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位CEO不懂得趋势的重要性,没有一位CEO不想着乘势而上。但是,确实也没有一位CEO敢夸口说自己完全能洞悉趋势。
不过,未来学家约翰·纳斯比特却给了CEO们一个好消息:趋势蕴藏于现状!未来也发轫于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把握了现状,也就把握了趋势。
那么,正在发生的现状是什么呢?
关键词只有一个:社会的网络化!未来的一切变化都因之而生!
人们通过网络,再一次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部落,编织出了“群带关系”;企业通过网络,找到“众包”这种大规模协作的新方式;消费者通过网络,拥有了和大企业对话的权力和渠道;网络的信息爆炸,又反过来催生了“自闭”这一最佳资源配置方式……
这就是现状,更是未来的趋势。而永恒不变的法则是: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中国故事的因果与未来
今日之果,源自昨日之因。今日之因,即成明日之果。趋势蕴藏于现状,未来也发轫于现状!
对一个西方人来说,要讲好中国的故事确非易事。
以《大趋势》一书名扬天下的约翰·纳斯比特早在1996年就获邀来讲讲中国故事。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与他进行了私人会谈。纳斯比特说:“台湾是个小故事,但讲得很好。大陆有个大故事,可惜讲得很糟糕。”江泽民沉思了一下,对纳斯比特说:“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
但当时的纳斯比特却没有准备好。对于在西方传统中成长的任何一个人来说,要跨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用不带偏见的客观眼光来审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蓬勃发展,并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纳斯比特在10年之后,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他在中国成立了研究院,组建了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班底的工作人员,大量收集中国基层的资料。与此同时,纳斯比特和他的妻子多丽丝游走于中国各地,广泛采访了企业家、知识分子、官员、艺术家,乃至持不同政见者和在华外国人。历经数年,于是,就有了一本《中国大趋势》。
尽管这是一本论及中国趋势的书,尽管纳斯比特赖以成名的《大趋势》已经精准预测了美国的发展,但纳斯比特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预言家。
纳斯比特的研究基于以下两点:
变化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有章可循的;
未来隐藏于现实之中。
当年,纳斯比特对美国的研究就是如此。他带领员工对美国160种地方报纸的新闻进行分类、分析,加总汇聚成美国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摸到了美国发展的脉络。但纳斯比特的这一做法却曾遭到过他的好友托尼·奥夫纳的质疑。
奥夫纳认为,如果未来确实是隐含于现在的生活之中,那么其他人观察现状后得出的结论应该和纳斯比特的结论一致。但事实上,纳斯比特一开始却饱受质疑,一直到现实用雄辩的力量后验了他先前的正确。
纳斯比特之所以能从同样的现状中归纳出别人无法得出的趋势,是因为他长期积累形成的思维原则,以及对信息的正确汲取与过滤。
纳斯比特将同样的研究方法用在对中国的观察与判断上。他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他并没有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而是作为一个巨型的公司。
“一位自信、果敢、具有远见卓识的CEO接管了一家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大公司。员工们士气低落,毫无自信,而且缺乏文化知识。这位CEO决心领导这家衰落的公司走向健康、盈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帮助员工实现小康。”这说的是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978年开始执掌中国。
“公司已经从破产边缘走出,实现了丰厚的利润,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它机智地应对了挑战与危机,在经济上的成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的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连续三届CEO将中国从一个落后、低迷的国家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强国。
在这个涅槃重生的艰辛历程中,纳斯比特抽丝剥茧般提炼出了“中国公司”的八大成功法则: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他将其称为“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解放思想是一句极富中国特色、耳熟能详的话语,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听得已经麻木了。但纳斯比特竟然将“解放思想”置于全书的首要位置,这自然体现了纳斯比特对中国了解的深入程度,但我们也可以确信,这绝非应景之语。
这其实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任何社会、国家、组织的发展,都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无论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莫不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如果不能像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必须摆脱桎梏我们的精神枷锁”那样,势必无法迈上新生之路。而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解放思想贯彻始终。
中国一直是个集权式的国家,这样便于集中全国的资源兴办大事。但是,如果仅仅只有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变化的。
