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英国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水陆坦克,它的水上速度可以达到2.4千米/小时。后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在研制水陆坦克上进行了尝试,其中最成功的是苏联的T—37水陆坦克,外形已与现代水陆坦克很相似。在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水陆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二战后,水陆坦克的水上速度可达到10千米/小时。
水路坦克的特点
水陆坦克属于特种坦克,它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也相当好,可以不经准备,随时随地克服水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水陆坦克在水中也可以发炮。不过,为保证水陆坦克能存水中前进,一般水陆坦克的装甲只有15毫米~20毫米厚,只能防止轻武器和轻型炮弹的攻击。
不同的前进方式
水陆坦克都装有水上推进装置,不同的推进装置决定了前进方式也不同,现有的推进装置主要有螺旋桨式、履带划水式和喷水式三种。其中,履带式的速度较慢,只能达到5~7千米/小时;螺旋桨式则可使坦克达到7~12千米/小时的航速;而喷水式则可达到g~13千米/小时的航速,且操纵灵活,防护性好,是目前在水陆坦克上用得较多的一种。
装甲战车
装甲战车都穿着厚厚的“外衣”——装甲,可以用来运送士兵,也可以保障战斗顺利进行。我们知道的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装甲人员运输车、装甲工程车、装甲指挥车等都是装甲战车家族的成员。在现代战争中,装甲战车已经成为陆军地而作战的主要装备,它也是战争中后勤补给的重要保障。
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
履带式步兵战车可以越过壕沟,也可以像船一样在水里行进。轮式步兵战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很快,具有很好的机动性。
装甲侦察
装甲侦察车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水陆两用。它装备有许多先进的侦察设备,昼夜都可以对敌人进行侦察来获取情报,所以人们称它为“流动情报站”。
装甲人员运输车
装甲运输车主要用于输送兵员也可用于战斗,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车后部是一个像房间一样的乘载室,步兵就坐在里面装甲人员运输车一般能乘8~13人。
装甲架桥车
装甲架桥车也叫架桥坦克它是在坦克或者装甲车辆的底盘上安装了特殊的架桥和收桥装置。一种装甲架桥车是折叠式的,工作时把折叠的桥体翻折过去,就变成桥;另一种是平推式的,它不需要折叠,使用时,直接把桥体平推出去,就变成桥了,相对更隐蔽一些。
装甲工程车
装甲工程车是一种伴随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作战并对其进行工兵保障的配套车辆。在装甲工程车前面,安装有推土铲,可以填平敌方设置的反坦克壕沟。
另外,它还可以发射爆破弹,把前面挡路的障碍物清除掉。在装甲工程车的炮塔上还装有特制的火炮,能够破坏敌人的防御工事。
装甲布雷车
装甲布雷车是用机械的力量布设雷场的装甲车辆。有的布雷车是把地雷埋在地里,布雷的时候,先用挖沟器在地上挖出一条浅沟槽再把地雷放在里面,最后用土埋上。而有的则直接把地雷抛撒到地面上。布雷车具有成本低性能高、可靠性强的特点,
装甲救护车
装甲救护车是专门用于救护和抢救的装甲车辆、在它上面设有担架、医疗设备、医疗器材和药品,既有履带式的,也有轮式的。它一般有乘员2~3人,可以容纳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2~4人,或者容纳坐着的轻伤员3~8人。在车里,可以进行包扎、输血和输液等紧急医疗处理。
战列舰
战列舰是指作为舰队丰力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通常装有多座大口径舰炮,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担负海上作战,支援登陆和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
“战列舰”的由来
战列舰这一称呼起源于帆船时代。当时在进行海战时交战双方的船要各自排成一列纵队,然后双方进行火炮互射。当时,凡是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这种战斗的帆船均被称为“战列舰”。
风帆战列舰
风帆战列舰是早期的一种战列舰出现在17世纪后期,是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它的船体是用木头做的,靠风吹动船上的风帆航行,上面安装了数十门到上百门舰炮。
蒸汽战列舰
蒸汽战列舰是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战列舰。它使军舰第一次具备了高速航行能力和良好的机动性能,能不受海上风向,风速和潮流的影响而进行远洋作战。蒸气除了被用作战列舰的前进动力外还被用于操纵装填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
现代战列舰
现代战列舰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后来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装。
如美国的战列舰经过改造,航行速度大大提高,除了舰炮外,还装备了导弹直升机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作战时通常使自己的舰队队形与敌舰的前进队形成直角,这样就可以集中全部的侧舷火力打击敌舰队的前导舰,而敌人却不能用全部炮火回击。
一级着名战舰——“依阿华”
