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48

第48章 帅小伙子招人爱

袁绍闻报乌巢有失,急忙召集文武商议。

大将张郃提出要与高览一起赶去乌巢救援。谋士郭图却否定了他的意见,说:“曹操必然亲自去乌巢劫粮。大寨空虚,可以用围魏救赵之计,直攻曹操的大本营。”

张郃也反过来否定郭图的想法:“曹操用兵多算,他劫粮之时肯定会在大寨留好伏兵。”

曹操在处境不妙、形势恶劣的时候,几乎从不犯错。张郃的这一判断完全正确,但郭图强硬坚持自己的看法,张郃的话语权没法与他抗衡。袁绍决定派张郃、高览引兵去攻曹操的大营,另派大将蒋奇去救援乌巢。

袁绍的调兵遣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许攸的先见之明,他竟然可以预先判断出袁绍会派蒋奇而不是他人去乌巢护粮,从而让曹操冒充蒋奇不会有半点疏漏。

蒋奇半路上被曹操斩杀,曹操又命人伪报袁绍,说蒋奇护粮成功,无须担忧。直到败兵逃回,袁绍这才知道乌巢已经不保。

张郃、高览去攻曹操营寨,正好落入埋伏,大败。郭图得知,唯恐二人回来对自己不利,急忙先到袁绍处进谗言,说:“张郃、高览早有降曹之心,今日见将军落败,心中欣喜。”又派人到前方找到张郃、高览,说:“主公已有杀你们之意,就等你们回来下手。”

郭图为什么要两面离间呢?表面上看,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判断失误。实际上,这还是和袁绍的作风有关。袁绍不是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领导,胜利的时候,他宽宏大量;失败的时候,他却严苛残忍,一定会杀一两个相关者。这一点,他手下的谋士都看得很透。郭图深知这一点,所以两面“运作”,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命。而此后,在牢狱中的田丰得知袁绍战败的消息,立即就知道自己无法幸免了。

张郃、高览被郭图的假消息一逼,走投无路,只好向曹操投降。

袁绍军粮被烧,大将投降,军心立即涣散,曹操抓住机会,强力进攻,袁军大败。这就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官渡之战。

曹操大获全胜,搜检战利品时却发现了一大捆书信。这些信是曹操在许都以及军中的部下写给袁绍的暗通示好之信。

曹操看了,不由心里一凉,心想:“要不是老天照应,许攸来降,火烧乌巢,失败的必定不是袁绍,而是自己。而如果火烧乌巢的日子稍稍延后几天,说不定自己的手下已经发动内乱,将自己绑送袁绍处邀功请赏了。”

曹操后怕之余,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天命在我”的那种优越与幸运。

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暗中与袁绍勾结的部属呢?按照军法,这些人的背叛行为是要杀头的。所以,谋士荀攸说:“丞相,对这些人绝不能客气,我们可以一一查对出姓名,全部杀掉吧。”

杀,还是不杀?

曹操深思了许久,说:“以袁绍之强大,我能战而胜之,实属天助。

按照常理推断,连我也没有信心一定能自我保全,又怎么能够怪他们不够坚定呢?还是把这些信全部烧掉吧!”

曹操一向对背叛他的人极为痛恨,他也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为什么此刻会如此大度呢?实际上,曹操的做法成功地实现了资源的转负为正及最大化。

杀掉这些人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曹操考虑的则是,杀掉这些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答案是:“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反过来,如果宽恕这些人,则可以收到奇效,因为宽恕是一种巨大的施惠。本该遭到报复的人会因为意外得到的宽恕而感激涕零,加倍效忠。曹操也可以因此而获致良好的名声。这是从内部而论的。

而从外部来说,袁绍虽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实力仍有一定残余,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个时候,决不能掉以轻心。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尤为重要,而不能急着给自己树立更多的对立面。

曹操的这一做法,也为“为什么曹操能够以弱胜强”添上了一个注脚。袁绍与曹操的对决,看起来是因为乌巢之变,但从本质上来说,在管理下属、任用下属上的差距决定了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袁绍的实力远胜曹操,袁绍的下属也对他忠心耿耿。许攸、张郃、高览之所以投降,也是因为内部的倾轧所致,但更多的人,如沮授,尽管袁绍昏庸,对他不起,但他在被曹操抓住后还是坚持气节,决不肯投降。从谋略上来说,田丰、沮授、许攸在不同的时点上都能提出来后来被事实证明是非常英明的建议,袁绍哪怕是采用了其中一条,都可以轻松胜过曹操。有一大帮实力智力出众的下属,却不能好好任用,反而任他们内讧不断,这就是袁绍所以失败的地方。

