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灯谜:1973—2012
45294200000056

第56章 灯谜“五性”论

张嵩

灯谜,据史料记载,孕育于春秋时期,成熟于后汉,盛行于唐宋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一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灯谜虽小,包含的内容却很大、涉及面也很广,加之其较为特殊的表现手法,不仅使人通过制谜、猜谜,可以增长知识、愉悦身心,也能让人广开思路,受到精神的陶冶和文学的熏染。灯谜是人的文化娱乐需求的产物,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给它烙有不同的印记,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着新的内容。今天,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对各种文化的需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灯谜自然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文化生活的必备精神食品。毫无疑问,从灯谜自身来说,它在继承历史精华的基础上,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下面我就结合当前实际,从灯谜的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群众性五个方面做以论述,并请教于各位方家。

一、灯谜的时代性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要不断丰富自己,就必须不断扬弃;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就必须与时俱进,就是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把时代跳动的脉搏,这样才能够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来。灯谜也是如此,要做到不被历史淘汰出局,就要与时代同步,无论在创意、制作,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要充分体现出时代性来。歌谣、廋辞、隐语体现了灯谜胚胎渐成初期的特点;蔡邕所题的曹娥碑中的“绝妙好辞”和孔融所作的郡姓名字诗体现了汉魏时期文人好谜的风格;《红楼梦》《镜花缘》等清代小说中灯谜的运用也很多,从语言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总的来说,在封建时代,灯谜所涉足的范围不大,题材不广,生活气息不浓,仅是少数文人或富家公子小姐咬文嚼字、消遣娱乐、炫才斗巧的文字游戏,没有什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言,因此它的时代特点是狭隘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正确指引下,灯谜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一改昔日拘泥、晦涩、古奥甚至灰色的面目,在内容上得到不断充实和创新,加之贴近群众和现实生活,一批别具一格、内容新颖、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灯谜应运而生,起到了鼓舞人、启迪人的有益作用。如“治穷先治愚”打一新词“智力开发”,“农村政策得人心”打电影名二“乡情、如意”,“一如佳人聚,四方礼为先”打一奥运名词“福娃”,“不生第二胎”打一中药“杜仲”,“恋人相约北京城”打一法律用语“男女平等”,“台湾始终归一体”打一字“弘”。这些灯谜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时期以来,灯谜为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时代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没有时代性,灯谜的发展就毫无前途,因此我们更有责任,在题材、范围、内容、形式等方面下大力气,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的好灯谜。也就是说要结合发展与改革,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结合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进行富有新意的创作,寓教于乐,使灯谜在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和建设上,尽到它应有的责任。

二、灯谜的思想性

时代性是思想性的载体,思想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在任何文学形式中,思想性都是灵魂,失去了这个灵魂,既是艺术性再高,也是一个空壳。灯谜生存的价值也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先进的文化,它与保守、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因为灯谜具有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的功能,在历史上它也时时发挥着进步作用。如《三国演义》中暗指董卓即将灭亡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又如在“******”横行时期,流传着一则谜语:“手边只有孤丁,一人到处逞凶,鸿鸟已无踪影,无米怎能成精?”谜底是“打倒江青”。两则谜都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意愿,它的思想性是很突出的。灯谜的思想性是由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它的一切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通过灯谜来传播进步的思想意识,来表达良好的思想感情,来宣传崇高的道德风尚,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达到配合形势教育的目的。如“改革后遂显太平”打一党史名词“******”,“‘五一’轮设计高超”打一航天项目“神舟六号”,“贪污成风天地不容”打王冕诗一句“只留清气满乾坤”,“义勇军进行曲”打央视栏目二“中华民族、同一首歌”。这些谜作政治性、思想性都很强,是新时期灯谜的佳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外,灯谜是高雅的艺术活动,富有情致,一定要避免庸俗和低级趣味,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

