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45217300000048

第48章 韩素音女士的忠告

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说,中国的历史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给人充满自豪的词语,而是应该让人民具体了解中国由强变弱的细节,不能总是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得意时便歌舞升平,一旦失败,就想尽法子遮丑。否则,人民怎能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对于缺乏自省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的中国人来讲,这无疑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忠告。这番话,启迪我们去思索许多深层的问题。

对于历史,我们有些人醉心于渲染四大发明,而疏于了解中国由强变弱的细节,更不肯去探讨由强变弱的深层原因。对于现实,我们中国的某些人也一样,三分干,七分说。许多大小官员,官阶有大小之分,心态却整齐划一,统统喜听“莺歌燕舞”之曲、“潺潺流水”之声,都希望自己的为官之道“高路入云端”。在当今中国,“报喜者得喜,报忧者得忧”,如同种瓜者得瓜、种豆者得豆一样自然。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只愿报喜,不愿报忧。未踏踏实实干工作,何来之喜?办法自然有之,三分喜泡进水里,可以涨成十分;无喜可以编喜;最绝的一手,是可以化忧为“喜”,噫吁嘘,手法高哉妙也。

中国人钟情于“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字源考查,不但有“喜”,而且有“双喜”。至于“道喜”“恭喜”“有喜”“冲喜”“贺喜”“四喜丸子”什么的,能装一筐。有喜事出成绩时,中国人气氛之活跃,士气之高扬,足以掀破房顶。这种心态且不说它是否丑陋,起码是脆弱的、病态的和不健全的。

我们取何种态度呢?窃以为,态度之一,是不可讳疾忌医;态度之二,是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而且要“立竿见影”,从现在开始。

(载1990年3月30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