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74

第74章 世界卷·中世纪时代的欧洲与同时期的世界(2)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其中,因君士坦丁堡地处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上,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与此同时,西罗马帝国却正在走向灭亡,在它的废墟之上建立起很多新兴国家。

拜占庭帝国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包括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以及非洲的埃及等地,是一个辽阔的大帝国。拜占庭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经济发达,社会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保持了国家体制的完整性,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频繁的对外战争加速了拜占庭的封建化。公元6世纪初,拜占庭不断对外扩张,在东西方都已经所向无敌。查士丁尼当政时期(公元527年到565年),拜占庭疯狂向西扩张,动辄举兵西进。公元533年,拜占庭帝国进攻汪达尔王国。公元535年,又率兵转向意大利,进攻东哥特王国。在东哥特人的顽强抵抗下,拜占庭经过了长达20年的战争才消灭了东哥特王国,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就在东哥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时,查士丁尼又派出大军远征位于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很快就占领了西班牙东南部以及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至此,查士丁尼的西征计划才告一段落。

公元610年,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希拉克略王朝逐渐在帝国范围内推广了军区制。帝国把土地作为军饷,按照军种和级别分发给各级官兵,士兵定居在其部队驻守的附近,没有战事的时候就经营田产,用土地经营所得来武装自己。实行军区制,不仅使军队有了稳定的兵源,还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化体制。

军区制的实行,对于拜占庭帝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拜占庭国家因此拥有了充足而稳定的兵源。其次,在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这种制度为小农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军区制的成功推行,使得拜占庭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疆域得以逐渐稳定,同时也征服了那些进入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使他们归顺了拜占庭。军区制的推行为拜占庭此后数百年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下,拜占庭先后击败了波斯人和阿尔瓦人,并将阿拉伯人的扩张势头阻止在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一带。

更为重要的是,军区制的推行为拜占庭的封建化开辟了道路。由于各种原因,各军区的将军和中央政府的一些高级官职,逐渐变成世袭,这就慢慢形成了军事贵族阶层。将军们可以对农民自由地管理、征税和调动,这就对小农阶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到了公元11世纪末,小农几乎不复存在。科穆宁王朝时期(1081年到1185年),监领地制取代了军区制,自由农民成为了依附农。至此,拜占庭的封建化宣告完成。

封建化的完成,大大增强了拜占庭的国力,但久而久之,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又导致了帝国力量的削弱。12世纪晚期,拜占庭人已无力抵抗塞尔柱突厥人入侵,最后只好向罗马教皇求救,由此引发了一场长达近200年的西方封建主对东方的掠夺战争。在这场暗无天日的浩劫中,拜占庭帝国元气大伤,领土逐渐萎缩,最后只能偏安于君士坦丁堡,强悍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对外影响也很深远,尤其是对东正教的传播。通过侵略的方式,拜占庭将其政治模式和文化传播给了斯拉夫人,所以有观点称,拜占庭对东方的斯拉夫世界来说,犹如罗马对西方的日耳曼世界一般。

早期的英格兰王国

公元1世纪时,英国正处于封建化的激烈进程中,一些地主趁机掠夺了农民的大量田地,农民由此沦为农奴。地主吞并了大量土地后,有了经济基础,便开始在政治上谋取席位,大规模的封建庄园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1042年,爱德华坐上了英格兰王位的宝座,并在朝廷和教会中任命了一批诺曼人担任要职,想借此和贵族势力抗衡。1066年,爱德华去世,但他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很多贵族们都出面推选哥德温家族的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继位。但哈罗德刚即位,就遭到了两个人的强烈反对,一个是得到了挪威国王支持的哈罗德的兄弟陶斯提格,另一个则是诺曼底的公爵威廉。

1063年,威廉征服了缅因,后来又控制了布列塔尼。身为诺曼底公国的第七位公爵,又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南岸一线,威廉一心要争夺英格兰的王位。他下令伐木造船,招募了大批的水手和骑士。为了加大胜算,威廉还想方设法地取得了教皇以及法、德、丹麦王储的支持。

哈罗德深知威廉的野心,便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并招了很多农民来扩充军队。一切准备就绪了,威廉却按兵不动。哈罗德的士兵认为威廉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会真的爆发战争,于是很快军心就涣散了。殊不知,威廉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到顺风的时候,他的舰队就会渡过英吉利海峡。

