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45197600000059

第59章 寓言明理故事(2)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出门,把这件事告诉了心都子。心都子和孟孙阳一起去见杨子,问道:“从前有这样三兄弟,在齐鲁之间游学,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学得了仁义之道后回家。他们的父亲说:‘你们已学完回来,请给我说说什么是仁义之道,行吗?’老大说:‘仁义之道就是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然后才谈得上名誉。’老二说:‘仁义之道就是要不惜生命地保护名誉。’老三说:‘仁义之道就是既要保全生命,也要保全名誉。’他们兄弟三人的仁义之道完全不同,但却出于同一个儒士的教导。谁对谁不对呢?”

杨子说:“有个居住在河边的人,熟悉水性,敢于游水,驾船摆渡来赚钱,供养百口之家。背着粮食来向他学习游水的人成群结队,结果淹死的人差不多达到半数。这些人本来是来学游水的,而不是来学淹水的,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你认为谁对谁不对呢?”

心都子无声地退了出来。孟孙阳责备他说:“你提问为什么那么拐弯抹角的,而我们老师的回答又那么古里古怪?我更加困惑不解了。”

心都子说:“大路因为岔道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对一种学术的理解不同而丧失这种学术的本义。学术的本源是一致约,相同的,但到后来却像现在这样互相分歧。唯有回归到本源上来,才能不丧失这种学术的本义。你长期在先生的门下求教,学习先生的学说,而竟不懂你先生说的什么意思,太可悲了!”

惊弓之鸟

此典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从前有一天,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仰头看见有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为您用拉弓而不发射箭矢的方法射下鸟来。”魏王说:“难道射术可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

停了一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拉了一下弓弦就把它射下来了。魏王说:“射术怎么可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啊?”更赢说:“这是因为这雁有伤病”。魏王说:“你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慢而且叫声很凄惨。飞得慢,是因伤口痛;叫声凄惨,是因离群很久了。所以它伤口没有好而又惊魂未定,这时它听到弓弦发出的声音,用劲振翅往高处飞,导致伤口撕裂而坠落地上。”

螳螂捕蝉

此典出自韩婴《韩诗外传》。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正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时,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弯起颈脖,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螳螂正要吃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是想啄死螳螂吃掉它。黄雀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之下有个拿着弹丸的小孩,那小孩拉开弹弓正准备射黄雀。孩子正要射时,却不知脚前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些鸟虫和这孩子都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的祸害。

宓子论过

此典出自《淮南子·齐俗训》。

宓子的一个朋友带一位客人来拜访宓子。客人走后,宓子对这个朋友说:“你带来的这位客人别的都好,就是有三个错误:一见我就笑,是轻慢和不懂规矩的表现;言谈中从不提起自己的老师,是一种对师门的叛逆行为;刚见面,交情还不深,就推心置腹地说一大堆,这是稀里糊涂的表现。”

那客人对这番批评辩驳道:“我一见你就笑,说明我坦荡无私,谈话中不提及我的老师,是为了打通师门之间的隔阂,以便交往;交情不深而敢说心里话,是对朋友忠诚和信任的表现。”

因此,这客人的言行本来就是一个样,但却可以被看作君子,也可以被看作小人,这完全是由于各人自己的看法不同。

辨伏神文

此典出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得了痞病,经常心悸,到医生那里求诊,医生说:“只有服食伏神最妥当。”第二天,我从市场上买来伏神,煎煮后服了,哪知病情更加严重。请来医生,责问其中的原故,医生要求观看一下药渣子,说:“唉,这全是一些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了你,让你买了假药。你也太无知了,却反而来责怪我,你难道不感到错了吗?”

我听后,感到紧张而惭愧,又恼又忧。将这件事推而言之,世上像以芋头充当伏神卖而坑害人的事是很多的了,但又有谁能明辨是非呢?

宥蝮蛇文

此典出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家里有一僮仆,擅长捉蛇。早上,他拿着一条蛇来拜见我,说:“这是一条蝮蛇,咬人后,人只有死路一条。这蛇还善于观察人,听到有人咳嗽、喘息以及迈步急走的声音,就可判断出他们抵挡不住自己的毒性,于是就敏捷地攻取,巧妙地咬食、肆意地加害他们。然而,有时它不能加害于人,就大发起脾气来,转过来咬噬草木。草木被它咬后就立刻死掉。以后的人只要触及到了这已死草木的茎部,也会烂掉手指、手腕挛曲、脚部浮肿,成为残废人。所以,对这种蛇,一定要杀死它,不可留下它。”

