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说祢衡被杀之后,大笑三声,道:“腐儒舌剑,反自诛矣!”
对曹操这个资源配置大师来说,借刀杀人只是他的一个目的。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要通过刘表对祢衡的处置来探知刘表对他自己的态度。
黄祖杀了祢衡,等于是刘表杀了祢衡。这表明,刘表并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如果刘表畏惧曹操的实力,是绝不敢放任黄祖杀了祢衡的。也就是说,在曹操与袁绍之间,刘表其实更为认可袁绍。
这又刺痛了曹操的自尊心,曹操当即要兴兵讨伐刘表,理由是现成的:“无故诛杀天子使者,不是造反又是什么?
荀彧阻止了曹操的冲动,理由当然是袁绍和刘备。曹操暂时放下了讨伐刘表的念头,但这笔账却深深地记在了心底。
再说国舅董承,自刘备、马腾去后,一直郁郁寡欢,不由卧病在床。
汉献帝得知后,派随朝太医吉平前去探病。吉平到董承宅上,用药调治数次后,董承渐渐康复。吉平医术高明,望闻问切后知道董承的病是积郁所致。治病期间,他见董承常常长吁短叹,却不敢擅自发问。
这一日已是元宵节,董承留吉平饮酒,酒入愁肠最醉人,过不多久,董承颇感倦怠,竟然和衣睡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董承竟然梦见刘表结连袁绍、马腾结连韩遂,率数十万大军向许都进攻。曹操尽起军马抵挡,城中空虚。王子服等人建议将五家童仆组织起来,计有千余人,乘着今日元宵,围住丞相府,诛杀曹贼。董承大喜,亲自披挂上阵,来到丞相府,瞅准曹操,一剑砍了过去。曹操急忙退却,董承大喝一声:“操贼休走!”这一喝真是畅快无比,但一喝之后,董承醒将过来,才知不过是南柯一梦。但心中那份感觉犹在,正自品味之际,忽听旁边有人问道:“你是想要害曹公吗?”
董承大惊,吓出一身冷汗,定睛一看,原来是吉平。董承不敢接话,吉平却说:“国舅休慌。我虽然出自曹公之门,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汉室。我前些天看你成天长吁短叹,不敢追问究竟,刚才您梦中之言,我全都听见了。如果你有用到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
吉平这番话言辞恳切,铿锵有力,但董承能相信他吗?敢相信他吗?董承多么希望吉平是可以信任的啊!但他绝不敢抱有一丝的侥幸。曹操权势滔天,吉平又是曹操门下之人,只要今日的梦话透露出去,董承满门老小就绝无生机了。
在极端恐惧与强烈求生欲望的双重作用下,董承痛哭流涕道:“我真怕你是故意来试探我的,我不敢尽情相告。”吉平毫不犹豫咬下一个手指,对天发誓自己对汉室的忠诚之心。通过自我伤害来换取他人的信任,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而且效果颇佳。这是因为,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是自私的。自私必然导致自我保护,而不是自我伤害。从而,当一个人愿意采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就可以反过来证明他的无私,或者至少证明他绝不仅仅是自私的。
董承果然相信了,他从内室取出汉献帝的衣带诏给吉平看,并详细述说了前因后果。但董承却没有让吉平在白绢上签名。
这有两个原因。
在白绢上签名的人都是位居高官者,而吉平不过是一个医生,身份卑微。
咬指发誓本身的效力强度已经超过了书面文字的约束力。
董承叹气道:“我本来指望刘备、马腾。但刘备早就自顾自远走高飞了。马腾见刘备去了,也就冷了心意,回了西凉。我想想这些人都不可靠,不知道该如何来面对天子的重托,所以终日郁郁寡欢。”
吉平一听,笑道:“原来如此。国舅无须担心,铲除曹贼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董承哪里肯信?连号称天下英雄的刘备、马腾见了曹操都忍气吞声,吉平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太医,怎么能夸此海口?