1066年9月,机会终于来了,在一股强烈海风的帮助下,威廉率领舰队穿过英吉利海峡,直扑英格兰。9月28日,威廉的军队在伯文西顺利登陆。威廉下令在伯文西一带大肆烧杀抢掠,目的就是为了引蛇出洞。果然,哈罗德很快便闻讯而出。10月14日,双方在哈斯丁激战了一天一夜,最终哈罗德战死沙场,他的军队也损失惨重,残余部队被威廉打得四散奔逃,威廉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威廉一鼓作气,率军一举攻下了伦敦。同年12月25日,威廉加冕为英国皇帝。从此,诺曼底王朝开始了对英格兰的统治。

诺曼底之战

威廉征服英国后,称威廉一世。于是,威廉原先占有的诺曼底地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英国领土,从此不再受法国的管辖。法国国王试图要回,但并不容易。

自从公元987年统治法兰西后,卡佩家族的日子一直不好过。因为国王所掌握的权力非常有限,王室的领地只有巴黎和奥尔良两大城市,其他都掌握在封建主手里。不过,法国国王也拥有一定的优势。国王是全国的军事首领,全国的封建主必须向国王行君臣之礼,并承认自己的土地是国王恩赐的;此外,由于即位时被主教涂饰圣油,国王也被视为超自然力量的化身。而卡佩王朝的历代君主正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来扩张王室领地。

威廉的根据地诺曼底距离巴黎仅仅10千米,这对于法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法国国王必须尽快削弱甚至吞并诺曼底,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实施这样的计划,法国国王极力怂恿威廉一世的长子罗伯特向威廉提出继任诺曼底公爵的要求,结果罗伯特继位心切,竟与父亲兵戎相见。罗伯特一心只想当公爵,根本不顾父子之情,险些将威廉刺死,父子二人从此反目成仇。

1087年,威廉在英国去世,他的另一个儿子罗浮斯继承了英国王位,称威廉二世,而长子罗伯特也如愿成为诺曼底公爵。这样的分治局面无疑是法国国王希望看到的,这为他插手诺曼底和英国之间的事务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知识链接

一位中世纪骑士的受封仪式

骑士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他带来了许多骑兵,英格兰人把这些骑兵叫做“骑士”,意思是“仆人”或“家臣”。他们在领主的军队中服役,并从领主手中获得分封的土地。成为骑士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他们成年后要为领主作战,在达到骑士的标准以后,才会被授予骑士称号。十字军东征时,大批的骑士参加了战斗,成为十字军的主力。

在法国国王的操纵下,英国国内经常发生贵族叛乱。1100年,威廉二世在打猎时被人暗杀。随后威廉的弟弟亨利继承王位,称亨利一世。亨利一世十分明白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诺曼底,于是便决定征讨罗伯特。

1105年,亨利一世率领大军渡过英吉利海峡,一举征服了诺曼底,并将罗伯特押回英国永远囚禁起来。1109年,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巩固政权,亨利一世让自己唯一的女儿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五世订立婚约,这让法国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局面下,法国国王于当年被迫向英国宣战,挑起了一场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

日本幕府

日本幕府政治是日本古代的一种中央政府机构,与中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类似。当时的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也称为幕府将军,掌控着实际权力。日本这种制度开始于1185年,一直到1867年结束,一共延续了682年。日本的幕府一共经历了三个时代,分别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

镰仓幕府是由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创立。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然后在镰仓开设幕府实行独裁,所以被称作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以将军为核心,御家人为骨干,是一个非常地道的武士政权。而天皇的朝廷名存实亡,权力掌控在将军的手里。

1199年源赖朝死了以后,源氏外戚北条氏又掌控了幕府大权。

这段期间内,后鸟羽上皇不满幕府掌控权力,便发动了讨幕战争,但很快就被打败。战后,幕府将后鸟羽等三个上皇全部流放,并且没收了参与叛乱的皇族和贵族的庄园。幕府权力在这个时候非常强大,连天皇的废立都可以干预。

1232年,北条氏公布了第一部武士政权成文法《贞永式目》,后来此法逐渐演变成为日本全国性的法律。

镰仓幕府后期,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变得非常尖锐,导致中小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豪族足利尊氏立刻响应号召,摇摇欲坠的镰仓幕府被推翻。

