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仔探房。婚后第三天早晨,新娘的兄弟要到男家,探访新娘嫁后起居情况称舅仔探房,对“探房”的人男家以礼款待。
捾点心。婚后一个月问,女家常将食品点心补品等提送男家,供新婚夫妻食用。
广东汤圆情话婚证
在我国广东饶平一带,男女双方议婚的时候,为了避免协议时出现尴尬局面,往往利用汤圆来做某些问题的答复。如果女方的碗里面放了五个汤圆并且全是豆沙或者麻糖的馅儿,那么说明女的方面同意了这桩婚事。假如5个汤圆里只有3个馅儿有糖点,则表示女的犹疑不决。如果5个全没馅是实心丸子,那么说明女方不同意这门婚事。所以每当求婚男子在吃这些汤圆的时候,心中总是显得忐忑不安。
粤东婚俗
过去粤东的饶平,待嫁的少女企望嫁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们常跑到菜园里,将嫩生生的芥菜当做坐垫,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丈夫。
倘使一个姑娘的婚事屡议不就,做母亲的就要将一根扫帚草编入女儿的辫子里,一边暗暗祝福:缏扫帚草,出门人抢走。
粤东男女相亲不一定男女主角上场,多半是由父母或亲属代为目测。双方同意之后,男方要选择吉日向女方送去聘金聘礼。而女方回赠的礼物中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一片割而未断的猪肉,美其名为“鸳鸯肉”。姑娘临近出嫁前要选择一个吉日进行沐浴。粤东姑娘对这一沐浴很讲究。洗浴的盆中须放人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洗浴完毕让新娘子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家的幸运带走,今后全靠自己到夫家开创新局面。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还要大哭一场,以表对父母亲的孝心和与兄弟姐妹情深义重。如果新娘子乐而忘哭,那么伴娘就会偷偷拧她一下。如果成婚日是所谓白虎日,只需在花轿前挂上一小块猪肉,白虎得到贿赂自然不会来扰乱了。实际享用这一“贿赂物”的却是扛花轿的人。
新娘家上轿后须喷红花荣草水以驱除邪气,下轿后须跨过一束点燃冒烟的稻草,以祈取得“新娘跨火烟,明年生男孙”的效果。
“悄婚”
我国广大农村结婚仪式都是努力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可是在河南南阳,却有一种特有的婚俗——不贴喜联,不请客,不用花轿,不请乐队,也不放鞭炮,而且都是在夜间不加声张悄悄地迎接新娘过门。据考证,“悄婚”虽然已形成了习俗,但却不是南阳人自愿的,此俗源于一种无奈。原来自从明太祖朱元璋统治天下,建立明朝以后就把他的许多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加强其封建统治。当时南阳(那时叫南阳府)也封有一个藩王,掌握全府十三个县几百万人的生杀予夺大权。南阳有一个道德沦丧寡廉鲜耻的花花太岁藩王。他一接位就在南阳府城的中心修了一座王府,又在王府内建起一座假山,在这座假山可以俯瞰全城。他每天不理政事专在山上吃酒行乐。而每当他在酒醉饭饱之后,总喜好在山上东张西望,只要他看到了有人家抬花轿娶媳妇,就会指使爪牙马上将新娘子抢来先过第一夜。就这样,被他糟蹋的新娘不知有多少,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只是在他的淫威之下,敢怒而不敢言。于是便想出了这个办法:在夜间结婚而且悄悄地进行,时间久了便相沿成习成为一种传统习惯。
婚礼挂门帘
在河北省的承德隆北一带有结婚挂门帘的习俗。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新娘的嫁妆要先送到男家,然后由新娘的弟弟陪着新娘和送亲的人们再到男家去。等新娘新郎进入新郎家之后,新娘的弟弟便拿出一个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门帘多为红色或粉红色,有的上绣鸳鸯戏水或秀水奇峰绚丽多姿。新娘弟弟挂完门帘,男家要送一个由红纸包着钱的红包,钱的数额不等,可多可少,不过都是双数,意思是希望新婚夫妇成双成对白头偕老。
挂门帘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传是源于西汉时,王昭君的要求,他北嫁匈奴住的房屋没有门帘,她感到人在外边一眼就能看到屋里多有不便。便请求汉王赠送宫中的门帘,一来遮屋挡门;二来可以天天看着门帘,也就天天想念家乡了。习俗因此而生。
