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集
45376800000002

第2章 国旗(1)

——艾青《国旗》(1949年)

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红地、黄五星(一大、四小)

红色象征革命;

黄色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

小星象征广大人民(在建国初期,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象征广大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五颗金星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反映了我国疆土地理特征。

国旗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动员劳苦大众,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国内外反动势力发起了猛烈而持久的进攻。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摧毁国民党军队千里防线。23日,占领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巢穴南京,伪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扯落下地,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没。

亿万历经苦难的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翘首企盼一个代表中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新中国诞生。

6月15日,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成立。6月21日,筹备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一致通过张奚若先生的建议:新中国国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筹备会的工作在全力加紧进行,其中包括制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这一工作由筹备会第6小组负责。这个小组成员共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由叶剑英主持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大家认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是一件神圣和严肃的大事,必须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

会议决定,登报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并聘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一同参加评选工作。会后拟订了征集启事,周恩来审批后,送政协筹备会批准。

国旗图案征集启事的要求是:“国旗,应注意:(甲)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乙)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丙)形式为长方形,长宽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丁)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从7月5日至26日,《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进步日报》、《天津日报》等报纸连续8天刊登征集启事,香港及海外各华侨报纸纷纷予以转载。

征集国旗图案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在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激起澎湃的爱国热情。

在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和社会各界,人们纷纷拿起画笔、铺开稿纸,把对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崇高敬仰凝聚笔端,精心描绘出心中最美的图案。然后,怀着真挚与圣洁的情感,把应征稿件郑重地投进邮筒。他们之中,有革命领导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美术家,也有普通干部和工人、农民和军人,甚至还有小学生。

敬爱的朱德总司令,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戎马征战、奇功盖世。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他感慨万千、欣然命笔,用指挥千军万马的大手描绘了一幅国旗图案:红旗左下方四分之一为蓝色长方形,意喻高远的蓝天,嵌一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光照红色的中华大地。

中国现代文化大师郭沫若,矢志追随革命、向往光明,在党领导的文化战线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用手中的笔,饱蘸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在红色的旗面上绘制了一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后加上两条黄杠,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

还在为全国解放与国民党残余英勇战斗的某部指战员,在战斗间隙兴高采烈地讨论国旗图样。一位老战士后来撰文记述了当时的生动情景:“我们利用战斗间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稿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有的兴奋地说征求国旗图样的意见,说明新中国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国成立那天,我要握着枪戴上立功奖章,在国旗下庄严地照一张相。不少老战士还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憧憬着未来共产主义幸福生活……”

在旧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同胞背井离乡、流落天涯。因祖国的贫穷落后,曾使他们在海外蒙羞受辱,饱尝辛酸。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高举的革命火炬,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国内形势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在旧中国断壁残垣中矗立的新中国大厦,令海外游子悠然神往、欣喜若狂。他们把满腹爱国情思倾注于一幅幅国旗设计稿中。从美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先后将23幅国旗图案寄回祖国。一位华侨在来稿中深情地写道:“虽然我的稿件可能不会被采纳,但我还是很高兴,还是感到做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这些海外孤儿有了信心,有了希望。”

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稿件像雪片一样飞往北京。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每天平均收到100份来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征集图案2992幅、国旗样品1920件。

部分参赛作品

在北京饭店413号房间国旗图案选阅室里,鲜艳亮丽的各种国旗图案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第6小组的成员们被稿件蕴含的浓烈的民族精神所振奋,被作者们真诚、热情、严肃的态度感动着。连日来,他们沉浸在亢奋和喜悦的情绪里,精心分类、评选。经过反复斟酌、审阅,将全部应征稿件分为4类,然后从中精选出38幅图案,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送交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

曾联松设计的复字第三十二号作品

9月23日,政协全体代表分为11个小组讨论国旗方案。开始,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于第11号和第17号图案,但争论也比较激烈,意见难于统一。当天晚上,周恩来找到第6小组秘书彭光涵,问道:“你接触了那么多国旗图案,到底哪个议案代表意见比较一致?”彭光涵回答:“一颗大五角星加一条黄杠的图案赞成的意见比较多,但反对的意见也不少,而且很坚决,即使勉强通过了,意见一定还很大。大家比较欣赏曾联松设计的第32号图案,但是有人不赞成用4个五角星代表4个阶级。总的看,五星红旗的图案比较好,容易通过。”

周恩来说:“好!你按这个图案再画一幅大一些的,并做一面大旗明天下午交给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临近了。她的缔造者毛泽东日理万机、寝食难安。在千头万绪的繁忙工作中,毛泽东也牵挂着国旗遴选的进展。数千幅应征图案,充分显示了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令他感到由衷欣喜。但怎样在尺幅之间最为形象地昭示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空前的革命大团结?却颇费思量。

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树影婆娑、晚风习习。毛泽东召集人民政协18位各界、各党派首席代表专题商讨国旗定稿问题,代表们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发表意见。毛泽东也不时插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毛泽东拿起放大的五星红旗图案说:“大家都说这个图案好。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毛泽东的议论言简意赅,开宗明义,赢得大家一致赞同。

