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38

第38章 天下自有杀你的人

杀,还是不杀?

祢衡恃才傲物,放浪形骸,杀了也属应当,不会干惹物议。但曹操没有这样做。曹操对祢衡说:“我要杀你,不过像杀鼠雀一样容易。但我现在给你一条生路,你替我出使荆州,说服刘表来降,我就任用你为公卿。”

曹操为什么不杀祢衡?在对同一事物的处理上,人们总是倾向于采取前后一致的态度。尤其当先前的态度被公之于众后,人们会更为坚定地维护他们先前的判断。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如果裁判给某个球员出示了红牌,那么,即便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这是一个误判,裁判也极少会更改自己的判罚。前一次曹操已经放过了祢衡。所以,这一次,曹操尽管差点被祢衡气疯,但还是要维持原判,因为前一次曹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博胸怀而不杀祢衡。那么,如果时隔不久,曹操却因为同样的原因杀了祢衡,就会显得他先前的宽宥不过是一种沽名钓誉的假象。为了维护自己形象的一致性,曹操没法对祢衡下手。而放过祢衡,反倒是给“宽博”做了一次加法,让曹操的形象更加高大。

但曹操内心还是不想放过这个伤害自己自尊的家伙,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嫁祸于人的招数。

曹操心想,我有容人之量,其他人未必有。既然你如此倨傲不羁,那我就派你到刘表那里去,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如果你能说服刘表来降,那也算是为我立了一件大功。如果你到刘表那里目空一切,指手画脚,那就让刘表来砍你的脑袋吧。只要刘表砍了你的脑袋,人家一对比,就会觉得还是我曹操有容人之量。

祢衡十分不情愿,但也没法抗拒曹操的命令,只好上路前往荆州。像祢衡这样的人,是典型的自我监控能力不足者。人生活在社会中,会遭遇到不同的情境。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情境,人必须做出相应的自我调适,这就需要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通俗地说,人们要想生活得好,就得随身携带不同的面具。但自我监控能力不足者,始终只以一种面貌,一种姿态示人。不论在任何情境下,不论面对任何人,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虑及他人的感受与反应。

祢衡在许都面对曹操是如此,到了荆州面对刘表还是一如既往,但目中无人、倨傲不羁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受欢迎的。

刘表和祢衡早年就已经结识。在刘表尚未发达之前,尚能容忍这个才华出众的朋友趾高气扬。而现在刘表已经是荆襄之主,一方诸侯,祢衡再在他面前摆出一副睥睨一切的姿态,刘表就不能接受了。

祢衡在荆州数次“演出”后,刘表很不高兴。有人就对刘表说:“祢衡屡屡戏谑主公,为什么不杀了他呢?”

杀人并不是难事,但杀人之前还是要考虑考虑的。第一,祢衡毕竟是曹操派来的官方代表。杀了祢衡,等于是直接和曹操撕破了脸面。刘表一直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犹豫不决,没有决定与哪一方建立联盟之前,他不敢杀祢衡。第二,刘表必须考虑一下曹操为什么会派像祢衡这样的使者。曹操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傲视天下、耀武扬威的程度,如果真心想笼络刘表,就不该派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使者。所以,曹操派祢衡前来,肯定另有目的。

刘表想了想,找到了答案,曹操一定是想借刀杀人。祢衡数次折辱曹操,曹操故作姿态,没有杀他。现在把这股“祸水”送到我这里,就是想借我的手杀他。想明白了这一点,刘表就不愿当曹操的“刀”了。但刘表也确实容不下他,该如何处置呢?

刘表决定还是向曹操学习,把“祸水”送到大老粗黄祖那里。黄祖是刘表手下大将,现正镇守江夏。

再说袁绍,听说曹操派使者去招安刘表,急忙也派来使者。刘表更加无法决断,只好召集文武商议。从事中郎将韩嵩进言说:“现在曹操、袁绍两雄并立,将军您如果有意天下,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一破敌。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就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现在曹公善能用兵,我觉得他一定会先攻打袁绍,再进军江东。我担心将军您无法挡住他的攻势,不若举荆州以依附曹公,他必然会重待将军,这才是万全之策。”

谁说刘表手下没有出色的人才呢?这个其名不扬的韩嵩,见识绝不比张绣手下的贾诩差,但可惜刘表却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看不清形势,也把握不了时机。

刘表沉吟半天,对韩嵩说:“既然如此,不如你先到许都去看看曹操的动静,再作商议。”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韩嵩暗暗叹了一口气,说出了一番极有见地的话:“将军,我韩嵩是一个守节之人,您的命令,我就是赴汤蹈火,我也万死不辞。但是,您要先想好,如果您能上顺天子,下从曹公,那么就派我去;如果还是迟疑不定,最好还是别派我去。”

刘表十分讶异,说:“我正是派你去探听动静后再作决定的,为什么不能派你去呢?”

