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49

第49章 当明诏碰上了密诏

曹操乘胜追击,在仓亭再度大破袁绍。袁绍退入冀州死守,大病卧床。曹操正在盘算要不要一鼓作气攻下冀州,却得知刘备从汝南起兵抄自己的老家去了。曹操立即退兵,回援许都。

刘备不过是刚刚得了汝南刘辟、龚都的人马,其实没多少实力,为什么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呢?

原来,上一次刘备还拥有徐州的时候,曹操来攻,刘备派孙乾去联合袁绍,让袁绍去攻许都。但袁绍因为小儿子得了疥疮,命在旦夕,无心出兵。错失这个良机后,刘备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他见曹袁直接开火,立即又想到这回事。

在刘备看来,袁绍与曹操强强对话,这场战争必定耗日持久,而最终结果可能还是袁绍获胜。那么,趁此机会捡个便宜,去抄曹操的后路,就是再好不过的打算了。说不定,自己也能尝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妙滋味呢。

但刘备绝对没想到,袁绍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曹操击溃。曹操回师迎击刘备。刘备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迎战。

这是曹刘两人第一次在战场上直接面对面。

曹操终于有机会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了,他指着刘备大骂道:“我一直待你为上宾,情同兄弟,你怎么能背义忘恩呢?”曹操以为,刘备一定会是羞愧满面,无言以对。

但他没有想到,刘备不但毫无愧色,反而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反击道:“你托名汉相,实为****!我是汉室宗亲,就是要征讨你这反贼!”

刘备一直对曹操畏之如虎,从来不敢正面与他冲突。刘备一般不惹事,但真正事到临头,却不是个怕事的主儿。如果刘备连这一点胆气也没有,说实话,是不能让关羽、张飞、赵云这些英豪对他心服口服的。既然已经没有退路,刘备也就不再低三下四,而是挺起腰杆,直接向曹操叫板。

正是这一次叫板,让刘备从此在精神上站了起来!无论什么争斗,任何一方都是要将对方推到“不道德”、“不仁义”的立场上去的。刘备现在已经有了经过天子确认的皇亲身份,又亲眼看到过天子的血诏,这些资本足够支撑他用道义来反击曹****。

曹操没想到刘备竟然反戈一击,大怒道:“我奉天子明诏,征讨四方。你怎么敢胡乱诬陷于我?”

刘备冷冷一笑道:“你口口声声说的天子明诏,只是你的谎言而已。我有天子密诏,叫我讨伐你这乱臣贼子!”

曹操的“明诏说”一直纵横天下,不料却被刘备祭出的“密诏说”破解。曹操恼羞成怒,道:“你说的才是谎言!”

但刘备竟然不慌不忙当众背起了天子密诏。也真难为他了,当年董承只是让他看了一遍,就赶紧收回放好了,没想到刘备竟然有堪比奇才张松的超强记忆力。曹操在抄了董承的家后,亲眼看过密诏,知道刘备所背不虚,为了防止大面积扩散,当即手一挥,命令许褚出马,发起攻击。双方由舌战转入武战!刘备的这一点人马哪里敌得过曹操的大军呢?

结果当然是刘备再一次被击溃,身边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一直以来,刘备靠坚忍挺过了无数的失败,但面对这一次失败,刘备感到了绝望。毕竟,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事实上,曹操经历的惨败并不比刘备少。但有“天命说”的心理暗示,加上超强的心理免疫能力,曹操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但刘备凭借的只是自己的坚忍,他这一次终于挺不过去了。

刘备长叹了一口气,眼泪横流,对手下的文武说:“诸君都有王佐之才,却不幸跟随了我。我的命运窘迫,连累了诸位。现在我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立锥之地,我真是担心耽误了各位的前程。你们赶快舍弃我各奔前程,投靠明主,去谋取功名富贵吧。”

刘备之所以会如此绝望,是因为他此前多次寄人篱下,先后投靠吕布、曹操、袁绍等人,但都没有善终,和这些人先后反目成仇,刀兵相见。现在刘备再度陷入颠沛流离的境地,到哪里再去容身呢?谁又敢收留他呢?

刘备此时陷入的是“重度抑郁”。“重度抑郁”主要有这样一些特征:“情绪悲观,对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和乐趣;有内疚感,感到自己没有价值,很自责;反复会有想死的念头,有自杀的倾向或举动。

对照刘备的话语和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刘备真的扛不住了。如果刘备不能迅速从这种重度抑郁中恢复回来,刘氏集团立即就会土崩瓦解。

刘备的这个样子,确实吓坏了他的部属。关羽急忙说:“兄长,你千万别这么说。当年高祖皇帝与项羽争夺天下,遭受的失败比你还多呢,后来才一战成功。兄长难道忘了你的志向了吗?”

刘备叹了口气说:“我听说主贵臣荣,现在我又没有立足之地了,你们跟着我,不辜负大好年华了吗?”