9月26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顺利通过了第32号图案为当选图案。9月27日,周恩来代表会议主席团,将国都、纪元、国旗、国歌4个草案,提交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审议。表决前,将五星红旗展示在主席台上,大家热烈鼓掌,并一致举手通过。此外,在国旗名称上将草案中的“红地五星旗”改为“五星红旗”。决议中关于国旗的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就这样在民主中诞生了。

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

1949年10月1日,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日子到来了。清晨,旭日初升、霞光满天。天安门沐浴着金色阳光,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光华灿烂。城楼碧瓦飞檐下,横贯醒目的巨幅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朱漆廊柱之间高悬八盏大红宫灯,悠然垂吊着金色流苏。城台上八面鲜艳的红旗分插两边,迎风招展。正门的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高瞻远瞩,光彩照人。两侧宫墙镶嵌着气壮山河的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北京,这座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古都,今天作为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首都,洗净了历史的尘埃和污垢,展露出壮丽清新的姿容。到处张灯结彩,到处挂起了五星红旗,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绽开舒心的笑容,高擎红旗、手持花环,在欢声笑语中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翘盼着五星红旗凌空抖起那个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

中午1时30分,毛泽东吃过午饭,换上黄色将校呢中山制服,健步走出中南海丰泽园,来到勤政殿。2时,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副主席和

56名委员面对五星红旗宣誓就职,同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时55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勤政殿出发,经西华门来到天安门,沿着城楼西侧的百级台阶一路谈笑风生拾级而上。

3时整,毛泽东主席和共和国一代元戎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200名乐手组成的军乐团随着总指挥罗浪手臂挥动,奏起了《东方红》,雄浑的乐曲响彻云霄。

三遍乐曲奏毕,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走近麦克风,以撼天震地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声音像一声春雷在神州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隆隆滚过,传遍茫茫天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受压迫、受剥削、受欺侮、受奴役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样扬眉吐气、纵情欢笑!广场上欢声雷动、呼声如潮。

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这时,大会工作人员张冶立即将电钮递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用他那指点江山、扭转乾坤的大手按下升旗开关,乐队同时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

开国典礼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现在正由毛主席亲手把她升起。参加大会的30万人都整齐肃立致敬,注视着人民祖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是新华广播电台现场播音员丁一岚清脆洪亮的嗓音。

毛泽东凝神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情激动,眼眶里噙着泪花。一代世纪伟人,此刻,他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呢?也许是南湖荡漾的红船、秋收起义高举的长矛、黄洋界隆隆的炮声、大渡河熊熊的火光、延安的巍巍宝塔山;也许是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灿烂前程……毛泽东怀着一股难以抑制激情,从他那博大的胸腔里迸发出一声:“升得好!”

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五星红旗话音刚落,礼炮惊天动地鸣响了。54尊大炮同时发出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欢庆的气氛推向高潮。据说,54尊大炮代表54个民族(当时统计的数字),代表全国政协54个单位;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明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意与任何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下午4时,朱德总司令员下达阅兵令。4位解放军的将领分列左右,站在总司令旁边。第一野战军是贺龙将军,第二野战军是刘伯承将军,第三野战军是陈毅将军,第四野战军是罗荣桓将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乘指挥车前导,4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由东而西相继入场。

军乐队奏起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受阅部队跟随乐曲节奏,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依次通过天安门主席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海军方队的两个排走在队伍最前面。军事摄影记者吴群按下快门,拍下了以崭新姿态首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海军。

接着是步兵方队。199师全师官兵在“八一”军旗的引导下,在师长李永清的率领下,头戴钢盔、身着崭新军装,全副武装进入天安门广场。严整的队列,威武的军容,令人肃然起敬。

4时35分,“空中分队”分列式开始。6组机群由东往西,飞临天安门上空。9架P51战斗机编成3个品字队形,两架蚊式轰炸机排成一字队形,3架C46运输机编成品字队形,后面是两架PT19教练机和一架L5联络机组成的机队,呼啸轰鸣,依次飞过。检阅台上,毛泽东等领导人仰望蓝天,含笑挥手。广场上数十万群众欢呼雀跃,无比兴奋!

炮兵方队开过来了。车轮滚滚,炮身锃亮。这些战争之神,曾在辽沈、平津、淮海的广阔战场上发出过令敌人丧胆的怒吼。今天,它们以昂扬的骄姿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战车方队的最前面,是我军第一辆坦克“功臣”号,由两次荣立大功的车长董来扶驾驶,车上书着“功臣号”3个大字的红旗迎风飘扬。这是从5辆坦克发展起来的我军战车第一师,870多辆战车像一条钢铁巨龙,展示出铁甲雄师的八面威风。

骑兵方队最后出现,马蹄踏踏、马刀闪闪,一派兵强马壮的气势,使人感受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

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挥下,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从长矛大刀、小米加步枪,发展到拥有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现代装备的强大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出了红色江山。今天,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钢铁长城,担负起保卫祖国领海、领空和陆地的神圣职责。当晚,在北京饭店举行的盛大宴会上,朱老总自豪地对陆海空高级干部说:“今天我成了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

阅兵式进行了3个小时,直到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