官渡决战之后,如果袁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痛改前非,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因为他的家底还很丰厚。袁绍回到冀州后,大儿子袁谭引兵五万从青州而来,二儿子袁熙引兵六万从幽州而来,外甥高干从并州引兵五万而来。这些部队加上袁绍的余部纠合在一起,也有二三十万人,其实力仍然不容小看。

但可惜的是,袁绍的思维还是一片混乱,在立谁为接班人的问题上再度将组织推向了分裂。

袁绍有三子成人,分别是老大袁谭、老二袁熙和老三袁尚。按照常规,接班人是要立长子的。但老三袁尚是袁绍的后妻刘氏所生,刘氏经常在袁绍耳边吹枕头风,要他立袁尚为继承人。除此之外,袁尚长得也很争气,他形貌俊伟,颇有英雄之气。袁绍自己也是个气度轩昂的美男子,就因为这一点,袁绍特别喜欢袁尚。外表的吸引力对于取得他人好感的作用,不但在古人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文明程度更高的今天,也广泛地存在。

2008年8月,美国总统大选正在进行之中,《华尔街日报》突然报道了一条令人惊讶的消息:“候选人******可能因为身体太过健美而失去一部分选民。其理由是,美国选民中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人身体超重,有百分之三十二的人属于肥胖。他们也许会想:“这个身材标准的瘦子会真心喜欢我们吗?”但另一份报纸《巴尔的摩太阳报》立即反驳说,这是无稽之谈。在连续多届总统选举中,最后获胜的一方往往是容貌更为俊朗、身材更为标准的候选人。比如肯尼迪、克林顿、布什以及最后也真的加入这一行列的******。美国著名的学者尼尔·波兹曼甚至对三类总统候选人宣判了“死刑”:“胖子、秃子以及外表经过美容仍然无法有较大改观的人。

普林斯顿大学的亚历山大·托多洛夫等人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脸部特征在人们的政治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托多洛夫让学生们观看几组黑白的头部特写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美国参议员选举中的胜出者与落选者。

托多洛夫请学生们针对每组照片指出其中的哪一个人更能胜任参议员。虽然学生们只是匆匆地扫了一眼这些照片,但他们的选择跟实际选举结果的吻合程度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十。不仅如此,依据学生观点的差异程度也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到选举结果。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某组照片的某个人看起来最有能力,那么这个人显然就是在选举中胜出的那一位。如果学生们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就不太可能准确反映出实际的选举结果了。

这足以说明,人尽管号称是富有理智的动物,但其实还是深受本能的驱使。相对于美国的总统候选人及参议员候选人要通过容貌来取悦成千上万的选民,袁尚的难度就小得多了。他只需取悦一个人就已足够,这个人当然就是袁绍了。

袁绍找来审配、逢纪、郭图、辛评四大谋士,说:“我现在该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老大袁谭,性刚好杀,虽然聪明,但过于暴躁。老二袁熙,过于懦弱。只有老三袁尚,一表人才,英气逼人。我想立他为河北之主,诸位意下如何?”

袁绍这句话等于白问,因为他此前早已指定了审配、逢纪辅佐袁尚,郭图、辛评辅佐袁谭,主荣仆贵的道理谁不明白啊,当然是各为其主。郭图最为可笑,眼看袁绍的倾向性已经十分明显,为了挽回一线生机,连他最为痛恨的对手沮授的话都搬了出来。郭图说:“以前沮授曾经说过,万人争逐一兔,一人获之,贪者遂止,这是名分定了的缘故。袁谭是长子,又是嫡子,在外镇守青州。如果废长立幼,必会引发内乱。眼看曹操大兵压境,主公不可不察。”一听郭图这么说,袁绍又犹豫了,决定先对付完曹操再作决定。但他的犹豫,已经为袁氏集团的覆灭埋好了祸根。

心理感悟:组织内分易合难,领导者的真正使命就是破解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