美国曾在太平洋战场上用“依阿华”级战列舰对日本海军作战其中“密苏里”号曾担任美国海军第3舰队旗舰,并因日本在该舰签署投降书而闻名。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由于“依阿华”级战列舰见证了二战结束的最后时刻,同时也延续和连接了美国军舰发展的历史,所以被列为一级着名的战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纽约海军造船厂和费城海军造船厂分别建造的大型战列舰。首制舰“依阿华”号1940年6月开工,1943年2月建成服役;共造4艘,后续3艘依次是“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1992年这4艘战列舰全部退役封存。
“依阿华”级的防护能力
“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装甲厚度达430毫米,是当时世界上装甲最厚的舰艇,足以承受穿甲弹的攻击。后来,经过高技术改造之后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无论是反舰能力还是防空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依阿华”级的现代化改装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保留三联装406毫米主炮3座;拆除4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加装8座四联装“捕鲸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和4座6管20毫米“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搭载直升机3架;加装电子战系统和对空搜索雷达。
“依阿华”级的再次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阿华”级4艘战列舰曾一度退役,但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又重新服役。1989年,完成改装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分别配置于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1991年1月,“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曾参加海湾战争,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大口径炮弹袭击伊拉克的战略目标。至1992年3月,这4艘战列舰全部退役封存。
巡洋舰
巡洋舰是一种有强大火力的、良好的远洋机动性和多种用途的水面战舰,是海军战斗舰艇的主要舰种之一,常与战列舰组成海上舰艇编队的核心,主要用于海上攻防作战,保卫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支援登陆或抗登陆作战,袭击港口、基地和岸上目标,掩护己方舰艇扫雷或布雷,以及防空、反潜、警戒、巡逻、为舰载机导航等。既可充当航空母舰和战列舰护航编队的旗舰和主力,也可单独或指挥驱逐舰进行多种作战。
任务分类
根据巡洋舰在战斗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其自身性能的不同,巡洋舰又分为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三种;巡洋舰按装备可分为火炮巡洋舰和导弹巡洋舰,火炮巡洋舰已全部退役,目前世界上的巡洋舰全部为导弹巡洋舰;按动力可分为常规动力导弹巡洋舰和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目前世界上拥有巡洋舰的国家有四个,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秘鲁。
早期巡洋舰
巡洋舰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早期木制风帆发展阶段,早期的巡洋舰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蒸汽装甲发展阶段,例如1845年英国建造的“响尾蛇”号巡洋舰,是近代巡洋舰的雏形,大吨位高航速竞相发展阶段,例如这一时期,英国人率先建造了一大批“无畏”级巡洋舰,水量达到1.73万吨;攻防平衡发展阶段,像美国的“巴尔的摩”、“克利夫兰”巡洋舰,有很强的攻击和防卫能力;核动力与导弹化的发展阶段,1953年,美国在其重巡洋舰“巴尔的摩”号装上了“天狮星—I型”导弹,从此,巡洋舰开始进入导弹化时代。
“新一代”巡洋舰
未来的巡洋舰,在海军舰艇族谱中的地位将不会改变,在航母编队中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另外,世界巡洋舰的总数量趋于减少,有巡洋舰的国家也将趋于减少;巡洋舰的吨位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并逐步向精品化发展,要求巡洋舰具有隐身功能、战区导弹防御功能;不仅粒子束、激光、电磁炮等新概念武器将优先在巡洋舰上得到验证并装备,而且,新一代巡洋舰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信息化程度将会提高。
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除了担负舰艇编队或运输船队的反潜、防空等护航任务以及支援两栖部队作战外,还可担任巡逻、侦察、警戒和封锁海区等战斗任务。驱逐舰是现代各国海军兵力中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军舰,自1893年英国建造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装备分类
驱逐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二战后,随着海军舰艇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是潜艇和鱼雷的广泛应用出现了驱逐领舰、舰队驱逐舰,护航驱逐舰。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按吨位把排水量7000吨以上的驱逐领舰划为巡洋舰,把排水量3000吨以下的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划归为护卫舰,把排水量3000~7000吨的各型驱逐舰统称为驱逐舰。目前,一般按用途把驱逐舰分为导弹驱逐舰,反潜驱逐舰和多用途驱逐舰等。