我说:“你是怎么抓住它的?”CBC4]亻KG-*3]童CB]仆回答说:“在树丛中捉来的。”我说:“树丛中的这类蛇可以捉完吗?”他说:“不可,这类蛇非常多。”我告诉僮仆说:“蛇住在树丛中,你住在屋子里,它不靠近你,你却接近它,触犯并杀死它后来进见我,你确实需要强健和冒险才能接近这东西,然而,你还是杀死了它,这说明你更残暴啊。那些耕田种地的人,砍柴割草的人,都是与土地为伍,不得不提防蛇的侵入,他们拿着农具,端着鞭子,握着镰刀以免受其害。而你现在并不是一定要涉足于树丛之中,你只要把屋子密封好,把庭院整修好,不去水边深曲之地,不在阴暗处行走,这蛇又怎么会加害于你呢?况且蛇也不是自己乐意成为现在这种模样,而是造物主赋予了它那种形体,自然的阴阳之气赋予了它那种品性,形体非常怪异,品性十分阴毒。它即使不愿这样也不可能啊。它也够可怜的,又怎么能怪罪它,加怒于它呢?你再不要去杀它们了。”

蠹化

此典出自陆龟蒙《笠泽丛书》。

桔树的蛀虫只有小指那么大,头上长有一只长长的角,身子一伸一缩地动着,很像天牛的幼虫,身子只不过是青色。它隐藏在树叶下面,仰面吃食,与饥饿的蚕儿吃桑叶速度不相上下。如果有人拿东西碰它一下,它就竖起角来发怒,气鼓鼓的,显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架势。一天,人们发现它呆在树上,不吃树叶,也不动弹。第二天再看它时,这蛀虫则蜕变成了蝴蝶。它的身子动动停停,翅膀还没舒展开来,身子却像披上了黑裙白衫一样,其中还点缀着红、黄两色,椭圆形的肚子也是各色相间,头上还长了一对又细又长的CBC4]纟委CB]缨般的触须。那模样就像酒醉刚醒,瘦弱的四肢还不能张扬。又过了一天再去看,它已经能凭借微风和露水,沿着小草树木攀登爬行,翅膀轻轻地展开,飞向高空,眨眼之间就飞不见了。它有时也隐藏在蕙草之间,有时停栖在竹子枝头,有时或在广阔的天空中盘旋飞舞,飘飘扬扬的,非常可爱。没过多久,它撞到了蜘蛛网上,被粘上了。蜘蛛吐出丝来,将它缠了个结实,如同戴上镣铐一样。人们虽然同情它,但不可帮它解脱,使它自由飞去。

哎,美丽的外表、好像有文采;内心默默,好像有德性;没有伴侣,孤独地飞翔,像是很高洁;吃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像是很清廉,从前如果不知道它是桔树的蛀虫,后来又没看见它触上蛛网被困住,人们还可能会认为它是住在中央上帝那儿,现在又回来了。天下,就像一棵大桔树;名位,有如大的蜕化;封疆,有如大的蕙草竹林。如果失去德性,忘记大众,崇尚浮华,骄妄自大,表面华美,内心空虚,损害本性,堵塞源流,怎么可能不落得那种触网受粘的下场呢!阅读我的《蠹化》的人,可以此为鉴戒。

雁奴

此典出自宋祁《宋景文集》。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雁,性情尤其机警。每当群雁夜晚停宿时,唯独雁奴不睡觉,为雁群观察放哨。有时稍微听见人的声音,它一定要先鸣叫起来,群雁便杂然而动,相互呼唤着飞离而去。

后来乡里人便巧妙地设下诡计,使雁奴上圈套而捕捉群雁。于是,乡里人先观察好堤岸、湖边这些为群雁所常栖的地方,在那里暗中布下大网,又在大网旁边挖上许多洞穴。

太阳还没落山,人们各自拿着绳索躲在洞穴中,等到夜尽天明时,就在洞外点起火来,雁奴先发出警叫声,人们连忙扑灭火。群雁惊醒后,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便又接着睡起觉来。

这样三次点火又三次扑灭,雁奴三次警鸣,众雁三次惊醒,最后都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众雁就责怪雁奴报警不灵验,都用嘴去啄它,并轮番攻击它,然后又都安然休息。

过了一会儿,火又点燃起来,雁奴害怕众雁的攻击,不敢再鸣叫。

乡里的人们见雁奴不再鸣叫,便张开大网捕捉,众雁大概十有五只被捉。

祷钟辨盗

此典出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人丢失了东西,抓得了一些嫌疑分子,但不知谁是真盗。陈述古便哄这些涉嫌分子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十分灵验。”于是派人将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又把那一群囚禁的人领到钟前,对他们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钟是不会响的,而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它就会发出响声。”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在钟前很严肃地祷告了一番。祭祀完毕,便以帷帐将钟罩了起来,又秘密地派人把墨汁涂在钟上。过了一些时,他便领着被囚的犯人,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然后又分别检验他们的手,发现唯独一个人手上没有墨汁,其余的都有。陈述古对那个手上无墨汁的人进行了审讯,那人便承认了自己做盗贼的事。原来,那人是怕钟发出响声,所以没敢去摸它。

日喻

此典出自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

有个生下来就瞎了眼的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去问眼睛好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盘。”盲人回到家中就敲起了铜盘,盘子发出了声响,后来他听到了钟声,认为这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他说:“太阳发光,就像蜡烛一样。”于是,盲人又去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竹笛,以为这就是太阳了。

太阳与钟、与竹笛相差太远了,但是盲人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他根本未见过大阳,只是向别人打听的缘故。

