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83

第83章 世界卷·工业革命时代(5)

莫伦斯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教授、当代著名的流行病学家,他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观点和亨利克斯基本相同。他指出,会厌炎的一系列典型症状是发高烧、咽喉疼痛肿胀、声音嘶哑甚至说不出话,由于患者的气管阻塞,会导致呼吸困难、焦躁不安。资料表明,华盛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就表现这些症状。而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会厌炎引起死亡的病例极其罕见。

莫伦斯还特别指出,尽管华盛顿失血很多,但在他去世前,从未表现出任何的神志不清。相反,在每次放血后,他的呼吸都变得比较通畅。这说明布朗和迪克医生都受过极好的训练,经验丰富,在当时堪称一流。只是必须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还不知道有细菌感染这回事,也不懂得治疗这种病的方法。这并不是他们的错。

那么,华盛顿的死因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知晓。毕竟,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最富有献身精神的总统已经离开我们200多年,很多情况已经无法考证。华盛顿死后,他的遗体被埋在弗农山庄,可以永远和青山绿水为伴,这位为国家和民族操劳一生的老人应该感到欣慰。

如今,拉什莫尔山的巨大石壁上,华盛顿英俊的脸庞已经成为美国的国际象征。他用伟大、诚实和纯洁打造出的高尚品格,是美国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光辉业绩和睿智思想更是整个人类的珍贵遗产。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人类历史的丰碑,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必然成为所有后来人争相效仿的榜样,华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伟人。他不仅属于美国,也更属于世界。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新篇章:首先,它是第一个以工业化为标志的战争;其次,它是蒸汽时代的一次革命;最后,它是工业革命后一切军事发展的总试验。如此,我们便不得不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定义进行全新的思考。

如今,美国南北战争已经被习惯称为美国内战。其实不然,这场发生在美国北方联邦政府各州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冲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南北方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所引起的。因此,这场战争是叛乱还是革命,还很难做出定论。

19世纪中叶,北部资产阶级雇佣劳动制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之间发生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双方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最终引起了政治、经济上的对立。1860年,林肯被推选为总统。由于他在思想上反对黑人奴隶制,从而导致了南部多个蓄奴州相继脱离中央统治。1861年2月8日,这些脱离出去的蓄奴州联合成立了“美利坚诸州同盟”(简称“南部同盟”)政府,杰弗逊·戴维斯被推选为总统。之后,南部同盟便制定了宪法。至此,国家分裂的局面已经形成。北部的联邦政府坚决反对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武装叛乱,并决心维护联邦统一。

4月12日,南部同盟军炮击萨姆特要塞,首先挑起内战。4月15日,北部联邦政府发布讨伐令。至此,美国内战全面爆发。战争开始后不久,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四州又相继宣布退出联邦,加入了南部同盟。这样一来,南方的力量就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在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取得了很大的优势。7月,北部联邦军队在马纳萨斯战役中遭到了重创,损失非常严重。无奈之下,林肯政府准备重新调整军队。

之后,林肯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鼓舞人民的参战热情。比如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9月发表的《解放黑奴宣言》……这些法令的颁布,促进了工人、农民的积极性,尤其是黑人奴隶,他们参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北方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战争的天平倒向了林肯。

1863年7月,联邦军先后在葛底斯堡战役、维克斯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打败南部联盟军。1864年3月,格兰特被林肯任命为全军总帅。1864年5月,10万联邦军队在谢尔曼将军统率下向南部进军。到1865年4月3日,格兰特也率领队伍攻占了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4月9日,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缴械投降。至此,南北战争全面结束。

从本质上说,南北战争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是一场保卫国家统一的战争。这张战争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尽管南方的发展在这次战争的影响下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但是,从长远意义来看,南北战争的结果是有利的。首先,它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奴隶制,使联邦政府更加强化。其次,它使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开始形成,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它还为美国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英雄圣马丁

