饭的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又说:“我好多年来,想租一条船到南海去,可至今仍没能实现。你这样贫穷,依靠什么去呢?”

过了一年后,那个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并将去南海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听了,感到很羞惭。

西蜀与南海之间的距离,有好几千里,富和尚不能去,而穷和尚却去了。

鲁侯养鸟

此典出自《庄子·至乐》。

从前有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并设宴款待,给海鸟演奏《九韶》古乐来取乐,准备了牛、羊、猪三牲来作为它的膳食。结果海鸟晕头转向,忧惧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在用他自己享乐的方法来养鸟,不是用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

望洋兴叹

此典出自《庄子·秋水》。

秋汛季节如期到来了,各条小溪都奔流着汇集到了黄河,河流猛地涨大,两岸的岸堤和岸边的小洲之间,都宽阔得看不清对面的牛马。河伯因此而自我陶醉了,认为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为壮观的了。他顺着河流往东走,一直走到了北海边,朝东一望,只见茫茫然一片,看不见海的边际。河伯于是乎脸上不再有喜色,仰望海洋,向海神若感慨说:“民间有句俗语说,‘听到了百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天下没有人赶得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呀。况且我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子的学问少,并瞧不起伯夷的仁义,我开始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您这样辽阔浩瀚,我才知道那是完全可能的。我如果不到你门前来领教这番道理那就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那些深明大道的人所耻笑!”

杨布打狗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遇上天下雨,便脱掉了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里的狗认不出他了,便冲上去对他乱叫乱吼。杨布非常生气,准备上去将狗痛打一顿。

杨朱说:“你不要去打狗了,其实你也是这样的。如前让你的狗在你出门时是白色的,而你回来时变成了黑色,你难道能不感到奇怪吗?”

枯梧不祥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

有一个人家里的梧桐树枯死了,他邻居家的一位老头对他说让枯死的梧桐留在门前将不吉祥。他听了,马上把这棵枯梧桐砍了。

邻居家的老头便趁机请求把枯梧桐给他作柴禾。

这个人听了很不高兴,说:“邻居的老头只是因为想要拿梧桐树当柴禾,才叫我把梧桐砍了。与我做邻居的人竟是这种人,这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

两小儿辩日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去游说,路上碰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孔子便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些。”

又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象车盖那样大,等到中午,只有盘钵那么大了,这不是因为离人远就看上去小,离人近就看上去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不对。太阳刚出来时,我们还觉得冷冷清清的,等到了中午,我们就觉得滚烫滚烫的,这难道不是因为离人近时才感到热,离人远时我们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之后,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连这个问题都说不清。”

疑邻窃斧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

有个丢了斧头的人、心中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邻居家这个儿子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头的;再看看他的脸色,也像是偷斧头的;讲话的姿态、动作、神态,样样都像是偷了斧头的。

不久,这个丢了斧头的人在山谷里挖土,找到了他的斧头。隔日再看他邻居家的儿子,动作神情没有一点像偷了斧头的。

歧路亡羊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已带领全家去寻找,又跑来请杨子的僮仆去帮助追寻。

杨子说:“嗬!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派那么多人去寻找呢?”

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

等到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说:“没有找回来。”

杨子又问:“为什么没有找回呢?”

邻居说:“岔路中又有岔路,我不知该往哪条路上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脸色有些不高兴,半晌没有讲话,整天都没有笑容。杨子的门人们觉得很奇怪,向杨子问原因道:“羊,不过是不值钱的牲口,况且又不是您的,但您却整天不说不笑,愁眉苦脸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杨子不予回答,门人们得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