苏北新娘上灶习俗
在我国的苏北有些地方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新媳妇在三朝即厨房做饭前,要先抓些糖扔到水缸里,这一习俗的形成,也是源于颇使新娘们伤心的事由。说是很早从前,苏北农村有户人家娶了媳妇,三朝这天,婆婆让媳妇做饭吃,新媳妇晓得一首歌谣:公说牙痛郎嫌烂,婆怪腌心姑喊淡,一锅能煮几样菜?做媳妇如滚刀山。于是新媳妇惴惴不安地进了厨房。这家的婆婆果然是对媳妇没安好心,为了整治和驯服新媳妇,她事先在水缸里偷偷放了好多盐。结果是当新媳妇恭恭敬敬地把饭菜捧到公婆面前的时候,恶婆婆一尝,便张口就骂:“小贱人,烧个菜汤打死卖盐的!”然后连汤带碗朝新媳妇砸去。这还不算,她尝了一口饭,也是咸的,于是更破口大骂起来:“扫帚星,哪家煮饭放盐的?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见猪跑的呐!”说着又将饭碗砸了过去。新媳妇满脸都被烫伤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直哭到半夜也没人来问,最后拿了一绳索悬梁自尽了。
她的死,为别的新媳妇敲起了警钟。到婆家煮饭烧菜时,一定要朝水缸里多抓几把糖来冲冲咸邪之气。从此往后,新嫁娘们三朝上锅台总是朝水缸里抓几把糖。如今意义当然变了——表示从今以后一家人的生活甜甜美美。
用石头定亲
在我国湖南省桃花源一带,流行着用石头定亲的风俗。定亲当天,男方从头到脚装束一新,然后挑着一担装着稻草纸的笆篓到女方家去送礼。女方全家对草纸一张一张地检验和评定,认为合格,才许定亲。原来作为定亲礼品的这担草纸必须是男方求婚本人自己制做的,不许外人插手。倘有人捉刀,被女方查出,会毫不犹豫地辞退这门亲事。因此,谁也不敢做出欺骗女方的事,只有一招一式地苦练造纸的功夫。
送纸定亲一般都是当天往返,对方也不留宿,回到家里后,才可以打开笆篓,笆篓里通常会放着一双布鞋,如果布鞋里藏着两个红纸包,包中各有一颗石子,那就是说女方已经答应了婚事;如果布鞋中并没有石子,就说明男方还有不能使女方满意的地方,必须预以更正或弥补,才有机会。如果连布鞋也没有,这就是说,女方压根儿没有同意,亲事就算做罢。
这两颗用红纸包着的石子,就叫“定亲石”,“石”与“实”谐音,表示婚事落实了。
浙江提亲习俗
过去浙江有早婚的习俗。因此还是孩儿时就已经有预定的媳妇了。甚至有的人家孩子刚生下了,就有媒人来“说亲”。两家合意便订婚。订婚的手续必须先问明白,男女两个孩儿的生年属相,再各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倘若犯了大相这段婚姻就一笔勾销了。所谓犯大相,就是属相相克的。比如“只为白马怕走牛,羊鼠相交一断休,蛇虎配婚如刀割,兔儿见龙泪交流,金鸡玉犬鸡则避,猪共灵猴不到头”等滥调。如若这大相不犯,然后才可订婚。届时,男方要预备些订婚的礼物由媒人投送。礼物之中,在男家最要紧的是镯子戒指等首饰,其次便是各色的头绳衣料等东西。至于女家的礼物,最要紧的便是笔墨纸砚各样文具,其次是手中扇子钱袋裤袋等物件。物件的多少,因贫富不同也未有一定。
男女到了十五六或十七八岁即可筹办婚事了。男家于阴历正月十六日先派人或者兄弟之类到女家去看看好运。回来再按着男女两人的八字定结婚的日期。日期定妥了男家于二月初二再去告诉女家,谓之送好。婚期都无问题了。男家就开始盖房、做床、套被褥、定轿、定鼓手、请管乐……忙碌得不亦乐乎。女家则打嫁妆、做衣服……甚至于全家人都为她一人忙。
结婚的当天,一大早新郎就穿戴得整整齐齐。然后派四个人抬着两个盒子。一个装的是糖供,一个装的是酒肉,盒子顶上还缚了一只大公鸡,他坐在轿内,鼓手奏着鼓乐去女家迎娶。女家出嫁家也有两个盒子——一个是给新娘预备的食品,有挂面、饺子、藕、山药和各样的素菜,一个是为闹房的人预备的东西——落花生、烧饼、点心之类,盒子顶上绑个母鸡。这些东西都要抬往男方家去。新娘的兄弟全做陪客,出来迎新郎迎到客房里,先打盆水请新郎洗洗手脸,新郎要先向岳父和岳母并长辈的人见礼,给每个人磕三个头。礼毕,新郎就告辞回去。
陪客陪着新郎出了大门,上了轿子或车子,连忙回来用椅子抬着穿红衫红裙蒙红巾的新娘到大门口,由伯母或婶母打发她上轿。这个轿也是同新郎一齐来的。有的来时里面坐个压轿的靓女孩。新郎的轿在前面慢慢地走,新郎的兄弟在轿杆两边护着轿,还有一个拿红毡的。逢轿走到井或庙旁边,他就以红毡蔽之。护送新娘的轿子在后头紧紧地跟着。吹鼓手等人这时吹得格外起劲,吹吹打打回到新郎的家。
吵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