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70

第70章 世界卷·希腊化时代的欧洲与同时期的世界(5)

恺撒深知自己需要更多的业绩和实力,才能进一步实现政治野心。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高卢行省,并出任该地总督,决定以此地作为自己的发展基地。古代高卢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分为山北高卢和山南高卢。其中,山南高卢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但山北高卢却不属于罗马控制。山北高卢地域辽阔,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这正是恺撒多年来梦想要得到的地方。于是,恺撒就任高卢总督后,先是挑拨高卢本地各部落之间的矛盾,然后利用4个军团的兵力,一举征服了高卢全境。

恺撒在高卢的胜利不仅为自己积累了财富,也大大刺激了庞培和克拉苏的贪欲。公元前56年,三人在伊达拉里亚北部的路卡举行会议,决定由庞培和克拉苏出任执政官,任满后庞培和克拉苏分别出任西班牙总督和叙利亚总督5年,而恺撒则继续留任高卢总督5年。三人都在处心积虑地积蓄力量,渴望取得更大的利益。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东方轻敌冒进,在帕提亚被杀。从此,斗争就成了庞培和恺撒两人之间的事情。

恺撒与元老院关系一度很僵,恺撒曾唆使保民官指控元老贵族西塞罗私自处死罗马公民,最终导致西塞罗被放逐。在克拉苏死后,恺撒继续扩张,将罗马的疆域扩大到现在的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一带,他还渡过莱茵河深入日耳曼,两度侵略不列颠,这些功绩都被恺撒自己写在《高卢战记》一书中。恺撒势力的迅猛增长,引起了元老院的恐慌。元老院立刻与庞培联合,拥戴庞培当上了前所未有的“单独执政官”。公元前50年,庞培和元老院计划削弱恺撒的实力,打算在下一年总督届满时要求恺撒交出兵权并解职回国。恺撒听闻这个消息,立即率领身边仅有的一个军团跨过卢比孔河,攻入罗马。庞培和元老院被恺撒杀了个措手不及,仓皇逃往希腊。公元前48年,在法萨卢战役中,恺撒击败庞培,庞培逃到埃及后被杀。恺撒追至埃及后,借机干预托勒密王朝的权力之争,扶植克娄巴特拉为埃及女王。公元前45年,恺撒消灭了庞培在非洲和西班牙的残余势力,终于结束了内战。

知识链接

莱茵河德国境内河网密布,其中莱茵河是运输最繁忙的河流。莱茵河发源于德国南部的邻国瑞士境内,向北流入法德边境,最后在荷兰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莱茵河是德意志民族和文化的摇篮,它在德国现代经济生活中,同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莱茵河是欧洲最繁忙的水道

公元前48年,恺撒当选为终身保民官,并兼任5年执政官。公元前45年,恺撒又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恺撒是继苏拉之后,又一次在罗马建立独裁统治的人,此时罗马的共和制早已名存实亡。执政期间,恺撒改组了元老院,将元老的数目增加到900人,元老院也成了他的统治工具。为了巩固统治,恺撒还采取了很多新措施,例如扩大罗马公民权的范围、提高行省的地位、增加行政官员的数目等。此外,恺撒还兴建了移民城市,用来安置老兵和贫民。

然而,恺撒的独裁统治并没有维持多久,共和传统的残余势力又沉渣泛起。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在元老院会议厅被亲信布鲁图斯与其同伙卡西乌斯连刺23剑,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

迦太基帝国

迦太基一词源于腓尼基语,意即“新的城市”。迦太基位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一带,与罗马隔海相望。这一点,似乎已经注定了迦太基的悲剧命运。

事实上,迦太基的建城时间要比罗马更早,早在公元前814年,以商业闻名的腓尼基移民就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以和平的方式向当地人购买下了一块土地,并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迦太基城。

在建城之初,迦太基只是一个贩卖奴隶和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迦太基开始扩张。对内,迦太基大量开发殖民地,并且成功地控制了腓尼基人在北非的大部分殖民地。对外,迦太基向海洋进发,占领了大片的海岸和岛屿,开始称霸西地中海,也正因此,迦太基与海上霸主希腊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为了争夺地中海西部的霸权,迦太基与希腊人的冲突就一直没断过。在开始的一个多世纪里,双方你争我夺,互有胜负。迦太基人曾经联合伊特拉斯坎人打败过希腊人的舰队,但也曾在西西里岛被希腊海军打得落荒而逃。直到公元前4世纪初,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希腊从此元气大伤,迦太基逐渐占据了海上霸权。可是,希腊虽然退出了争斗,迦太基却又迎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罗马。