三、灯谜的艺术性

灯谜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它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一则好的灯谜,既要有时代性、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三者缺一不可。这似乎对灯谜的要求太高,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灯谜所承担的职责和承载的内容必须要求它有更高的追求或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在艺术上应该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不能再以所谓的“雕虫小技”自慰,容易满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要创作出优秀的灯谜作品,谜作者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素质,谜可以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但创作谜就不能混同于一般。从下面这些灯谜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较高的艺术性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水平。“零丁洋里叹零丁”打一成语“文山会海”,“人面桃花相映红”打四字常言“表现出色”,“说话要有分寸”打一环保名词“人口当量”,“剑外忽传收蓟北”探骊“诗人·闻捷”。在讲求艺术的同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谜材与谜格的结合,表现手法与效果的结合,不能一味追求技巧而造成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结果。目前在灯谜界已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以谜家自居的人,在制谜时总是故作高深,在一堆古籍中寻找一些谜面、谜底,绕了许多弯子,做了许多注释,还不知所云,好像不这样,就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艺术需要技巧,但技巧并不等于艺术,过分地泥古,搞一些深奥的东西,除了必要的研究之外,其他的做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表现,和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更谈不上是艺术,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不是少数人的艺术,灯谜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应该尤其注重它的生存基础,所以我们呼唤“平民化”的灯谜,反对贵族化、复古化的趋向。

四、灯谜的知识性

灯谜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走的是一条狭窄的路子,没能体现出它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容量,即包容性和广泛性。直至晚清,谜学大师张起南、俞曲园的出现,灯谜的这种现象才有了改观。他们身体力行,把生活中的许多知识或常识都制作成了灯谜,而且还涉足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社会现象、自然物事等方方面面,一下子扩大了谜的范围,其知识性被凸现了出来。在今天,灯谜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灯谜的制作也处于前沿,反映了谜家的敏锐性,我们常常能从这些灯谜作品中接触到许多新名词,学到许多新知识,你不能不感叹这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让你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看起来每一则灯谜承载的只是点滴的小知识,如果积累起来可不得了,对于锻炼智力、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开阔视野、丰富胸襟、增长知识将是大有裨益的,其益智性显而易见。灯谜的知识性还表现在它的趣味性上,一则好的灯谜,构思奇巧,很有文化含量,仔细猜来,如若得了谜底,会使你兴致盎然,得到一次精神上的享受,知识的效果就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灯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随着发展的需要,历代谜家也创造了许多谜格,供人们制谜、猜谜之用,如果用心钻研,从中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灯谜方面的知识,使人受益。

五、灯谜的群众性

在我们国家里,任何形式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灯谜自然也不能例外,它的生存要靠群众,它的发扬光大更要靠群众,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群众性。因为它是从口头文学——歌谣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从最原始、最基本的生活中来的,是劳动产生了它,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它。它从发生、发展、繁荣、普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离开过人民群众。灯谜不是圈子里的事,如果制谜的人比猜谜的人多,专事灯谜活动的人比喜爱灯谜的人多,那灯谜就失去了群众性,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封建时代就经历了一个相对缺乏群众基础的漫长过程,灯谜的发展是缓慢的。现在我们正处于灯谜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一些群众性的灯谜猜事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供群众来参与,进行互动,以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灯谜爱好群体中开设一些灯谜课程,讲授有关灯谜方面的知识;在大中小学校建立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灯谜活动,使这份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和传播。这些工作一方面要靠政府的文化部门来做,更重要的还是要靠灯谜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及痴心灯谜事业的热心者来积极组织、参加和实际操作,以扩大灯谜的受知面。通过灯谜这种简单易行、寓教于乐的形式去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灯谜事业就会进一步繁荣,就会大有可为。

灯谜的性能很广,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我只是谈论个人的一些看法,也不一定正确。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灯谜,去为灯谜倾注我们的热情,为它培土浇水,灯谜之花就会绽放得更加鲜艳、更加灿烂,灯谜这一看似小小的娱乐形式一定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