因为创新往往来自于实践,只有让“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才能交相互补,相得益彰。比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冒着风险,自发实行了“包产到户”,结果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而这一源自于“下”的做法,在得到“上”的认可后,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推广,由此有力促进了农村的改革。纳斯比特将这一中国特色称之为(有别于美国式横向民主的)纵向民主。
而纵向民主还体现在国家只制定大的“森林”发展框架,却让人民各尽其责,让“树木”在大框架中保持多样性的自由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实用智慧。既不因风险而退却,又有效地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并不断摸索,最终探索出最适宜的成功之道。
而融入世界则让中国这家巨人公司与整个世界的全球化息息相关。历史早已证明,没有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可以获得长久的繁盛。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就因开放而盛极全球,却又在近现代的清朝因封闭而衰败落后。如今,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开始接受世界经济之海的浪潮洗礼,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08年的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纳斯比特饱经风霜的睿智之眼看来,体育上的胜利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纳斯比特更是据此预言,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也将花落华夏。而这一预言,也在2012年末变成了现实。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大趋势》是一本预言之书,那么,这可能是全书唯一的大胆预言。
纳斯比特其实并没有在预测趋势,他只是在描述现状。但今日之果,源自昨日之因。今日之因,即成明日之果。趋势蕴藏于现状,未来也发轫于现状,如果中国公司真的能够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做到纳斯比特归纳的这八大支柱,中国故事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这一结论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任何其他国家;这一结论不仅仅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任何其他形式的组织。
部落的轮回
网络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个人现在所具有的能量远超以往,一个人可以改变整个行业,一个人可以引发战争,一个人也可以彻底改造科学、政治或技术。唯一能阻止你去实现领导和变革的就是勇气和信念的缺乏!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部落”是一个早已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陈腐之词。但塞斯·高汀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异端思想家,用他极富个人特色的“碎片式”智慧为“部落”著书立传,让我们认识到“部落”已经实现了最为久远的一次轮回,而且还将在这“网络主导一切”的新时代强势出击,大放异彩。因为这是网络时代的原始社会,这个世界的主导权即将落入甚或已经落入“部落”之手!
当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现在的“部落”和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的“部落”已经大为不同。
互联网消除了地理限制,这意味着部落的规模可以更大,但更重要的是,部落可以变得更多——小的、有影响力的、横向的、纵向的,甚至是前所未闻的。有同事部落、旅行部落、购物部落,有投票部落、讨论部落、抗争部落……
这样的一个“新部落时代”,就像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对于有事业雄心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一呼百应的领导者,像那些在蛮荒时代的部落英雄一样开疆扩土,建立万世不拔的基业。
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如何创建部落,以及如何领导部落。
首先,只要有共同兴趣和沟通渠道,一群人就可以形成部落。因为人们总要有所归属,而最有力的生存方式就是成为部落的一部分。
就共同兴趣而言,人们的兴趣极其广泛。
比如,一个名叫加里的美国人,通过开办葡萄酒视频博客网站拥有了一个部落。世界各地数百万葡萄酒的爱好者奔涌向这个部落。
波士顿的一个年轻妈妈劳拉·费顿,在微博客Twitter上有几千人追随她。每次她输入一段不多于140个字符的推荐广告,追随者们立即就会去浏览。
更为疯狂的是一个叫做CrossFit的健身者部落。加入这个部落的人每天都会做15个倒立俯卧撑、1个引体向上,接着是13个倒立俯卧撑、3个引体向上,接着是11个倒立俯卧撑、5个引体向上……接着是1个倒立俯卧撑、接着是15个引体向上。部落成员乐此不疲,他们的认证课程已经遍布美国各地,而且总是提前销售一空。
就沟通渠道而言,毫不夸张地说,有数千种工具可以协调和联系不同的人群。比如Facebook、Twitter、Ning、Meetup、Squidoo、Basecamp、Craigslist,以及听上去已经老掉牙的E-mail等。
互联网诞生之前,很难去协调和领导一个部落,因为发出指令、协调行动和迅速壮大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但上述这些互联网工具让难题变得易如反掌。奥巴马甚至可以在28天内通过5美元、10美元的小额捐助筹集了5000万美元,确保了他最终当选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既然创建部落是如此容易,部落的轮回与繁荣也就毫不为奇了。但部落的极度繁荣让领导者变得极为稀缺。而这正是你的机会!
