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灯谜的发展无疑应该朝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这是灯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必须弄得明明白白。我们常讲,灯谜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灯谜搭台某某(如企业)唱戏”,这实际上通俗地解答了灯谜为谁服务的问题。在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容易,实践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难点在于怎样把握好这个方向的分寸,关键在于依靠什么人、采取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
二、坚持灯谜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是灯谜的宗旨
灯谜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包括谜人,但不仅仅是谜人)与现代社会。全心全意地为群众、社会服务是灯谜的宗旨。如果忘记了这个宗旨,灯谜将总是在谜人的小范围内兜圈子,将失去群众基础,脱离现代社会,灯谜活动必然和者盖寡,灯谜创作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灯谜艺术也就谈不上发展。
(一)因地制宜、分人群层次做好灯谜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灯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传统”谜人、灯谜爱好者、新崛起的网络谜人、灯谜的一般接触者,还有千千万万没有接触过灯谜的群众。在谜人中主要是巩固和提高灯谜艺术,在一般群众中主要是普及和灌输灯谜知识。许多谜人往往顾及了谜人间的切磋交流提高,而不太注意对一般群众的普及工作,或者说对他们关注不够。而如果真正忘记了人民群众,灯谜也就谈不上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了。虽然在这方面许多灯谜组织和谜人已经做出了努力,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向群众介绍灯谜:搞讲座、办谜会、编谜刊、对群众展猜,或者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宣传普及灯谜,近几年又在网络媒体上做了更大范围宣传普及灯谜的工作。但是这种努力从总体上讲还为数太少,显得乏力、不到位。谜人、灯谜爱好者和接触灯谜的人不但没有扩大,甚至还有减少,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灯谜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灯谜在晋江、漳州、石狮等地区就发展得很健康,如火如荼,那里的灯谜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新民晚报》“今宵灯谜”栏目坚持了几十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天地·每周猜谜”栏目坚持了17年,还有许多媒体也在坚持办灯谜栏目。重庆建设集团把灯谜和楹联作为企业文化来抓,西北铝加工厂也曾在企业内把灯谜搞得红红火火。在这些灯谜组织、媒体和企业周围不但聚集了大量的谜人,还有大量灯谜爱好者和或多或少接触过灯谜的一般群众。
因为谜人、灯谜爱好者、接触过灯谜的一般群众等灯谜受众对灯谜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处于不同层次,要满足不同层次的灯谜服务对象,就应按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在灯谜活动时要遵守因地制宜、分层对待、各种活动并举的原则。否则,不根据实际情况去干,活动搞不起来;不贴近生活,引不起群众的兴趣;不分层对待,一般群众嫌谜太难没法猜,谜人嫌谜太容易没意思。所以纸上竞猜要搞,网络灯谜也要搞;谜会要办,媒体栏目也要办;电控竞猜要搞,对群众展猜也要搞。真正做到普及和提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灯谜活动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灯谜迅速崛起,将来的灯谜将是纸上灯谜和网络灯谜并存发展的时代。由于网络灯谜更多的是年轻人参加,他们思维活跃,创新精神强,创作手法新颖;加之网络灯谜既具有人际间交流又具有大众媒体的双重信息作用,快捷经济,活动方式方便灵活,接受面广。目前已成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一种更具吸引力和大有前途的模式,以后必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网络灯谜本身也将随着它的普及和发展得到提高。对于网络灯谜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使这个新事物成为普及发展灯谜,解决灯谜事业后继乏人的有力手段。