迦太基有殖民地和商业两大基础,殖民地以内陆的农业为主,商业则以海上贸易为主。在迦太基称霸西地中海的时候,作为贸易中心,迦太基取得了庞大的收入,它的钱币甚至成为了西地中海最硬通的货币。表面上看起来迦太基十分强大,农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但事实上,迦太基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贵族寡头手上,他们因为代表的阶级不同往往会为了利益发生冲突,甚至互相牵制,这就影响了迦太基的团结。

反观当时共和制的罗马,军事力量则十分强大。迦太基和罗马之间先后发生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的罗马刚刚统一了意大利,开始向地中海进军,于是向迦太基挑起了战争。罗马以保护在西西里的同盟国为由,撕毁了与迦太基签署的友好声明,突然袭击了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的殖民地。有意思的是,当时名震地中海的迦太基海军被罗马初建的海军连番击败,而一向弱小的迦太基陆军却与罗马陆军打了个平手。第一次布匿战争前后打了23年,迦太基终于向罗马求和,赔款的同时也全面撤出了西西里岛。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汉尼拔的战争。

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49年,为了彻底击垮迦太基,罗马派遣大军闪电般围攻迦太基城。3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46年,罗马军统帅西庇阿占领了迦太基。罗马军队在迦太基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连迦太基港口都被毁掉。从此以后,迦太基帝国宣告灭亡。

汉尼拔

在军事上,罗马共和国一直是无往而不利,即便偶尔遭遇挫折,也很快能够恢复。但罗马人不会忘记一个人,那就是汉尼拔。汉尼拔不仅仅击败了罗马的军队,还率领军队在罗马境内四处征讨。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就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陆军对抗罗马军队。汉尼拔出生于公元前247年,他很小的时候就深受父亲的影响,立志要打败罗马人。据说有一次父亲出征,汉尼拔要求随行,哈米尔卡便要儿子立誓,年幼的汉尼拔便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与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为了实现父子之间的誓言,他自小就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参加严格的军事锻炼。

哈米尔卡阵亡之后,其女婿哈斯德鲁巴继任为统帅,哈斯德鲁巴死了之后,汉尼拔在军中已经拥有了非常高的声望,士兵们都支持他继任统帅。当时,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的条约,联合了西班牙城市萨贡托,还宣布此城为罗马保护地,迦太基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局面下,汉尼拔果断出兵包围并占领了萨贡托。这也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政府向罗马宣战。

汉尼拔的军事才能不仅表现在临场的战斗上,还表现在战略眼光上。此时,他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不如把战火烧向罗马本土。由于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战败的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迦太基无法从海上攻击罗马,而如果坐等罗马进攻,迦太基势必会落败。因此,汉尼拔决定走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公元前218年春天,汉尼拔率领军队从新迦太基出发,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虽然一路上牺牲了大量佣兵,但当年冬天,汉尼拔的军队终于抵达了意大利北部。

汉尼拔奇迹般地出现在罗马本土,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当时,高卢人各部落刚刚臣服罗马不久,见到这种状况纷纷叛变。在得到情报后,罗马执政官西庇阿迅速率军返回意大利,双方在波河流域提契诺附近发生激战,汉尼拔的骑兵击败了罗马步兵。这一仗,让高卢人彻底叛变了罗马。

罗马元老院惊慌失措,立即传令执政官朗戈斯与西庇阿联合对付汉尼拔。汉尼拔首先截获了罗马的大量军粮,然后在特拉比亚河畔与之展开决战。汉尼拔先用骑兵骚扰罗马军营,诱使罗马军队出击,然后用骑兵突袭罗马军侧翼。在这一战中,罗马军队伤亡惨重。

公元前217年春季,汉尼拔继续南下。为了抵抗汉尼拔,罗马派出新任执政官弗拉米尼驻守在通往罗马城的交通要道上。汉尼拔巧妙地引诱弗拉米尼,并且刻意破坏罗马周遭的农田庄园,让罗马的盟邦看到没有保护他们的能力。最后,在特拉西梅诺湖北岸,汉尼拔设下埋伏,再一次击败了罗马军队。

虽然已经兵临罗马城下,但由于兵力只有4万人,又缺乏攻城的器械,所以汉尼拔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先前往意大利中南部,寻找起义军。为了打击罗马人的士气,汉尼拔对沿途的人们宣称:“我并非来此与意大利人为敌,反之我是为了意大利人的自由而与罗马为敌。”

罗马元老院新任的独裁官马费边·克西穆斯知道汉尼拔难以战胜,于是不得不采取消耗战,一直尾随着汉尼拔的军队。当汉尼拔在一些富有的地区破坏掠夺的时候,克西穆斯也不敢贸然地上前。后来克西穆斯包围汉尼拔之后,因为害怕汉尼拔的诡计,他仍然不敢带兵围攻,任凭汉尼拔安然撤走。这种消极的策略让克西穆斯在罗马声望尽失,于是他的军权又回到了执政官手中。