驱逐舰的由来
驱逐舰是伴随鱼雷艇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个舰种。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造了鱼雷炮艇,它是驱逐舰的前身。随后,不断更新装备提高航速的鱼雷炮艇改名为鱼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一战时,驱逐舰已能随舰队远航。
19世纪90年代,英国建造了“哈沃克”号和“霍内特”号鱼雷艇驱逐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驱逐舰,也是当时最快的军舰。20世纪50年代后,驱逐舰迅速向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一些驱逐舰上还配备了反潜直升机。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美国于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
航海“英雄”
当今,驱逐舰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舰艇的快速性,不仅要在无风浪的情况下提速,还要提高在不良气象条件下的航海性,速度和作战武器的性能。
此外,在武器装备上,舰上火炮和鱼雷发射管要大大减少,防空和反潜武器需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积极研制装备新型驱逐舰。目前,驱逐舰上安装了远中,近程防空导弹装置,反舰反潜导弹装置,反潜直升飞机,两个三管或四个单管324毫米鱼雷发射管。火炮主要是100~127毫米大口径的。最大级别的驱逐舰装有“战斧式”巡航导弹。
护卫舰
护卫舰是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E要功能是反潜鱼雷、舰炮和反导弹,主要用于舰艇编队护航,并能执行侦察、警戒、巡逻、布雷和支援登陆等任务。初期的护卫舰满载排水垦240-400吨,现代护卫舰的反潜、反舰和防空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指挥操纵和武器控制系统日益自动化,能兼负驱逐舰的战斗任务,是有发展前途的舰种之一。
前苏联“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
前苏联“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共有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种型号。其中Ⅰ型21艘、Ⅱ型11艘、Ⅲ型7艘,共计39艘;Ⅰ型和Ⅱ型是专为远洋反潜作战而研制的,而Ⅲ型则为边防部队沿海巡逻所用。
这种导弹护卫舰采用宽体结构提高了整个平台的稳定性,便于使用武器,而且携带燃料反弹药均有明显增加。“克里瓦克”Ⅰ型护卫舰长123.4米,宽14.7米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3100吨满载排水量3800吨;采用4台燃气轮机为动力装置,最大航速32节。舰上的武器装备有:2座四联装SA—N—4舰空导弹、1座四联装SS—N—14反潜导弹、2门双管76毫米火炮、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2管RBU—6000型火箭深弹。该型舰雷达、声纳设备众多,性能十分先进;尤为突出的是该舰电子战设备性能相当突出。Ⅱ型舰体保持原貌,它将2座30毫米火炮改为100毫米火炮,并配有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操纵。Ⅲ型在武器装备上变化较大,加装了1架卡—25舰载反潜在升机、2座6管30毫米火炮及火控雷达等。
英国22“大刀”级导弹护卫舰
英国22“大刀”型导弹护卫舰首舰在1979年服役,其主要任务是反潜标准排水量为3500吨,满载排水量4000吨,航速为30节,续航力4500海里/18节。舰上配有2架大山猫Ⅱ型直升机火炮为2门40毫米60身倍火炮,反潜武器有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飞鱼舰对舰导弹发射架,2座6联装海狼舰对空导弹发射架,直升机装备海鸥空对舰导弹,美国“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美国“佩里”级导弹护卫舰舰长135.6米.宽13.7米,吃水4.5米,标准排水量2750吨,满载排水量3640吨;它采用2台特强燃气轮机为动力装置,总功率达16万马力,其最大航速29节。“佩里”级舰上武器配置非常齐全,战斗力十分强悍。舰上设有1座MK—13/4型标准/鱼叉导弹两用发射架、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火炮、1座MK—15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2座三联装MX—32鱼雷发射管,2架SH—F反潜直升机。“佩里”导弹护卫舰上的探测系统性能也很出众,尤其是声纳。
“拉斐特”级护卫舰
20世纪90年代建造服役的新型导弹护卫舰,“拉斐特”级护卫舰是法国海军、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在外形、红针线、水声等多个方面都采用了隐身性设备的军用舰船。它开创了战舰隐身化设计的先河充分地展现了法国卓越的造船技能。
印度“库克里”级“科拉”级导弹护卫舰
印度共有5艘“库克里”级导弹护卫舰,装备有“冥河”式反舰导弹2牧或4枚,双联装76毫米舰炮2门,带直升机甲板。
“科拉”级导弹护卫舰是根据“库克里”级护卫舰改进而成的。印度共有该级舰四艘,1998年8月首舰开始服役第二艘在2000年9月服役。虽然两者能船体完全相同,但是装备却不同。“科拉”级护卫舰长91.1米宽10.5米,吃水4米,满载排水量为1350吨,最大航速为25节,舰员编制为79名。该级舰的试器装备有16枚SS—N—25反舰导弹,1座SA—N—5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76毫米舰炮,2座30毫米舰炮,此外还搭载一架“猎豹”直升机。
中国“江卫”级导弹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