(二)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多样化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灯谜的另一个服务对象是现代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作品。在灯谜创作的内容上,要反映时代生活,歌颂新风尚,褒奖新人物,鞭笞社会丑恶现象,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成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实现这个目标,灯谜活动和灯谜创作内容应该更贴近社会,按需适时地反映当代社会的诸方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灯谜为社会服务的现状并不乐观。单靠谜界自身的力量只能小打小闹,虽然一些地方依靠政府或企业的力量把灯谜搞得有声有色,但大多数地区却因为得不到经济上的支持而偃旗息鼓。现在搞灯谜活动,绝大多数是公益性质的,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甚至没有回报反而倒贴。许多地方灯谜活动靠的是谜友们的爱好和热情在支撑,谈不上以谜养谜,更不要说创收了。过去有灯谜搭台、企业唱戏的说法和做法,今后更要提倡这样的做法,获得经济支持,以维持灯谜的发展。我们也要讲灯谜创收,也要讲可持续发展,而创收和发展只有在为现代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
我们要培养一批具有经济头脑的谜人和朋友,给灯谜做“包装”工作,在灯谜和社会之间做“供销”和“经纪人”的崇高工作,使灯谜“市场”由于他们富有价值的杰出工作而活跃起来。我们在思考:社会上有“无农不稳”“无商不活”的说法,灯谜是否也有“无群众不稳,无谜人不活;无谜人不稳,无灯谜活动家不活”的问题?“包装”“供销”和“经纪人”的工作不是一般谜人所能做好的,做这些工作的人,应具有诚信的品德,灵活的经济头脑,无私奉献的精神,善于和外界沟通协商的特殊才能和组织灯谜活动的经验,懂谜最好,不懂谜也可以,但是要爱谜。这又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否应当注意这个问题了?
灯谜也有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灯谜要想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工作和长期的努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首先要保护现有灯谜队伍的积极性,创作出一批和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灯谜作品。其次就是加大灯谜艺术社会作用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宣传灯谜艺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要宣传灯谜艺术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使灯谜和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灯谜在其发展历史上(如宋代)曾经作为一种精英艺术,产生过许多大谜家,如苏东坡、王安石等,他们大都是社会名流,他们流传下来的一些谜作和灯谜故事,我们至今谈起来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是否也应该发现和联系一批这样的当代社会名流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不论他们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科学家、艺术家,只要他们对灯谜感兴趣,我们都欢迎。利用他们的名望和社会影响,增加灯谜的社会知名度,扩大灯谜的社会影响。当然,我们依靠的基本力量还是谜人和广大灯谜爱好者,灯谜活动的基础还是群众,这一点不容动摇。
三、灯谜创作要流派纷呈百花齐放
由于灯谜受众对灯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对灯谜的欣赏趣味不同,要满足他们不同的灯谜需求,也要创作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灯谜作品。在创作上不能单打一,要提倡百花齐放。不能净是阳春白雪,清一色的古典高雅;也不能全是下里巴人,全盘都是通俗简易。
灯谜是一种传统艺术,他的一些特殊内涵应该受到保护,比如谜格,比如南宗北派,不妨在灯谜内刊上做些探索性的创作。在灯谜发展的历史上,谜格发挥过积极作用,它基于积极开拓的灯谜创作思维,打开了许多看似无径的创作思路,显示了灯谜无所不能的机智。当然它也是一种补救措施,有其局限性。一般群众猜谜时就怕谜格,因此在灯谜展猜时不需要带格的谜作。为了活跃谜人的创作思想,防止谜格因废用而失传;也为了避免在专题创作时因谜材的特殊性,创作起来束手无策,还是应该有些带格的谜作。我们发现,虽然群众讲他们不懂谜格,但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谜格。笔者在日常接触群众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人出谜题叫别人猜,他们的谜就用了梨花格或其他谐音格。他们青睐梨花格等谐音格的谜,是因为谐音格的谜趣味性强。我们是否可以把诸如此类群众认可有趣味的谜再拣起来,并且再发挥一下?