公元前216年春天,罗马出动了共和国史上最庞大的一支联军,由两位执政官带领着10万人的军队,决定与汉尼拔一决胜负。面对数倍于自己的罗马军队,汉尼拔发明了举世闻名的新月形战术。在战斗初期,汉尼拔将军队部署成中锋凸起的圆月形;交锋之后,又变成凹陷的弦月状,将罗马主力包围在其中。加之迦太基人对骑兵的合理运用,汉尼拔成功地以较少的兵力彻底包围了罗马军队。最终,汉尼拔杀死、俘虏了将近7万罗马人,其中包括一名执政官和80位元老院议员,使罗马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从此以后,罗马人真正见识到了汉尼拔的厉害,纷纷效仿消极的克西穆斯,再也不与汉尼拔对阵了,罗马王国之内的很多城邦都投靠了汉尼拔。此后的几年,汉尼拔又取得了一些胜利,在公元前208年的一场战役中又杀死了两名执政官。可惜的是,迦太基国内一直没有向汉尼拔提供人力和武器上的增援,这给了罗马喘息的机会。

就这样,汉尼拔在罗马境内孤军奋战长达15年,直到罗马人也学会了汉尼拔的策略,派人进攻迦太基,才使得汉尼拔被迫撤军。回到迦太基,汉尼拔与大西庇阿对阵。由于前盟友东努米底亚王的倒戈,汉尼拔失败了。罗马人信心大增,迦太基也感到大势已去,随即向罗马投降,第二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

战争结束后,汉尼拔依然没有忘记年少时曾立的誓言。他四处流亡,先后帮助一些国家对抗罗马,但当时的国家都不敢、不愿与罗马作对,这使得汉尼拔心灰意冷。而罗马人却始终担心着这个敌人,于是要求所在国引渡汉尼拔,不愿受辱的汉尼拔最终服毒自尽。

屋大维

恺撒大帝被刺身亡后,罗马政局再次陷入到动乱之中。由于恺撒掌权时期带给民众很多好处,因此民众纷纷指责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凶手,要求处死他们为恺撒报仇。于是,罗马政坛上新一轮的权力争夺开始了。在众多的政治力量中,一个年轻有为的新政治明星正在冉冉升起,他是恺撒的侄孙,曾被恺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他的名字叫盖乌斯·屋大维。

事实上,当时的屋大维只不过是一个18岁的青年,他没有政治势力,也没有军队的支持。但他却胸怀大志,颇具政治头脑,依靠恺撒的声望,屋大维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地位。这时候,恺撒派以安东尼为首,元老院则以“罗马散文泰斗”西塞罗为首,安东尼对于争权斗争的筹划明显不足,而西塞罗的地位则与日俱增。西塞罗非常看好屋大维的能力,并想利用他来对抗安东尼。屋大维很明白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便开始和元老院合作,并迫使元老院选举他为执政官。当屋大维的势力强大之后,他又反过来和反元老院的势力联手。公元前43年秋,屋大维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三人商定协议,分治天下5年,还划分了势力范围。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与撒丁尼亚;安东尼统治高卢;雷必达统治西班牙;而意大利和罗马则由三人共同治理。由于东方还在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的控制之中,所以就归屋大维和安东尼处置。

“后三头同盟”的缔结是公开的,并得到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认可,取得了5年间处理国家事务的合法权利。后三头打着“为恺撒报仇”的旗号,在罗马宣布公敌告示,这场报复的浪潮最终造成了包括西塞罗在内的300名元老和2000名骑士丧命。公元前42年,屋大维和安东尼联手进军希腊,与共和派军队进行了战争,最终摧毁了共和派的势力,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也自杀了。

公元前40年,“后三头”在肃清政敌后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由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安东尼控制罗马东部地区,雷必达则统辖北非。这样,屋大维就稳坐罗马。在逐渐与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取得妥协后,屋大维以公民领袖自居,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公元前36年,屋大维兼并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后,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收取了北非的统治权。从此,“三头同盟”变成了“二龙对峙”。

与此同时,安东尼坐镇东方,不仅政治上毫无建树,还与曾经迷倒恺撒的克娄巴特拉结婚,并对外宣称他统治下的领土将由克娄巴特拉的儿子继承。这样的丑闻不仅动摇了安东尼的统治基础,也为屋大维除掉安东尼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公元前32年,三头分治协议结束,屋大维和安东尼公开决裂。在屋大维的怂恿下,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一致宣称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公元前31年9月,在希腊的阿克兴海角,屋大维与安东尼展开决战。在交战初期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但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督战的克娄巴特拉却把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也跟随而去,于是屋大维一举击溃了安东尼的军队。这场战争的胜利为屋大维主宰帝国全境奠定了基础,他也终于成为了恺撒真正的继承人。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举兵攻打埃及,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做了同命鸳鸯。同时,这也标志着托勒密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