董承正后悔所托非人,吉平却说道:“曹贼常患头风,痛入骨髓。一旦发病,必然要我医治。我只要在药里给他下毒,就可很轻松地结果他的性命,根本用不着动刀动枪。”
董承大喜,吉平所言确实是铲除曹操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董承说:“如果真能如此,您就是挽救汉室社稷的大功臣啊。”两人议定后欣喜而别,只待曹操“头风”发作。
曹操所患的这种头风,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风。因为中风属于心脑血管类疾病,发作之后往往有后遗症。但曹操的头风发作过后,却像正常人一般,照样可以领兵打仗,谋划国策。
据现代人考证,曹操的头风应该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这种病主要有三种成因,第一,封闭式的脑外伤,不论有无骨折,都可能造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第二,梅毒,但梅毒是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的,三国时期没有,所以可以排除这个原因。第三,血液病所致。这个原因很难考证。一般而言,封闭式的脑外伤是造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最主要的原因。曹操年轻的时候,是个问题少年,喜好飞鹰走犬,歌舞吹弹,舞刀弄棒,脑部遭受创伤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曹操后来罹患“头风”。
有意思的是,曹操还因为自己的年少浪行和自己的叔父闹过矛盾。他的叔父看不惯曹操的不良行为经常给曹操的父亲曹嵩打小报告,曹操往往因此而被父亲严厉责打。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曹操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天,曹操正在飞鹰逐犬之际,看到叔父来了,就立即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叔父见了大惊,连忙将其救起,仔细询问原因。曹操说:“我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倒地,人家说这是中风症。”
叔父随后去见曹操的父亲曹嵩,把曹操中风的事情告诉了他。曹嵩十分担心,正准备去找曹操,曹操却已经悄悄地回到了家。曹嵩见他一如平常,根本看不出什么异样,不由惊讶地问他:“你的中风好了吗?”
曹操故意装出讶异的神情,说:“什么中风?我从来也没有中风过啊!谁告诉您我得了中风的呢?”
曹嵩说:“刚才你叔父急冲冲地赶到我这里,说你刚才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中风了。”
曹操立即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叹了口气,闷闷不乐地说:“原来是叔父说的啊。我从来没有中风的毛病,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可能是因为他向来不太喜欢我,故意这样说的吧。”
曹操的这个办法让叔父失去了曹嵩的信任,以后他再来打曹操的小报告,曹嵩就不再相信他的话了曹操利用的这个心理策略就是典型的“态度免疫”。我们为了预防某一种疾病,往往事先注射疫苗。疫苗是一种剂量可控的病毒,当人体注射了疫苗之后,就会产生抗体,以后再接触到同类的病毒,体内的抗体就可以阻止病毒入侵造成危害。所谓“态度免疫”就是指人的态度和人的机体一样,也是可以通过预先注射“信息疫苗”来产生抗体。
曹嵩内心对曹操的态度就相当于人的机体,曹操故意装成中风,就等于是曹操精心炮制的一剂“信息疫苗”。当曹操的叔父兴冲冲地把这个信息传达给曹嵩的时候,就等于是在曹嵩的“态度机体”上进行了注射。
刚一开始,曹嵩当然相信此信息是真的。但随即,曹操用自己活蹦乱跳的事实证伪了叔父传达给父亲的信息,这样,抗体就产生了。此后,当曹操的叔父再度将同类的关于曹操不良行为的信息报告给曹嵩时,曹嵩内心态度上的抗体就会将其拒之门外,不予采信了。
曹操小小年纪,就对人的心理规律有了如此深刻的了解,难怪时人会将他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了。
因果循环似乎在曹操身上特别明显。前面我们已经举过好几个例子了,他年少时故作中风之症,对应的是,年长之后果真罹患“头风”。这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吧,曹操的“头风”给了对手一个最好的机会,不知道曹操能否逃脱这几乎是必杀的一击。
心理感悟:善种信息疫苗,必丰收人际交往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