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40

第40章 中国卷·明朝时期(4)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605年)考取进士。明世宗即位之后,善于见风使舵的严嵩摸准了世宗的嗜好,曲意奉承。1528年,严嵩奉命去湖广安陆祭祀兴献王的寝陵。严嵩完成了祭祀任务后,马上给世宗写了一份报告,大讲所谓的祥瑞之兆。说当地出现一些神秘又吉祥的现象,分明是对陛下偏爱之情的流露。经过一番煞有其事的胡言乱语,简直说到世宗心窝里去了。于是,世宗马上任命严嵩为南京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嵩进入内阁以后,目的并不只是做一名普通的辅政大臣,而是要做内阁的首辅。但他却并没有什么治国的本事,世宗非常宠信他,除了他善于讨人欢心外,那便是善写青词。朝中臣僚们所写的青词,都没有他写得好。严嵩进入内阁后,便不断给世宗撰写青词,句句推敲,字字琢磨,世宗读后不由得拍案叫绝。为了继续讨好世宗,严嵩从早到晚在西苑内阁工作,没有丝毫懈怠,甚至创下几个月不回家梳头洗脸的纪录。世宗为此大为惊叹,觉得从未见过如此勤勉的大臣,就专门赏赐给严嵩一枚“忠勤敏达”的印记,并加官太傅,以示表彰。

严嵩担任首辅之后,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一般的官员都怕得罪他,有事必须先要和他通气,经过他的允许,才敢上疏,巴结、贿赂他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自古权钱相连,严嵩贪钱,而且贪得无厌,不仅升官要给他交钱,犯了罪想免罪更要交钱。每当吏、兵二部选拔官员,严嵩都要亲自安排20多个名额,每个名额索取贿赂数百两黄金。礼部员外郎项治元贿赂严嵩万两黄金后,升任吏部主事。举人潘洪业贿赂严嵩的儿子严世蕃2000两黄金,被任命为山东青州知府。总兵仇鸾因罪下狱后,通过家人贿赂严世蕃3000两黄金,即被保释,并被举荐为边将。工部主事赵文华因为贪赃,被贬出京城任州判,也以重金贿赂严嵩,拜严嵩为干爹,结果又重新入朝为官,而且步步高升,成为严嵩的党羽。严嵩因为自己作恶多端,怕人告发,便让赵文华当了通政使。因为告状的疏章必须先经过通政使才能送到世宗手中,这样严嵩就可以事先知道,想办法对付。严嵩有多少干儿子,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总之一些重要部门都安插了他的亲信。而不逢迎他的官员,严嵩便指使其党羽加以诬陷。

严嵩大肆受贿搜刮,家财不计其数。他在北京附近就有庄田150多处,袁州一府四县的田,有一半多是严府的私田。严嵩京城府第前面,修建了一座大花园,园中珍禽奇树,应有尽有。在家乡他还有5座府第,都是雕梁画栋,其巍峨壮丽不亚于朝堂。每天到严嵩府第行贿的人络绎不绝。有些人为了见到严嵩父子,先买通他的家人。严嵩家人依仗权势索收贿赂的累积家产都达10万金之多。

严嵩贪污弄权,结党营私,飞扬跋扈,有正义感的大臣忍不住向世宗进谏,弹劾严嵩。昏庸的世宗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加以庇护。而严嵩对这些大臣从不手软,一律加以残酷的迫害和无情的打击。

嘉靖二十七年,给事中厉汝进弹劾严嵩父子,被贬为典史,后又被削职为民。第二年,给事中沈炼上书,斥责严嵩误国,被廷杖后下狱。嘉靖三十二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上书,揭露严嵩的十大罪、五大奸,将严嵩的罪恶全部列举出来。世宗见到上书后,勃然大怒,下诏将杨继盛廷杖后押入大狱。严嵩指使他的爪牙刑部侍郎王学益对杨继盛进行严刑拷打,杨继盛在狱中关押了三年,备受酷刑,伤势不愈,最后还被枭首示众。纵观嘉靖一朝,世宗昏庸,奸佞之臣当道,宠臣严嵩专政20多年,国势日渐衰弱,明王朝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不上朝的万历帝

