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叶甲申年,鄞县出了陈儒、胡绥两个同科进士。陈儒奉命随带家眷到象山县任知县。他一到象山就召集乡间长老一同视察海塘。事毕与夫人李氏交谈:“象山地处东海之滨,夏秋两季风水(台风)频繁,尤其是东风水危害极大,故而应未雨绸缪,抓紧加固海塘。”李氏是位知书达礼的女人,体谅丈夫心事,她想起娘家人常用稻草编制草包装泥,塘堤决口时可以叠草包泥应急。次日,李氏随带仆人走访乡间,动员村妇编制草包。又买来稻草,在衙门偏屋自己动手编草包。陈儒见了暗喜:这样好的贤内助,为官一任,定能造福一方。
再说陈儒不在衙门时,有人送财物来巴结知县,衙内小吏不知所措,李氏闻讯出来,婉言谢绝,有节有理拒收财物。陈儒回衙,李氏一一向丈夫说明送财物者的来龙去脉,并提醒丈夫:“为官应廉洁奉公,处处为民着想。”丈夫点头称是。
陈儒正直勤政,贤内助极力相助,衙门官吏仆役齐心协力。每次做大风水,知县一呼百应。草包装泥有备无患,派上了应急用场。三年中没有发生过一次严重灾情,百姓安居乐业。陈儒三年任期满,宁波府台送来金字匾额,上书“同僚楷模”,挂上县衙厅堂。陈儒升任京城为官。
接替陈儒的知县是他的同乡同科进士胡绥。他带着家眷走马上任,仰看悬挂的“同僚楷模”匾额,喜道:“借陈仁兄美誉之光,吾在象山也应有所作为。三年后,也要挂上与陈兄相得益彰的匾额。”他笑着对夫人王氏说:“你要仿效陈嫂编制草包。”王氏见到偏屋里堆满了尚未用完的草包,自语:“介多草包,再编何用?知县夫人理应享安乐。”
且说胡绥不在衙门时,凡有人登门送财物孝敬知县大人,夫人王氏不问情由,照单全收。事后被胡绥知道,王氏不顾丈夫训斥规劝,却先发制人道:“你十年寒窗费尽心血,父母为你不知花了多少钱财。常言道:千里做官都爱财,隔海过洋做啥来?你陈兄在这里为官三年,没有银子去孝敬朝廷命官,怎能升级进京?你榆木疙瘩不开窍。你可以重筑海塘,以打木桩、砌石条为名,银子必然滚滚而来……”
古人讲:君子独怕床头鬼。胡绥被王氏的枕边风吹得晕头转向,慢慢地成了只要银子,不要人心的贪官。衙门上下个个心知肚明。上梁不正下梁歪。有的小吏乘机也捞油水,胡绥见而不问。百姓见知县言而不行,迟迟不修海塘,怨声载道。胡绥充耳不闻,得过且过,盼三年任期一满,溜之大吉。
时到第三年八月,胡绥、王氏屈指一算,再一个月即可离任。就在这几天,却见乌云密布,东方龙光闪闪不停,东风越刮越猛。乡民闯进衙门,大呼:“特大东风水来临,三年来为何不修海塘?”可是三年前积存的草包用得剩下无几,更可怕的是人心涣散,谁也不肯冒险去海塘。就这样海浪冲垮塘堤,淹没了象山千顷良田,冲垮了百姓房屋。流离失所的百姓拥进衙门,怒斥知县:“为啥不修海塘?银子哪里去了……”胡绥、王氏吓得全身发抖。众人怒不可遏,把贪官与床头鬼扔到海浪中,使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无家可归的灾民聚在衙门内大声疾呼:“既来陈儒大人,何来胡绥贪官……”又咬牙切齿地怒喊:“天怕东风水,人怕床头鬼。”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恨与恐惧。这无奈的怒声传遍浙东沿海,成了民间告诫做官人莫蹈胡绥覆车之辙的口头禅。
(蔡宝根讲述 乐炳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