灯谜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谜理当得到保护和发扬。南派、北派、海派、潮州韵谜、福州双谜,还有其他各种流派的谜应当俱存共处协同繁荣。要有南北融合的新派谜作,也要有一些纯南宗的、纯北派的谜作,保存其纯粹性和独立性。否则什么流派都混淆在一起,派不分南北,谜不分韵白,成为“四不像”,百花齐放就无从谈起了。
一些新谜种新谜法,如游目谜、探骊谜和其派生的子种等,也应该受到保护,促进其发展。各种新的制谜技法,如双扣法、三扣法等,都是现代灯谜产生的成果,亦应发扬光大。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断创新是灯谜的出路,我们的灯谜创作主流方向仍然应该是谜面和/或谜底用新材料创作的新谜作。新材料创作的新谜作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老材料制作的谜作应该少一些再少一些,以适应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需要。
总之,灯谜创作应该各种流派并存,各色谜种兼容,各种手法齐备,各种难度谜作兼有,创作思维活跃,内容语汇新颖,能够适应各个层次人群需求,百花齐放的理想局面。
四、灯谜理论研究宜百家争鸣
灯谜在理论研究上确实宜提倡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科学和文艺讨论的方针,也应该是灯谜讨论的基本方针。重提这个问题,主要是想在灯谜理论研究和发表意见时提倡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使有灯谜见解的朋友发表意见机会均等、权利平等。
当然,这种均等和平等是建立在有见解的基础上,你的“见解”如果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甚至自己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要发表,那你就自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和权利。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谜友的意见都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每句话都击中要害。要允许说错话,只要他的说法有对的地方,就要听他说出来。举个其他行当的例子:有的医学家讲,中国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正确的观点多,但是新东西少,许多都是重复劳动。美、英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有许多错误认识,但篇篇都有新观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怕人家笑话不敢讲错话,他们是不怕别人笑话敢亮新东西。新事物在初始阶段总是不成熟的,或带有胎垢,或带有棱角,或叽叽喳喳不懂规矩,有可能其中就有丑小鸭。但也不可能都是丑小鸭,大多数还是普通的鸭子。
我们的灯谜理论队伍还是弱旅,从事灯谜理论研究的谜人为数还不多,门类还不全,有些领域还没有涉及,还需要长期不断地发现人才、培育队伍,使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灯谜创作和灯谜理论两支大军同步发展。蔡芳先生曾指出过灯谜创作和灯谜理论研究失衡的现象,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这样的现状应该逐步改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和各级灯谜组织应给予关注,在开展灯谜活动时逐步调整。
在灯谜理论研究中提倡科学的方法有助于灯谜理论的发展。灯谜论文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文章笔调宜平和。讨论问题时,态度要认真,口气宜友善。有理不在声高,往往平静的口气反倒显得胸有成竹。小品文由于文体的需要,笔锋可以尖锐些,但要对事不对人,论的是一个理,而不是争一口气。
每一个谜友在猜谜和制谜过程中,都会对自己的谜作和别人的谜作做出感性的评价,如果说出来就是谈谜,如果写出来就是评谜。再进一步把同一类内容的想法分析整理加工,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变成了灯谜论文。对灯谜各种问题的看法大家都有,只是没有变成文字罢了。
历史上的灯谜理论研究多是以谜话方式表述的,可以分开来读,亦可合起来读,省时间,读起来轻松有趣,有许多精辟的观点,应当继承发扬,使之更趋完美。但是,谜话不可能反映更全面的内容和观点,有它的局限性。反映灯谜研究成果还应有更多的体裁和方法。我们不但要有谜话、谜评,还要有谜艺的研究、谜史的研究、灯谜原理的研究、灯谜猜射方法学及创作方法学的研究、灯谜美学的研究、灯谜活动方式和策略的研究等。使灯谜在社会的印象中不再仅仅是游戏或娱乐,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概念。
我们的灯谜理论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其他文艺门类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学科研究工作都有严谨的方法和比较成熟的经验。
我们设想,通过灯谜理论研究人才发现和队伍的培养,灯谜研究氛围的改善,研究方法的改进,能够使搞灯谜研究不但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产出大量研究成果;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此文2004年8月荣获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04晋江会议优秀论文奖)灯谜,据史料记载,孕育于春秋时期,成熟于后汉,盛行于唐宋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一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灯谜虽小,包含的内容却很大、涉及面也很广,加之其较为特殊的表现手法,不仅使人通过制谜、猜谜,可以增长知识、愉悦身心,也能让人广开思路,受到精神的陶冶和文学的熏染。灯谜是人的文化娱乐需求的产物,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给它烙有不同的印记,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着新的内容。今天,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对各种文化的需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灯谜自然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文化生活的必备精神食品。毫无疑问,从灯谜自身来说,它在继承历史精华的基础上,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下面我就结合当前实际,从灯谜的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群众性五个方面做以论述,并请教于各位方家。
