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45399600000015

第15章 潼关(1)

潼关古为桃林塞,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此地才形成一处隘路,这当然是出于军事目的。我曾经有几次经过潼关,只是由于我坐着火车或飞机,它对我产生的印象遂很是模糊。实际上这是一个能够强烈震撼灵魂的险要地方。潼关是突如其来站在我面前的,对它复杂而凶恶的形势。我简直难以消化。我独立一隅,茫然如一只蚂蚁处在老虎的爪子之间,它巨大的长满坚硬牙齿的嘴呼吸着粗壮的气息。不过,潼关之所以重要,是它为关中的东门,这里可以守卫关中,即使今天,它依然沟通从连云港到帕米尔高原的广阔地域。最早在这里设置关隘的是秦国,此举潜藏了秦国的雄心,可以认为,在它刚刚立足关中的时候,它就有了消灭其他六国的思想。

我心为潼关的险要。是黄河在这里接纳了渭水和洛水,并趁着它奔下壶口又跳过龙门的势力,远远地从高原的沟壑冲泻过来,从而碰撞秦岭,转身向东,愤怒地切割着高原,使自己有了巍峨而起伏的沿岸。这些沿岸过去是树木葱茏,野兽出没,为一种荒蛮的阴森的气氛所笼罩,但现在却成了赤裸裸光秃秃的黄土。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寂静的黄河两岸,对面高原的断壁,稀疏地长着一些黑色的杂树。这是四月的春天,树叶仍躲在缺少水分的枝枝杈杈,那里显得十分贫瘠,如果不是风陵渡设在半坡,使旅人一批一批地出现在一条曲折的路上,那么这里将更为荒凉更为冷漠。对面是山西的芮城,一水之隔,这里就成了陕西的潼关。潼关曾经拥有将近十万人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要在黄河修建水库,这里的人几乎都迁移了,但县城的废墟却依然存在,那些残破的城楼和城墙,依然一段一段地耸立于高原的悬崖,并一直默默地目睹着滚滚的流水。空旷之地,宽阔的黄河似乎是无声无息的,其实不是,它将巨大的声息消融在高原和天空了。高原已经在流水的推压之下,遥遥地退去了,可无边无际的天空却飞翔在黄河的壑口,那里迷潆着湿润的水汽,金光似的芳香一缕一缕在风中蒸发,如果不是看到片片菜花种植在乎坦的沙滩上。那么我可能会认为是谁给黄河调了明亮的香油。黄河当然没有那么温柔,它铜汁般的泥水,铺陈在两岸之间,每漩一个涡,每起一排浪,都似乎在它的水面制作了一个褐色的神秘的浮雕,其敲之有音,摸之有刃,仿佛满是兵器。黄河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过潼关的。

潼关兴旺的时代已经过去,尽管它的废墟仍然住有一些人家,不过整个县城显得空空荡荡。古老的房基和陈旧的墙壁,偶尔将它的残片展示在阳光之下,它们往往为枯萎的蒿草所覆盖,经过一段时间,翠绿会浸染它们,但它们却永远不能遮挡这里的衰败。到处都是挖掘之后的土堆,到处都是破碎的砖瓦,那厚重的砖瓦,完全风化了坚硬的岁月,然而也凝结着沧桑之色。如果将它们一块一块地排列起来,那么它们将一定可以成为注释历史的辞典。硕大的老鼠受了惊吓,突然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睁着乌黑的眼睛打量着皱着眉头的我,然后放心了似的,慢慢爬进悬崖的缝隙,其缝隙竟像黑暗的绳索一样,弯弯曲曲地拉向黄河。那条着名的东西走向的古道,静静地伸展在潼关,一端连接县城的东门,一端连接县城的西门,高耸的城墙和狰狞的沟壑将它夹在中间。它仅有五步之宽,车不停双轨,马不能并骑,而且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有士兵打着火把巡逻。显得多么恐怖,多么森严。虽然这一切现在都消失了,然而我行走在这里。仍感觉到一种悚然。巨大的青石,一块拼着一块,组成一条阴冷的石路,我透过刚刚萌芽的草叶和隐隐涂抹的雨痕,寻找着烙印其中的铁骑和脚步。可我获得的却是沉寂。两边的杨树挂满了绿色,枝头摇曳在安谧的天空,青石之上,洒落着斑斑光影。