观捕鱼记

此典出自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

松江出产的鱼类有多种,捕鱼的人们,有的用网,有的用又,有的用笱,有的用罾。大户人家则砍些大树放在水中,形成个鱼类聚集的场所,各种鱼不分大小都赶到了。大树在水中盘根错节,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人们也没有敢来这里捕鱼的,所以鱼儿汇集到这里都不愿离去。天气开始寒冷了,鱼儿都汇集一堆。这时大户人家用编制的竹网阻断东西水流的两边,防止鱼儿逃走。于是撤去大树,在两岸击鼓轰赶鱼群。鱼群失去依赖的大树,有的惊骇得跳起来,有的愤怒地左冲右突,可不一会就泄了气,好像已在锅中了。于是人们驾起能装百斛的大船,往水里沉下有许多口袋的渔网,把前后左右的水面统统都遮蔽起来,于是那些大至能装满一车的鱼,小至只有铁针那么大的鱼,即使从这里逃脱,却又在那里被挂住,碰掉了鳞,折断了尾,没有一条能够逃掉。

季子投师

此典出自耿定向《权子》。

商季子特别喜欢玄学,带着钱财云游四方,只要遇见戴黄帽子的道士,就跪下来请求人家赐教。碰巧一个骗子想骗他的钱财,欺哄他说:“我是得道的人,你如果跟随我云游,我会传道给你。”季子听信他的话,跟随他四处游玩,骗子想寻找机会,但没找到,而季子却不断催促他传道。一天,他们来到江边,骗子估计有机可乘,于是欺骗他说:“道在这里啊!”季子问:“在哪里?”骗子说:“在船樯桅顶端,你自己爬上找罢!”季子于是把钱袋放在桅杆下,急忙顺着杆子往上爬,骗子在下面拍手连连催促他说:“快上!快上!”季子爬上顶端没法再上,忽然恍然大悟抱着桅樯欢呼道:“得道了!得道了!”骗子抓起钱袋赶忙逃走了。季子已经从桅杆上下来,却还欢呼不止。旁观者说:“唉,愚蠢啊!那是个骗子,拿了你的钱财逃走了。”季子说:“他是我师傅啊!他是我师傅啊,这也是在教我啊!”

楚王好细腰

此典出自《墨子·兼爱中》。

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官吏,所以楚灵王手下的大臣,都纷纷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蹲在地上屏住呼吸,然后才勒住腰带,扶着墙慢慢站起来。到了一年之后,宫中的官吏个个变得面黄肌瘦了。

越王好士勇

此典出自《墨子·兼爱中》。

从前越王勾践,喜爱英勇无畏的官吏,教导训练朝臣们要勇往直前。他暗中派了人焚烧内官房屋,然后说是宫中失火了,考验他手下的官吏们说:“越国的宝藏全在这里面。”勾践亲自击鼓督促官吏们赴火中救宝。官吏们听到鼓声,争先恐后地朝火中跑去,掉在火海中被烧死的,仅勾践身边的大臣就有一百多人,越王这才鸣金把官吏们召唤回来。

五十步笑百步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可以说是非常尽心了。黄河北部收成不好,我就把老百姓迁往黄河南面就食,并向灾区运送粮食;黄河南部闹饥荒我也是采取这种方法。我看邻国的执政者治国,没有人像我这样尽心尽意的,但邻国的百姓并没减少,我的国家的百姓也并没增加,是何缘故?”

孟子回答说:“梁王您喜欢打仗,我请求用打仗来打比方。战鼓咚咚地敲起来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开始了,可有些士兵丢了武器向后逃。其中有的跑了百步远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远停下来。跑了五十步远的嘲笑跑了一百步远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跑了五十步的虽说还不到一百步的那么远,可他们也同样是逃跑。”

孟子说:“梁王您既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也就无怪乎您的老百姓并不比邻国的多了。”

弥子瑕失宠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难》。

弥子瑕很受卫君的宠幸。卫国的法令规定,私下驾驶国君的乘车出去的人,要受刑砍掉腿脚。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了,有人得知这一消息,夜间去告诉了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卫君的命令,驾驭着国君的车子赶回家去,卫君听说此事后赞扬弥子瑕说:“真是位孝子啊!因为母亲生病的缘故,连砍脚的刑法都忘记了。”另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君在果园里游玩,弥子瑕摘了一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没有吃完,把剩下的一半留给卫君吃,卫君吃着桃子,说:“弥子瑕太热爱我了!忘记他吃过会在桃子上留有余味,而拿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人老珠黄,不再受宠,得罪了卫君。卫君就说:“弥子瑕这个人曾假传我的命令驾走了我的车,又曾让我吃他啃过的桃子。”

所以说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以前因此受宠爱,而后来又因此而被指责,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感情发生了变化。

卫人教女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有个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多攒点私房钱。给人家做媳妇而被休回家,是常事;不被休回娘家,那是侥聿的事。”

他的女儿出嫁以后,就按照父亲的教导想方设法攒私房钱。她的公婆认为她积攒私房太多,便将她赶了回去。这个卫人的女儿带回的钱财是带去的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的错误,反而自以为得计于捞回了成倍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