一、灯谜的时代性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要不断丰富自己,就必须不断扬弃;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就必须与时俱进,就是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把时代跳动的脉搏,这样才能够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来。灯谜也是如此,要做到不被历史淘汰出局,就要与时代同步,无论在创意、制作,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要充分体现出时代性来。歌谣、廋辞、隐语体现了灯谜胚胎渐成初期的特点;蔡邕所题的曹娥碑中的“绝妙好辞”和孔融所作的郡姓名字诗体现了汉魏时期文人好谜的风格;《红楼梦》《镜花缘》等清代小说中灯谜的运用也很多,从语言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总的来说,在封建时代,灯谜所涉足的范围不大,题材不广,生活气息不浓,仅是少数文人或富家公子小姐咬文嚼字、消遣娱乐、炫才斗巧的文字游戏,没有什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言,因此它的时代特点是狭隘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正确指引下,灯谜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一改昔日拘泥、晦涩、古奥甚至灰色的面目,在内容上得到不断充实和创新,加之贴近群众和现实生活,一批别具一格、内容新颖、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灯谜应运而生,起到了鼓舞人、启迪人的有益作用。如“治穷先治愚”打一新词“智力开发”,“农村政策得人心”打电影名二“乡情、如意”,“一如佳人聚,四方礼为先”打一奥运名词“福娃”,“不生第二胎”打一中药“杜仲”,“恋人相约北京城”打一法律用语“男女平等”,“台湾始终归一体”打一字“弘”。这些灯谜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时期以来,灯谜为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时代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没有时代性,灯谜的发展就毫无前途,因此我们更有责任,在题材、范围、内容、形式等方面下大力气,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的好灯谜。也就是说要结合发展与改革,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结合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进行富有新意的创作,寓教于乐,使灯谜在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和建设上,尽到它应有的责任。
二、灯谜的思想性
时代性是思想性的载体,思想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在任何文学形式中,思想性都是灵魂,失去了这个灵魂,既是艺术性再高,也是一个空壳。灯谜生存的价值也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先进的文化,它与保守、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因为灯谜具有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的功能,在历史上它也时时发挥着进步作用。如《三国演义》中暗指董卓即将灭亡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又如在“******”横行时期,流传着一则谜语:“手边只有孤丁,一人到处逞凶,鸿鸟已无踪影,无米怎能成精?”谜底是“打倒江青”。两则谜都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意愿,它的思想性是很突出的。灯谜的思想性是由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它的一切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通过灯谜来传播进步的思想意识,来表达良好的思想感情,来宣传崇高的道德风尚,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达到配合形势教育的目的。如“改革后遂显太平”打一党史名词“******”,“‘五一’轮设计高超”打一航天项目“神舟六号”,“贪污成风天地不容”打王冕诗一句“只留清气满乾坤”,“义勇军进行曲”打央视栏目二“中华民族、同一首歌”。这些谜作政治性、思想性都很强,是新时期灯谜的佳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外,灯谜是高雅的艺术活动,富有情致,一定要避免庸俗和低级趣味,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
三、灯谜的艺术性
灯谜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它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一则好的灯谜,既要有时代性、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三者缺一不可。这似乎对灯谜的要求太高,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灯谜所承担的职责和承载的内容必须要求它有更高的追求或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在艺术上应该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不能再以所谓的“雕虫小技”自慰,容易满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要创作出优秀的灯谜作品,谜作者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素质,谜可以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但创作谜就不能混同于一般。从下面这些灯谜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较高的艺术性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水平。“零丁洋里叹零丁”打一成语“文山会海”,“人面桃花相映红”打四字常言“表现出色”,“说话要有分寸”打一环保名词“人口当量”,“剑外忽传收蓟北”探骊“诗人·闻捷”。