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不理朝政的皇帝很多,但在长达近30年时间里不上朝的皇帝,却绝无仅有,这个皇帝便是有名的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1563—1620年),即位时年仅10岁,由文渊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使得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大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与繁荣。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朱翊钧便下诏撤除张居正的封号与谥号,还查抄了张家。改革被废,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了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只顾纵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不久,就开始不理朝政,深居内宫。朱诩钧不仅在世时要享乐,还想到了死后的安乐,便早早的筹划自己的陵寝,建造定陵耗时长达6年之久。由于他常年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以及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

册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以至于官僚集团各派相互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明王朝逐步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风雨飘摇的内困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庙号为神宗。

从万历十七年开始,直到死去共30年的时间,万历帝从未上朝听政和处理政务,官员们也很难看到皇帝的影子,甚至连最高级的大学士也会很长时间看不到皇帝。这种事情,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后人,都是看不下去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万历帝这么长时间不上朝呢?

1958年,定陵被挖掘,科学家对万历皇帝的尸体进行了检验,发现他的骨头中含有大量的吗啡成分,这是万历皇帝食用鸦片的铁证,也为我们揭开了他30年不上朝的谜团。

鸦片在中国原本是一种草药,从唐朝开始,四川地区就开始种植罂粟,生产鸦片,叫做阿芙蓉。当时的人已经知道服用过量的话会产生剧毒,以致上瘾。到明朝时期它仍然是作为一种贵重的药品使用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鸦片由药品逐渐变成了春药。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中后期的一些皇帝,多以淫乱出名,一旦发现鸦片具有壮阳作用,他们一定会欣喜若狂。但是国产鸦片极少,难以满足皇室的需要。因此,明朝的鸦片,多是通过进贡的关系,从当时中国的一些藩属取得的。当年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南下西洋,采购了大量的高级奢侈品,其中便包括这些药材。

《大明会典》曾记载了当初亚洲藩属国给明朝皇室进贡鸦片的事情。暹罗、爪哇、孟加拉,他们的国王都定期向中国派出朝贡使团,拿着镶有黄金的国书,向明朝进贡当地土产的各种宝物,以博得宗主国的欢心,贡品中便有鸦片,不过《大明会典》把它称为“乌香”。暹罗每次进贡给皇帝200斤、皇后100斤,其他两个国家进贡的数量则没有明文记载。但是这个数量却并不能满足皇室的需要,皇帝还要经常派出太监到处寻觅采购鸦片,而当时的鸦片价格几乎与同重量的黄金等价。当然,明朝皇室有的是钱,这个钱是也是舍得花的。

明朝皇帝得到了鸦片这样的春药,当然是乐不可支。万历皇帝依然沉迷于长生不老的幻想中,常年待在宫中试验,服食丹药,他的丹药中就含有大量的鸦片。他还给鸦片取了个名字,叫做福寿膏,此后便成为鸦片的代名词。万历皇帝不上朝借口是头晕、眼花,其实主要原因是情欲过度,再加上鸦片的毒瘾所致。

万历皇帝即位的前几年,还是很积极的,这一点是要肯定的。实际上,万历一朝的大事,比如万历三次征战,都是在万历皇帝的布置下进行的。每一次军事行动,万历皇帝似乎都能充分认识到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且在战争过程中,他对前线将领都非常了解,一旦他发现将领指挥失误,就会非常坚决地将其撤换。从这些记载来看,万历皇帝是一个很有胆略、治国能力的皇帝。

在客观条件上来说,明朝的官僚机构、国家管理体系在封建社会里面相对来说,是最完善的。用另一种话来讲,这个国家就算没有皇帝这个最大的“老板”拍板,只要内阁大臣照章办事也可以维持国家的平稳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逐步达到了巅峰,和司礼太监一起把持朝政。万历皇帝30年没上朝,但明王朝却并未因此倾倒。

不过,万历皇帝不上朝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最终还是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万历年后期,官员结成党派,以至于形成党争,斗争非常激烈。万历皇帝不上朝,官员们的争吵最终缺乏一个仲裁者,所以党争越来越厉害,而且越来越乱,没有秩序。另外,高级官员中空缺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当时的政府运作基本上处于一种疲软的状态。后来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个冬烘先生打架,一直打到明朝亡了,才算结束。其实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万历皇帝的荒诞造成的。

