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列文虎克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6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小时候列文虎克接受了一点基础教育,16岁时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布店当学徒。6年的学徒生活结束后,列文虎克回到家乡,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布店。不过他很快就转了行,成为代尔夫特市政厅的看门人。看门比较轻松,时间充裕,在这儿,他还经常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一次,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在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还磨制一种放大镜。朋友还告诉他,放大镜可以将很微小的东西放大,使观察者可以清清楚楚地观看物体。好奇心很强的列文虎克得知放大镜的功能后,也想拥有一个放大镜。当他跑到眼镜店一问,价格很昂贵,不是他所能支付的。好在列文虎克出身于艺人家庭,自己也当过学徒,手工活做得不错,看了眼镜店的人磨镜片的过程,他便默记在心,回去后找来玻璃材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始磨制、装配玻璃透镜。为了用起来方便,他用两个金属片夹住透镜,再在透镜前面安装上一根带尖的金属棒,把要观察的东西放在尖上观察,并且用一个螺旋钮调节焦距。这样,一架显微镜就制成了。此后数年里,列文虎克先后制作了400多架显微镜,放大倍数最高的达到200至300倍。
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列文虎克将能够想到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镜下,观看它们的真面目。显微镜下蜜蜂腿上的短毛,竟然如缝衣针一样地竖立着。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精美绝伦的微观世界令他兴奋不已,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1673年,列文虎克将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一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但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列文虎克并不气馁,他想只有找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扫除权威们的偏见。他继续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1675年的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狭小的实验室又黑又闷,列文虎克无法再用显微镜观察东西,便站在屋檐下的窗口,眺望雨水。忽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显微镜来看看雨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他跑到屋檐下,用吸管在地面上的积水坑里取了一管雨水,滴了一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雨水怎么会是活的?”列文虎克不禁大叫起来,原来,他看到雨水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小东西在蠕动。他认为是自己眼睛过于疲劳而造成的错觉,便揉了揉发涩的眼皮再看,结果仍与刚才一样。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用干净的杯子到外面接了半杯雨水,然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结果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可是,过了几天再观察,杯子里的雨水又有“小居民”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小居民”不是来自天上。雨水里有“小居民”,那么其他东西里有没有呢?列文虎克将牙垢取下来,用刚取的雨水稀释之后,放在显微镜下,结果看到了“小居民”;他又将泥土取来,用刚取的雨水搅拌后,取一点放在显微镜下,结果也看到了“小居民”。列文虎克将这些实验记录,写成实验报告,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列文虎克的这篇实验报告无异于向英国学术界投掷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片哗然。
于是,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了考察团来到列文虎克的家中。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水中的“小居民”。考察结束后,科学家们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报告称:
“列文虎克在他的小实验室创造了奇迹!”列文虎克发现的“小居民”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细菌,他的这一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一扇窗口,为以后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1680年,列文虎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这是对他20年来刻苦钻研的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