在潼关的南门之外,是一级高过一级的台原,它们像波浪似的。一层,一层延伸到秦岭之中。正在返青的小麦,生长在精耕细作的梯田,偶尔有一棵梨树和桃树,将它们雪似的白花与霞似的红花开放在和煦的阳光之中,似有似无的雾霭企图掩盖它们,又不能完全掩盖,便为之增加了一种朦胧的意象。宁静的沟壑,实际上曾经是用于军事的十二连城。风雨虽然将狼烟烽火熄灭了,但护卫潼关的堡垒的基座却依然在那里拱起。它的土是灰白的,显然是经过了特殊的处理。悠悠的岁月,竟不能使它改变,它光光的一片。硬是不生草木和庄稼。

潼关属于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史记,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多达四十多次,其中着名的有:

公元前318年,天下大乱,数国同伐秦国,并集中力量进攻潼关,遭到秦国的反击,逐之。

公元前232年,数国合纵扑向秦国,夺取了寿陵,秦兵奋勇迎战,在潼关打退了他们。

公元221年,军阀混战,曹操准备讨伐屯兵汉中的张鲁,割据关中和凉州的军阀马超与韩遂十分惊惧,便集合了十万士兵进驻潼关,企图阻止曹操。盛夏的骄阳之下,曹操骑着一匹白马,亲率大军迎战,黄河之滨,两军相对。曹操表面急攻潼关,但他在暗中却派兵渡黄河进入关中。他们立足平原之后,回头袭击潼关,马超难以招架,求和于曹操,随之曹操夺取关中。

公元310年,西晋过渡东晋之际,匈奴出身的刘聪正闯荡天下,他指使部将赵染进攻关中的王模,激战潼关,王模失败,赵染长驱邦下,占领渭南。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率叛军从中原一路杀来,并渡过冬日的黄河,直通洛阳。官军将领封常清与高仙芝毅然放弃其他地方,集中兵力坚守潼关,使叛军难以逼进。然而唐玄宗曲解其意图,竞派人杀害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安禄山在洛阳称王之后,进犯长安,唐玄宗遂遣大将哥舒翰驻守潼关,并亲自为他饯行。在潼关,哥舒翰的策略是:按兵不动,据险固守,使叛军疲劳而分裂,之后出击。果然半年之久,叛军在那里徘徊而无可奈何。可恨杨国忠谗言唐玄宗,命令哥舒瀚决战。哥舒瀚久经沙场,知道沟壑之中有精兵埋伏,但他却不能违背圣旨,遂痛哭一场,带兵出击。虽然官军奋勇杀敌,不过还是失败而丢弃了潼关。消息传到长安,那里一片混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匆匆逃离。

公元880年,旨在推翻唐朝统治的黄巢起义部队到达潼关,他们旌旗招展,战鼓喧天,官兵胆战心惊,而且一触即溃,黄巢顺利地占据了唐都。

公元1127年,崛起于北方草原的金国步步南下,并迫使宋高宗赵构放弃开封,潼关落入金国手中。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四面出击,蒙古将领木华占领长安,接着进攻潼关,尽管金国为此地而放弃了河北与山东,然而其地仍为蒙古人所夺。

公元1370年,明朝将领冯宗异攻破潼关,并打算平定陕西,已经登基的朱元璋得意地认为,潼关是三秦的门户,扼而守之,残敌当如穴中之鼠了。

公元1638年,李自成的起义部队在潼关遭到明军的包围,深秋的高原,野风吹拂,无数尸体横躺荒地,只有李自成一行十八将士幸免于难,他们踏着十月的白霜,退入秦岭,并从野山往商洛而行。