位于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早在16世纪初就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到16世纪后期,阿根廷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76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这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同年,西班牙人在这里设置了拉普拉塔总统管辖区。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强烈反抗,而当地的白人也因受到宗主国的歧视与贸易垄断政策的打压,开始不满和反抗起来,这都大大加剧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分离。

19世纪初,西班牙在欧洲战争中元气受到了巨大的损伤。英国殖民者则趁机占领了拉普拉塔地区,之后更是两次攻占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迫使西班牙总督弃城逃跑。后来,阿根廷人民团结一致,自发地组织起来,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将英国入侵者赶了出去。

1810年5月,更加强大的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入侵西班牙。消息传出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议会立即举行了公开会议,并于25日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很快,西班牙总督被迫辞职。至此,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了,之后当地白人便组建了临时政府。这就是阿根廷的“五月革命”。

1811年,巴拉圭和乌拉圭也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成立了临时政府。

然而,西班牙的殖民者对这样的结果非常不甘心,他们不愿就此退出西班牙的统治舞台。于是,他们勾结阿根廷的一些保皇派势力,准备进行复辟。就在这时,何赛·德·圣马丁回到了祖国,肩负起拯救民族的神圣使命。

圣马丁从学校毕业后,曾在西班牙的军队中服役22年。长期的军旅生涯把他磨砺成了一个出色的指挥官。1812年3月9日,刚回到布宜诺斯艾里斯的圣马丁,立即投身到了保卫阿根廷的圣战之中,在这次战争中,圣马丁得到委任,组建骑兵团。

1813年2月3日,圣马丁指挥的骑兵团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的进攻,这是拉丁美洲爱国军在对抗西班牙殖民势力复辟战争中的首次胜利。1814年,圣马丁被委任为北方军司令,但他没有接受这一职务,因为他还要去解放秘鲁。

圣马丁凭借着自己充满激情的爱国热忱,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后,终于在1816年组建了一支精干的队伍——安第斯山军。1817年2月12日,圣马丁率领军队与西班牙的殖民军在圣地亚哥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西班牙军队以失败告终,指挥官也被俘虏。然而,这次的战败并没有摧毁西班牙殖民者的野心,他们又从智利南部向圣地亚哥发动反攻,结果全军覆没,而且将在智利的几个据点全部丢失。

1818年2月12日,圣马丁宣布智利独立。后来,圣马丁又通过购买、俘虏和改装渔船等方式,组建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由16艘运输船和8艘战舰组成。1821年7月6日,秘鲁首府利马解放,并于7月28日宣布独立。圣马丁也因此被奉为秘鲁的“护国公”。当然,他同时也是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莫卧儿王朝的衰落

突厥人曾经在历史上活跃了数个世纪,他们在强大起来后,便开始了向外扩张之旅,其中的一支在中亚定居下来。之后,这支突厥部落开始了对印度的入侵,并且在印度建立了伊斯兰教政权,对当地居民进行统治。这个政权就是莫卧儿王朝。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印度的经济在莫卧儿王朝的统治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批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也不断扩大。

然而,看似强盛的莫卧儿王朝却存在着重重矛盾。大部分封建主都各自为政,占据一方,采取了很多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起义接连不断。此外,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也促成了不同势力的形成,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发动了改革,并且日趋强大起来,这对莫卧儿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代君主阿克巴登上王位后,为了平定这种动荡的局面,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征战和改革。在王位传到沙杰罕后,社会的激荡风云再次席卷了莫卧儿王朝的统治区域。

沙杰罕的4个儿子都是当时的总督,手里各自掌握着大片的土地和财富,雄踞一方。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个个觊觎王位,互相猜忌。终于在不久后,他们发动了一场历时4年的王位争夺战,最后以三儿子奥兰则布成功夺权而结束。

知识链接

泰姬陵

泰姬陵泰姬陵位于印度古城阿格拉的亚穆纳河岸边,是为纪念国王沙·贾汗的爱妃蒙泰吉·玛哈尔而修建的。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据说当时已开始走向衰败的莫卧儿帝国几乎难以承受如此豪华的工程,为了给他的爱妻立一个碑,这位帝王差点使整个国家破产。据说建造此陵用的白色大理石,是由1000只大象从莫克兰的采石场长途跋涉300公里运来的。