在讲求艺术的同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谜材与谜格的结合,表现手法与效果的结合,不能一味追求技巧而造成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结果。目前在灯谜界已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以谜家自居的人,在制谜时总是故作高深,在一堆古籍中寻找一些谜面、谜底,绕了许多弯子,做了许多注释,还不知所云,好像不这样,就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艺术需要技巧,但技巧并不等于艺术,过分地泥古,搞一些深奥的东西,除了必要的研究之外,其他的做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表现,和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更谈不上是艺术,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不是少数人的艺术,灯谜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应该尤其注重它的生存基础,所以我们呼唤“平民化”的灯谜,反对贵族化、复古化的趋向。
四、灯谜的知识性
灯谜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走的是一条狭窄的路子,没能体现出它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容量,即包容性和广泛性。直至晚清,谜学大师张起南、俞曲园的出现,灯谜的这种现象才有了改观。他们身体力行,把生活中的许多知识或常识都制作成了灯谜,而且还涉足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社会现象、自然物事等方方面面,一下子扩大了谜的范围,其知识性被凸现了出来。在今天,灯谜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灯谜的制作也处于前沿,反映了谜家的敏锐性,我们常常能从这些灯谜作品中接触到许多新名词,学到许多新知识,你不能不感叹这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让你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看起来每一则灯谜承载的只是点滴的小知识,如果积累起来可不得了,对于锻炼智力、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开阔视野、丰富胸襟、增长知识将是大有裨益的,其益智性显而易见。灯谜的知识性还表现在它的趣味性上,一则好的灯谜,构思奇巧,很有文化含量,仔细猜来,如若得了谜底,会使你兴致盎然,得到一次精神上的享受,知识的效果就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灯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随着发展的需要,历代谜家也创造了许多谜格,供人们制谜、猜谜之用,如果用心钻研,从中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灯谜方面的知识,使人受益。
五、灯谜的群众性
在我们国家里,任何形式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灯谜自然也不能例外,它的生存要靠群众,它的发扬光大更要靠群众,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群众性。因为它是从口头文学——歌谣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从最原始、最基本的生活中来的,是劳动产生了它,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它。它从发生、发展、繁荣、普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离开过人民群众。灯谜不是圈子里的事,如果制谜的人比猜谜的人多,专事灯谜活动的人比喜爱灯谜的人多,那灯谜就失去了群众性,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封建时代就经历了一个相对缺乏群众基础的漫长过程,灯谜的发展是缓慢的。现在我们正处于灯谜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一些群众性的灯谜猜事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供群众来参与,进行互动,以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灯谜爱好群体中开设一些灯谜课程,讲授有关灯谜方面的知识;在大中小学校建立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灯谜活动,使这份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和传播。这些工作一方面要靠政府的文化部门来做,更重要的还是要靠灯谜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及痴心灯谜事业的热心者来积极组织、参加和实际操作,以扩大灯谜的受知面。通过灯谜这种简单易行、寓教于乐的形式去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灯谜事业就会进一步繁荣,就会大有可为。
灯谜的性能很广,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我只是谈论个人的一些看法,也不一定正确。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灯谜,去为灯谜倾注我们的热情,为它培土浇水,灯谜之花就会绽放得更加鲜艳、更加灿烂,灯谜这一看似小小的娱乐形式一定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灯谜,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是可贵的一种民族智慧的表现(钟敬文:《中华灯谜年鉴〈1995年卷〉·序二》)。这样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如果要让大家将它的文化属性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方面做一选择,无疑大家会选择非物质文化属性。因为从感觉上讲,大家都会做这样的选择,并且有了澄海灯谜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可贵尝试。
但是,如果真正要想将中国灯谜列入国家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还有许多细致的准备工作要做。我们必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出发,从理论到实践将中国灯谜做一全方位地认真梳理,拿出中国灯谜应当得到国家和国际组织保护的过硬证据和充足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