收起关于战事的记录,我感到潼关安静而萧瑟地坐落在流动着白云的天空之下,灰飞烟灭,偃旗息鼓,但黄河却一直向东奔泻,它强劲的水浪,世代冲刷着它的沿岸。

这一带曾经长满了芦苇,大雁四季都在这里生活,于是潼关就出现了一些以捕捉大雁为生的人。他们撑着小船,以潼关为中心,来回航行。夜晚,他们将小船泊在沙滩,居住于沿岸的洞穴,那是他们用自己的长刀刻挖的,里面铺着羽毛,点着油灯。到了黎明,一声口哨,人都爬了起来,然后,由一个首领向对面的芦苇放上一枪。在那茂密的芦苇,有无数肥壮的大雁正在酣眠,忽然出现的枪声,将它们惊醒,在它们飞上芦苇上空之际,所有的枪都打开了。枪响之后,黄河归于平静,那些狞猎的人重新睡下。天亮了,他们才将船摆渡到对面,他们看见广阔的芦苇之中,到处都是死了的大雁。这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现在,黄河两岸的树木已经减少,沙滩的芦苇已经殆尽。捕捉大雁的人已经无影无踪,苍凉的一片山河,除了我在游动,几乎没有其他的人。

不过,我发现了人所留下的新的印记,我看到在乌黑而平坦的沙滩上,生长了一片果树的幼苗。黄河将湿润的气息洒向它褐色的枝梢,催促着翠绿的闪烁。火车会钻出隧道,从横跨黄河的铁桥凌空飞过。

尽管县城已经迁移,但古老的街巷却仍有烟火,偶尔穿过街巷的汽车或马车,将尘土卷起。然后落在低矮的房屋上,这些房屋几乎都是老式的,板门,小窗,房脊饰有砖刻的鸽子,房檐吊着铃铛,可惜它们都为岁月压迫得歪斜了,蜘蛛罗网挂在窗角,麻雀的窝巢建在墙缝,而老人则抽着长长的烟袋,木木地坐在古礅上或柴垛上,用昏花的眼睛看着寥落的世界。这里依然是一个社会,只是这个社会含有更多的过去的气氛,含有更多的传统的情调。卖烟卖酒的,将自己的货物放在青石制作的柜台上,人坐在那里。通过圆形的窗口传递钱物。卖肉的将猪羊一分为二,悬在三角木架,腻腻的油抹得木架光滑乌亮,闪光的铁钩和屠刀悬在空中,主人系着肮脏的围裙,站在木架旁边等待客户出现。从板门走出的姑娘,将浓密的黑发扎成一个高高的髻,乜斜着眼睛望着你,不过你要看她,她却怪怪地垂下自己的睫毛,仿佛为心灵拉上了帘子,使你难以捉摸。

在昔日漫长的岁月。潼关渐渐形成一个小镇。一个小城。守卫这个门户的将士,将自己的家安在这里,逃荒逃难的人居留在这里,甚至罪犯和贼寇,装扮良民窝藏在这里,于是潼关就从荒蛮之中脱颖而出。

此地恰处陕西、河南、山西之间,互通有无,各取所需,都要在这里交易。在唐代和明代,潼关都出现过相当繁荣的景象,展示过富于个性的文化。而且有过独特的商业市场。在约定俗成的日子,这些日子往往是逢一逢三逢九。城东人赶着毛驴,将河南的药材、木炭、铁锅之类驮来,他们小心翼翼地爬上山冈。慢慢腾腾地走下土坡,然后从潼关的东门入城,这时候,人和驴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城西几百里平川,人当然是赶着马车,布匹、绸缎、粮食是他们的主要货物。他们从潼关西门入城,将马车停放在一个专用场地,然后大摇大摆地招揽生意。城南人是种植蔬菜的好手,两个台原在这里分岔,中间成为一片凹地,阳光充足,土地肥沃,他们春有菠菜、香菜、韭菜,冬有萝卜、土豆、红苕,夏秋之间,种类尤其繁多,番茄、豇豆、梅豆、洋葱、黄瓜、笋瓜。这里尤其适宜莴笋的生长,将莴笋刮去绿皮,切成一柞长短的小段,倒进盛有新鲜面酱的瓷缸,加上铁盖,在烈日之下曝晒。经过一段时间,投放一次醋糖之类的配料,春节之后,就成了酱笋,其红中透黄,鲜润养目,咸淡适中而稍带甜味,香脆可口。清代康熙之年,它就成为朝廷的贡品,并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产品金质奖。他们将各种各样的蔬菜担到集市以供采购。城北为黄河,山西的人用船载着农具和食品,然后从北门入城。那是一个热闹繁忙的日子,也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日子,因为这里是交界,作案之后很方便潜逃,遂常常出现偷盗和抢劫之事。