韩嵩说:“如果我到了京师,曹公借天子之名赐我一官,让我留在许都,那么我就成了天子之臣,却是将军您的故吏了。在君为君,我就不能为您考量打算了,也就不能为将军您赴汤蹈火了。请您一定三思后再决定是否要派我去。”

韩嵩的政治敏锐度远胜常人,他洞察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深层奥妙。当时,诸侯割据各方,但名义上都是汉室之臣,曹操完全可以借天子的名义,将各诸侯手下的大将谋士封为天子之臣,而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

韩嵩看到了这一点,刘表却听不懂其中的奥妙,只是说:“你先去看了再说,我自有主意。”

韩嵩无奈,只好领命前去许都。果然不出他的所料,曹操拜他为侍中,领零陵太守,再又遣回荆州。实际上,曹操做的是空头人情,这零陵郡本就在刘表治下,曹操自己是没有资格来任命的。但有了天子,一切就名正言顺了。

韩嵩本来就看好曹操的发展走向,这次曹操又给了他大实惠,见了刘表,自然还是劝说他归附曹操。

曹操擅自插手自己的内部任命,刘表当然不高兴。再听到韩嵩对曹操颂扬有加,更是不舒服。刘表大怒,对韩嵩喝道:“你心怀二意,我要杀了你!”

韩嵩大叫道:“是将军您辜负了我,我没有辜负将军您!”

确实如此。韩嵩出使许都之前,就有言在先,现在的一幕,只不过是将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韩嵩的这个伏笔埋得非常巧妙,如果没有这个伏笔,他今天就保不住自己的小命。

蒯良劝道:“韩嵩去许都之前,确实说过曹操惯用的伎俩,将军还是饶他一命吧。”

刘表想了想,如果自己杀了韩嵩,那真是中了曹操的奸计了。此前自己没杀祢衡,那么,现在也不该杀韩嵩。

韩嵩逃过一劫,但祢衡却没能逃过。有人来报,祢衡已经被黄祖杀死,刘表心里暗笑,询问缘故。

原来,祢衡到了江夏之后,黄祖对京师来的贵宾十分热情,特意设宴款待祢衡,两个人都喝醉了。黄祖问:“您在许都,见识过哪些人物?”

祢衡狂态恣肆,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了这两人以外,再无人物。”

描述一个人目空一切往往会用“目无余子”这个词。但祢衡虽狂,似乎不适用这个词。他目中还是有两个“子”的,不过这个“子”是儿子之意。

祢衡在许都的时候,对孔融还是颇为看重的,称他为“仲尼再世”,而没有以“子”视之,为什么到了黄祖这里,却将孔融比作“大儿”呢?

实际上,这是祢衡的夸耀心理在作怪。人往往喜欢抬出权威人物,并强调宣示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密切关联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而如果能够以高人一头的姿态贬低一下公认的权威人物,那么,权威人物更是成了托举自己的垫脚石。

如果名闻四海的孔融都只能算是祢衡的“大儿”,那么祢衡的卓尔不群还用得着多说吗?

黄祖只是个粗人,并不真解祢衡的用意,听他说得有趣,不由哈哈大笑。笑毕,黄祖提出了一个愚蠢的问题:“您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祢衡“目有两子”,还都只能当他的儿子。雄霸许都的曹操以及曹操手下的一众精英都被祢衡视为酒囊饭袋,你黄祖何德何能,还敢问出这样的问题?纯粹是自取其辱!

但人总是过度自信的,酒酣面热之际,黄祖更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英雄,是故有此一问。如果黄祖面对的是一般人,这么一问,对方也会识趣地应景而答。但偏偏坐在他对面的是祢衡——一个最负盛名的表演型性格障碍患者!

祢衡说:“你不过像是一个庙中之神,虽然接受百姓的祭祀,却从来没有灵验过!哈哈。”

祢衡这样说,已经是给了黄祖天大的面子了,庙中之神,已经远远胜过酒囊饭袋了。祢衡之所以这样说,多少还是顾及了黄祖对自己的盛情款待,虽然他一贯倨傲,但互惠原理对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能够得到祢衡如此评价,黄祖本该欢欣不已才对。但可惜,这个大老粗却是出名的不解风情,他竟然暴跳如雷,大怒道:“你竟敢把我比作土木偶人?!”

祢衡有什么不敢的?在曹操面前,在盛大的朝贺大厅上,他都敢赤身裸体,自顾自更换衣服,你一个小小的黄祖又算得了什么?

黄祖可从来没想过要在天下人面前建立一个胸怀宽博的好名声,他从来都是只图一时之快的。

就这样,一把快刀要了祢衡的命。祢衡临死前,骂不绝口。

对于祢衡,我们要报以同情。他只是一个不自知,也不为人所知的病人。囿于当时的心理医学水平,人们归罪于他自己的狂放不羁。但我们可以引以为戒的是,如果一个没有罹患表演性人格障碍的正常人,也要倨傲如此的话,必然会自取其辱。

心理感悟:愚者用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智者用抬高他人来抬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