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宁波老话故事
45351300000010

第10章 十里烧香 勿如孝敬爹娘

相传,灵岩山下詹莘村有个农民,叫詹阿莘。詹阿莘三十岁娶妻,四十岁得子,取名望富。夫妇俩含辛茹苦,将望富抚养成人,娶了媳妇。那媳妇王氏,生性不善,稍不称心,便开口谩骂,虐待公婆,再加上望富百般迁就,阿莘老两口儿整天受气,郁闷成疾。王氏巴不得他们早点死掉,连看也不来看上一眼。

一日,阿莘强撑着身子来到山边,想采些草药治病。忽然,他发现草丛中有一个黄布包袱,打开一看,竟是满袋纹银!他想这一定是过路人不小心遗失的,丢了这么多银子,失主不知急成什么样了呢!于是,阿莘就在原地等待失主来寻。等啊等,忍饥挨饿,直等到天快黑了,才见一个书生一脸汗水,急急忙忙地找来。他看见阿莘,便作揖道:“小生因赴京赶考,不慎失落包袱一只,内有纹银等物,不知老伯可曾看到?”阿莘一听,忙将包袱还他。书生惊喜非常,取出一锭银子相谢。阿莘婉言谢绝,书生感激万分,想问他姓名,阿莘却已拔脚走了。

阿莘回到家里,向老伴讲了此事。隔壁王氏听说,气不打一处来,立时破口大骂:“老勿死,到手的银子又飞走,想靠我老娘吃一世?别做梦了,今日就给我滚出去!”边骂边推,将俩老双双赶出门外求乞去了。

阿莘俩老把苦往肚里咽,泪往心里吞。一日,他俩求乞到山西乡,眼见寒风凛冽,只得蜷缩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寒度夜。那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李明伦,女的叫梅姑,听到门外有响声,就走了出来,问道:“两位老人,因何宿在此处?”俩老泪如雨下,说:“我俩原有一子,不幸年轻夭折,如今无依靠……”小夫妻听了,甚感同情,忙让他们进屋留宿。

次日清晨,明伦夫妇含笑向俩老道:“大伯,大妈,只因我俩堂上双亲皆已去世,常言道:‘家有两个没牙齿,半是助手半是师。’你俩如不嫌弃,就在我家住下吧,我俩愿侍奉终身。”阿莘俩老似见到了救星,哪有不依?此后,明伦夫妻待他们犹如亲生父母一般,小敬老,老爱小,成了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不久,望富和王氏听到消息,心里猜疑开了,以为一定是俩老把那包拾来的银子给了明伦夫妻。望富夫妇向来求神拜佛,为了得到这包银两,他俩就到庙宇烧香问签,想探个究竟,却无果。他俩商量了一下,就直奔李明伦家中问罪,没想到被阿莘大声痛斥而回。望富、王氏不死心,一张状纸告到县衙,说李明伦骗取钱财,强占他人父母,要老爷公断。

这个知县刚刚上任,当即上堂开审。明伦夫妇理直气壮,将收留俩老一事的始末说了一遍。两位老人早已怒火中烧,也将去年在峰山下拾到一包袱银两,后被不孝子赶出之事说了。知县听罢,忙叫阿莘抬起头来,定睛一看,急忙离座,扶起阿莘俩老,口称:“恩人在上,受下官一礼。”弄得众人莫名其妙。知县说道:“恩人,您还认得我这个失银之人么?”阿莘惊喜交加,指着不孝儿子和媳妇,要老爷严加惩处。知县听后,即提笔判道:“望富、王氏丧尽天良,赶亲生父母外出求乞,又捏造谎言,诬告善人李明伦夫妻,实为国法难容,民愤难平,暂押牢中,严加追究。”望富、王氏追悔莫及,叩头如啄米,向父母哀求:“儿子儿媳不孝,愿头顶清香,三步一拜十里路,到李明伦家谢恩,请爹娘回家。”知县严厉道:“十里烧香,不如孝敬爹娘。若不悔改,严惩不贷!退堂。”

由此,“十里烧香,不如孝敬爹娘”流传民间,成了宁波人百事孝为先的老话头。

(乐俊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