镰仓幕府灭亡以后,响应号召的足利尊氏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原来所期望的利益,因此起兵反叛,并攻占了京都,他同样立光明天皇为傀儡,然后效仿镰仓幕府在京都开设幕府。后醍醐天皇逃出京都后,也组建了自己的朝廷,形成南北两个朝廷。

后来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室町建成幕府新址,并且合并南北朝,再一次架空了天皇。这便是日本的室町幕府。室町幕府是以将军为中心,但核心权力实际掌握在强大的大名手里,相对来说,将军的领地和军事力量已经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室町幕府发展到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时候,国内矛盾更加突出,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地方领主与武士趁机壮大了势力,室町幕府进入了战国时代。

后来织田信长力量逐渐增强,击败了其他地方领主和武士,如武田信玄等人,灭掉了室町幕府。织田信长死后,他的部将丰臣秀吉于1590年统一了日本。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并没有开设幕府,他病死之后,德川家康趁机掌握了权力。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这就是江户幕府。

江户幕府的核心是大名,也被称为藩国。德川将军的权力要比镰仓、室町幕府时代都强大很多。但大名实际上是各藩国的实际统治者,掌握独立的行政权、司法权,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日本幕府统治的终结源自于民族危机,为了抵抗外侵、处理内部矛盾,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权力交还给天皇,明治天皇经过数次战争,彻底打败了幕府,结束了日本的幕府政治,进行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进入近代社会。

君士坦丁大帝

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历史学家之所以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是因为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但东罗马帝国人都认为自己是罗马人,而君士坦丁堡其实就是罗马的拉丁语的译音。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之后,西罗马很快便灭亡了。但东罗马帝国却历经了12个朝代,一共延续了93位皇帝,一直到1453年才灭亡。

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不同,不止是各自存活的时间不一样。实际上,西罗马完全是专制帝国,而东罗马帝国却有很多中世纪封建国家的特色。这一切都与罗马的建国者君士坦丁一世很很大的关系。

君士坦丁出生在塞尔维亚的尼什。他的父亲君士坦乌斯是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的副手,君士坦丁在对埃及和波斯的战争中表现得十分勇敢,后被擢升为高级军官。后来,君士坦乌斯成为西罗马的皇帝,君士坦丁回到父亲身边继续四处参战。君士坦乌斯死后,君士坦丁在军队拥立下继位为西罗马帝国皇帝。

因为部分将领不服,导致了大规模的内战。在6年的统一战争里,发生了一件对君士坦丁影响非常大的事情。那是在米尔维亚桥战役中,君士坦丁正在与挑战者马克森提对峙,一天夜里,君士坦丁站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边,思考着如何应对第二天的大战。突然,他看到远方的星空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血红色十字架。同时还有“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的字样。

这段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总之,君士坦丁变得开始对基督教非常推崇。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让基督教成为了合法的、自由的宗教。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在提倡基督教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打压犹太教。为了进一步支持基督教,君士坦丁还制定了不少法律,颁布了很多政策。在他统治的时候,改信基督教会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同时他还给予基督教各种实惠的特权以及税收豁免权。

当基督教内部两位神学家提出了相互对立学说的时候,君士坦丁召开了尼西亚会议,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他积极促使通过决议,尽快结束这场论战,形成关于正统的基督教学说的共识。

君士坦丁花了很大的力气,扩建了古老的城市拜占庭,并重新将其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同时作为首都。

对于东罗马的内政,君士坦丁也做了很多影响力巨大的规定。比如,他要求一些职业世袭,还颁布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这实质上就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土地上,不得离开。

职业世袭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城市行业制度的发展。这些法令对中世纪欧洲的积极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君士坦丁也有许多让人感到迷惑的地方,比如,他虽然倡导基督教,但是直到他临终的时候,才肯接受洗礼。另外,他虽然是一代伟大的皇帝,但是却非常残酷无情。公元326年,他的妻子诬陷长子调戏自己,他毫不犹豫地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后来又以通奸罪将妻子处死。

除了这些,君士坦丁还是一个大独裁者。他废除了四位皇帝共同治理国家的制度,把子侄分封到各地,用皇帝直接控制的宫廷亲卫队来代替近卫军,将皇权的神圣地位推向了顶峰。

君士坦丁的各种举措,直接奠定了拜占庭帝国的基础,此后拜占庭帝国再没有出现过杰出的皇帝,最多只是在领土上有所增加,而拜占庭帝国的基本结构却从来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