孙乾说:“主公不用担心,此处离荆州不远。荆州的刘表是当世英雄,又是汉室宗亲,您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呢?”

刘备想了想说:“我是担心他不肯收留我们啊。”

孙乾说:“主公如果担心刘表不肯容留,那么我就去跑一趟,一定要让刘表出境迎接主公!”这句话仿佛一根救命稻草,给了刘备很大的心理安慰。

孙乾来见刘表。刘表问他:“听说你一直跟随刘备走南闯北,怎么今天到我这里来了?”刘表的这句话其实有几分嘲讽之意。

但孙乾故作不知,说:“刘使君与您都是汉室子孙,天下共知。现在刘使君要想全力扶持社稷,只恨兵微将寡。汝南的刘辟、龚都,和使君无亲无故,都愿意以死相报。这次刘使君被曹操击败,想到江东投奔孙权。我就劝他说,您怎么能背亲而向疏呢?荆州刘将军,是当世之英雄,天下的士人,投奔他就像流水归于大海一般,更何况您是他的同宗兄弟呢?使君因此心动,但唯恐冒犯将军,不敢擅自前来,所以,特命我前来,向将军禀告。”

孙乾的这段话代表了他这一生中最高水平的说服。

他通过“刘使君与明公您,都是汉室子孙,天下共知”,将刘表、刘备都划归于汉室子孙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就这个群体而言,大家扶助汉室的立场必然一致,那么,刘备有难,刘表就不能袖手旁观。

“汝南的刘辟、龚都,和使君无亲无故,都愿意以死相报”,非亲非故的刘辟、龚都能够做到这样,你刘表作为刘备的同宗兄弟,难道还能不如他们吗?

“这次刘使君被曹操击败,想到江东投奔孙权。我就劝他说,怎么能背亲而向疏呢?”就刘备而言,和刘表的关系近,是为“亲”,和孙权的关系远,是为“疏”。如果刘备“背亲而向疏”,就会造成刘表不能容人,连自己的同宗兄弟也不肯收留的恶评。

“荆州刘将军,是当世之英雄”,这等于是给刘表贴上了一个“英雄”的标签。既然你是英雄,就应该有英雄的胸襟和气度,就应该敞开怀抱,去迎接刘备来投。果然,在孙乾的强力说服下,刘表听得心花怒放,高兴地表态说:“玄德是我的兄弟,我早就想和他相见却一直没有机会。我现在坐镇荆襄九郡,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同宗兄弟吗?玄德现在哪里,我立即派人去迎接他。”

眼看说服就要成功,孙乾十分开心,但半路上有人横插一杠,差点断了刘备的生路。这个人就是刘表的小舅子蔡瑁。蔡瑁反对说:“刘备心术不正,忘恩负义。他先后投靠吕布、曹操、袁绍,都不能善终。可见他为人之恶劣。况且,如果今天接纳了他,必然惹曹操不高兴。曹操如果派兵前来,那么荆襄百姓就要遭殃了。不如今天砍了孙乾的头,敬献给曹操,曹操必然会厚待主公。”

如果孙乾不能挡住蔡瑁的攻击,不但刘表不会接纳刘备,甚至他自己的脑袋都要搬家。但好在孙乾跟在刘备身边久了,早已经学会了将他人置于不道德立场上的“道德排除策略”。

“刘使君确实曾投奔吕布等三人,也确实和他们反目相向,但这并不能怪罪于刘使君,因为这三个人都不是仁义之人。吕布两次弑父,曹操欺君罔上,袁绍不纳忠言,滥杀忠良。像这样的人,怎么能一直侍奉而不加以反抗呢?!刘使君赤心报国,言必有信,是忠孝两全的义士,当然要和他们势不两立了。”

刘备的背叛行径,是不争的事实,但孙乾通过给吕布、曹操、袁绍贴上“不道德”的标签,反而将刘备的背叛行为美化为忠信仁义之举。这样,蔡瑁的攻击自然就失去了效力,而刘表内心的疑虑也随之消融。

孙乾紧接着对蔡瑁说:“刘使君听说刘将军是汉室苗裔,同宗之兄,宽宏大度,敬老尊贤,爱民惜物,是当世的大英雄,这才千里迢迢前来投奔。你为什么要进谗言而让刘将军蒙上嫉贤妒能的恶名呢?”

这句话摆明了是挑拨离间,刘表不想背负恶名,就对蔡瑁呵斥道:“我主意已定,你不要再来多言。”蔡瑁悻悻告退,但在内心埋下了对刘备不满的种子。

而刘表为了表示自己确实是当世的英雄,气度恢弘,敬老尊贤,就将原定派人迎接刘备改为自己亲自前往迎接。

刘备由此又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地,刘备又一次活了过来。

心理感悟:很多人不是死于逆境,而是死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