到处是部落,很多部落都在寻找领导者。那么,为什么不是你,为什么不是现在?你需要的只是克服习惯性的恐惧。
你无需恐惧,因为不安于现状、力求创新的领导者(也就是异端者)的命运已经改变,再也不会有火刑柱摆在你面前了。你尽可以大胆去想象,大胆去尝试,大胆去犯错,大胆去成功。如果亨利·福特听从了他人的意见,那么我们手中会有漂亮的马鞭,但世界上却没有了汽车。
即使你领导失败,也没有什么可恐惧的。失败并不可怕。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III、NeXT电脑上都犯了错。但人们只记住了他在iPod、iPhone、iPad上的极度成功。
而且,你要知道,个人现在所具有的能量远超以往,一个人可以改变整个行业,一个人可以引发战争,一个人也可以彻底改造科学、政治或技术。唯一能阻止你去实现领导和变革的就是勇气和信念的缺乏!
既然部落的领导者是如此稀缺且领导部落也没那么可怕,那么,该如何去实现对部落的领导呢?
事实上,做一个稳定世界的君主,感觉很棒!不但拥有特权,而且没人找你麻烦。君主当然喜欢维护稳定,他们习惯置身于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宫廷”,他们衣食丰足、俸禄优厚,每个人都会为了既得利益而安于现状。
但是,用君主的方式去领导这个正在千变万化世界中的部落却是行不通的。因为只要你摆出君主的架势,部落的成员就会离你而去,让你成为孤家寡人。
领导现今的网络部落,很有必要像荒蛮时代的部落领导者尧、舜、禹那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基层做起。
1984年,赛斯·高汀进入了一家叫做Spinnaker的小软件公司。当时,公司正致力于研发第一代教育电脑游戏。赛斯的工作是将科幻故事转换为文学冒险游戏。作为公司的新员工,赛斯没有秘书,也没有下属可以帮他。公司正致力于几十种产品的开发,技术部的40多名程序员被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上,赛斯只借到了3名程序员,但这远远不够。为了如期完成任务,赛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以每周两次的频率给公司所有的人发内部邮件,每周两次谈及对这个项目的追求,每周两次记录并通报取得的进展。内部通信连接形成了一个部落。不久,就有6名工程师自动在业余时间加入,进而是20名,最后是整个部门的人都加入了。公司在圣诞节前如期推出了5种产品。正是这些产品的畅销挽救了公司的命运。
赛斯的做法,就是标准的部落领导方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通用性结论:
部落的领导者不一定非要身居高位。领导者可以是组织中的任何人,来自任何地方。即便你身处组织的底层,也完全可以从底层改变组织、领导组织。
托马斯·巴内特也只是五角大楼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员工,没有身份,没有职务,但是他的研究却改变了五角大楼。《华尔街日报》曾这样评价他:巴内特先生开拓性地阐述了“9·11”之后的世界。他的成果是3个小时的幻灯片,相比于五角大楼的简报来说,这简直是表演艺术。这也使得41岁的巴内特处在了时下关于“现代化军事如何发展”辩论的风口浪尖上。高级军事官员们表示,巴内特明显有争议的观点正影响着五角大楼对敌人、自身弱点以及未来结构的看法。
网络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的原始社会,正是部落大显身手的时刻。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无所畏惧地去创建部落,融入部落,领导部落,让部落发展壮大,让部落改变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彻底地改变你自己!
“群带关系”主宰未来
群的成员必须认识到其他价值体系也有其正确性,所以,“永恒协商”法则非常重要。
有了永恒协商的态度,就可以不断调整任务与责任,就可以有效规避内耗,实现各阵营的均衡。
在面对重大的复杂难题时,联盟也许会成为利益相关者们的主动选择。比如,中国战国时期,六国连横对抗强秦。但遗憾的是,纵观古今中外,联盟往往归于失败,而鲜少有成功的案例。
联盟为什么败多成少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裙带思维”作怪。
联盟当然是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否则也不称之为联盟了。但是,仅仅有共同目标是不够的。只要参与联盟的组成各方,还是以各自的利益为重,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联盟就只能走向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