所以,《明史》对明神宗的评价早已盖棺定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我们要知道,在万历皇帝之后虽然还有三个皇帝,但这句话便是说,到万历皇帝的时候,已经奏响了明朝灭亡的序曲。

文盲皇帝明熹宗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文化程度较低的皇帝,他们多为开国之君。比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人早年虽然都是草莽之辈,但有了条件之后便开始积极学习,治理国家自然不成问题。而在宫廷里长大的文盲若是做了皇帝,国家恐怕就要出乱子了,明熹宗朱由校便是这后一种文盲皇帝。

熹宗的父亲光宗在选拔皇子的时候,一直不受自己父亲神宗皇帝的宠爱。神宗因为不想将他立为太子,竟很久都不让他出阁念书,使得这个未来的皇帝差点成了文盲。而光宗一生都处于忧惧之中,无暇关注自己儿子朱由校的学业,所以朱由校最后竟成了一个真的文盲。

光宗即位后,大臣们劝他给太子赶紧找个老师读书,他却说此事不着急,过段时间再说。结果,他登基一个月就便撒手西归。这时朱由校已经16岁,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少年了,但一天正规的学都没有上过。他就像一个木偶,被养母李选侍和一帮大臣抢来抢去,5天之后,变成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即天启皇帝。

由于没有文化,明熹宗发布命令指示,往往只能靠听别人的拟稿来决断。他又不愿意完全任人摆布,为了彰显自己似乎很有主见,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过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顺。颁发出去,让朝野人士、天下百姓都觉得啼笑皆非。

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写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这次叛乱,四处奔走,非常辛苦。皇帝身边有一个名叫何费的太监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北”,解释的时候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北”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后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没有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遣使臣前来进贡。扶余国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国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国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婆金乌枪等。藩国的进都是贵重之物,天启帝原本应该隆重接待。金銮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书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天启帝装模作样地看了很长时间,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而起,将奏章往地下一掷,怒道:“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而去。三国使臣感到非常郁闷,其中琉球使臣多了一个心眼,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大明皇帝竟然不识字,使臣们听说后差点笑掉大牙。第二日,明熹宗弄清情况后再次召见使臣,而使臣们已经没有了昨日的恭敬。从这年起,各藩属国大都停止了进贡。

但朱由校继位初期,政治还算清明,与前朝郑贵妃关系密切的方从哲等人逐渐被排挤出朝堂之外,护驾有功的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成为文臣的中坚力量,而武臣中有后来鼎鼎大名的袁崇焕镇守辽东,成功遏制了后金的强大攻势。他还为张居正平反,抚恤方孝孺遗嗣,施恩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与葡萄牙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得大胜。

然而,不久以后,朱由校便对政治失去兴趣,将大权委托给自己的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整天嬉戏于声色犬马、草木鱼虫之间,尤其是对木匠活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整日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统统置于脑后,不问不顾。

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非常有“水平”,他的刀锯斧凿油漆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亲自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糅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制造的漆器、床和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在天启帝专心致志建造他的“宫殿”时,奸佞之臣便开始悄悄挖他的墙脚,魏忠贤与朝堂上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辈互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与六部。魏忠贤经常趁天启帝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天启帝总是厌烦地说道:“朕已经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魏忠贤据此掌控朝堂,大施刑罚,造成空前绝后的宦官专政。短短数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砸毁天下东林书院。凡是正直的大臣,都因东林党的罪名而惨遭横祸,东林党人被贬、被杀者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

天启六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后又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舟荡漾,却不料被一阵狂风掀翻了小船,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便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天启帝听信了他,饮用之后,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几个月后,朱由校竟然换上了膨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到了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的病更重了。八月十一日,他预料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宫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

乙卯日,在位7年的文盲皇帝朱由校驾崩,终年23岁,谥熹宗。谥法有“功安人”曰熹,但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嬉”,因为这个文盲皇帝虽然精通木工技术,但却没有留下半件作品,只不过是“嬉”而已。熹宗葬于德陵,这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因为大明王朝17年后便灭亡了。

东林党争

明代后期,朝廷内外,党派林立。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宠爱的郑贵妃想将她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许多大臣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世袭制度,要求立长子常洛为太子。于是,朝堂内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吏部郎中顾宪成因力争“无嫡立长”,触怒了神宗,遂被罢官回老家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