奥兰则布生性多疑、暴虐无道。因为他反对印度教,便下令拆毁所有的庙宇,禁止印度教徒的节日,甚至鼓励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后来,为了填充国库,奥兰则布还恢复了阿克巴时期废除的人头税……种种与人心背道而驰的政策引起了其他部族的反对和不满,反对伊斯兰教的呼声日渐高涨,战争爆发后,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经济出现了停滞。再加上连年的大旱和瘟疫,莫卧儿王朝的居民人数急剧减少,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200万。加上战争愈演愈烈,奥兰则布更是如履薄冰。为了筹措军饷,奥兰则布被迫接受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款项,与他们在西海岸和东海岸一带进行贸易。也正是因为这一举措,为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成功地打开了突破口。奥兰则布去世后,夺位之战在他的孙子们中间再度展开,从而给英国长驱直入提供了机会。从此,莫卧儿王朝开始沦为英国的附属国,并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国家。

铁血宰相俾斯麦

1862年6月,在普鲁士的议会上,新任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正在发表演讲。平时普鲁士的议员们在议会上总是争吵不休,但这一次,这位新首相的演讲吸引了他们。

俾斯麦在演讲中说:“德国应该掌握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而是权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等待最好的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凭借议论和多数人投票就能够解决的,很多时候不可避免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俾斯麦的演讲震惊了所有人,人们纷纷叫他“铁血宰相”。但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未来,连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听了俾斯麦的演讲后都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

俾斯麦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既然难免一死,为什么不体面地死去?……必须抗争到底!”

从这些故事中就能看出俾斯麦的性格。

俾斯麦从小便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于普鲁士一户大容克贵族世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8岁的时候,父母将他送到了柏林小学读书,他的同学大多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所以纷纷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贵族的子弟,因此他的童年以及中学时期十分痛苦。为了排解这种痛苦,他努力地学习知识,先后学会了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他成为一个语言的天才,并为他日后成为外交官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不到17岁便进入了哥廷根大学,他对大学的生活非常不满意。在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牵着一只大狼狗,到处惹是生非。因为胡闹,他与同学做过27次决斗。后来,俾斯麦转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但由于讨厌律师工作,他转而进入政府任职,当上了书记员。

担当书记员的时候,俾斯麦与一位贵族女子订下了婚约,为了筹钱结婚,他欠下一屁股赌债后被迫回到家乡。不久,俾斯麦进入政界,凭借他的才能当了外交官。他先后担任过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代表、驻俄公使以及驻法公使。后来威廉一世上台,又将他任命为首相。

在议会发表铁血讲话之后,俾斯麦面对议会一贯的钩心斗角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也解决不了议员之间的冲突。既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俾斯麦便决定用德国的统一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为了达到统一德国的目的,俾斯麦先后发动了三场战争。

第一次战争,俾斯麦首先将战火烧到了丹麦。丹麦位于德意志的北边,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要统一德国,首先便要解决丹麦的纠缠。在普丹边境,有两个地方分别叫做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德国人。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与丹麦开战。

普丹战争的时候,俾斯麦又开始关注到奥地利,他故意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这一方面可以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地方,另一方面,在战后分享战利品的时候,奥地利看似得到了荷尔斯泰因,但荷尔斯泰因的地理位置处于普鲁士的包围圈之中,凭借这个事件,俾斯麦在对付完丹麦之后,很快就将矛头指向了奥地利。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两国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则顺利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如此一来,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最后一个对手,便只有法国了。

法国当时的皇帝是骄傲而且愚蠢的拿破仑三世。1870年7月19日,俾斯麦只用了一点小技巧,便挑拨法国向德国宣战。在战争之前,拿破仑三世还吹嘘道,这次战争只是“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是他忘了,自己并不是拿破仑一世,对手也不是昔日的德国人,而是一辆崇尚铁与血的德国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