在潼关之南的山中,有丰富的金矿,挖金之风,古已有之。他们总是在这里倒手,那些准备冒险的人,企图发财的人,纷纷出现,所以这里永远晃动着陌生的面孔。但潼关的人却习以为常,而且依靠这里的优势发展自己,他们开设裁缝店、木器店、棺材店,并设药铺、旅舍、饭馆,敢打敢闹,生性凶悍,脾气暴烈。

不过,多情多义的故事在这里并非没有,我所知道的李小姐就是这样的人。她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之家,由于家道败落沦为妓女,随所谓的江南义寓路过潼关,准备往西安,巧在此地遇到一位上海富商,一夜交流,他对她产生了感情。遂掏出银元一堆交给老板。作为李小姐的赎身之钱。遗憾这位富商正为抗击日本筹备武器,不能立即将她带走,考虑再三,便将她托付给潼关一个医生,答应她半年之后相会,谁知他一去杳无音信。李小姐感激并爱这位潇洒的富商。相信他一定要来接她。这一等就是半个世纪之余,今天,她已经七十二岁,满头白头,在阳光之下像雪一样明亮。她仍坐在门前等着。她的牙齿掉了,眼睛花了,唯独年轻的是她的心。她安然地坐在破陋而落寞的潼关街巷。我感觉她像一个圣徒!确实是这样,那年为修水库,要搬迁县城居民,她哭得泪如泉涌,死都要呆在这里。她担心自己所盼的人回来了,不能找到她。然而没有谁知道那个富商的下落,没有谁知道他是什么缘故而失落了承诺,所知道的是李小姐一直在等他。她的情义天知道,地知道,黄河与它两岸游动着白云的高原知道。

夜晚,我走在曲曲弯弯的街巷,这里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盏灯,唯稀落而低矮的房屋里的光从窗子透出,那光因为窗子的制约,变成了一个晕黄的方形,并不很明亮。我的脚步震响着这古老之地,仿佛我是一个悄悄潜入潼关的土匪。我顾盼着关闭的门户,这门户当然少得可怜。隐隐的黄河的波涛从我身后随风而来,湿润的空气之中,流动着浓郁的桐香和沉重的泥腥。月亮升到山顶上了,街巷有了一种如雾如汽似的白色。遥远的沟壑化为一片广阔的阴影,它起伏的轮廓似乎镶嵌在迷潆的天空,使这里显得落寞之极,幽静之极。一只黑色的狗出现在我面前,它悄悄地站在一个石头旁边。它仿佛是故意拦挡我,我很自然地停下了脚步。不过我感觉它并没有恶念。它默默地看着我。长圆的眼睛流露着非常温和的神情,甚至是慈悲与感伤的神情。它似乎要向我询问什么,然而终于没有开口。它踏着月光默默地走了,细碎的声音在它脚步之间轻轻响着,身上的毛非常明亮。它走了几步,又沉思着停下来,回过头看我,它发现我恰恰正在望着它,便立即转过眼睛,坚决地匆匆地走了。我一直望着它,等它在残破的砖瓦和美丽的月光之中消失,我才继续走我的路。我的心里一片空虚。

我就是这样离开潼关的。

樊川犹美

回野翘霜鹤,

澄潭舞锦雉。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所看到的潏河。他生活于公元803年至公元852年之间。一生之中的某些时候是在潏河之滨渡过的。所谓的潏河之滨,就是樊川,它位于古老的西安之南。

樊川是一片狭长低凹地带,伟岸的少陵原与起伏的神禾原,在它的两边崛然隆起,樊川的天空仿佛是一个淡蓝的盖子,显得十分高远。从它的东端引镇到西端塔坡,平坦地带足有十五公里。严峻的秦岭,日夜从缭绕着云雾的山顶俯瞰着它,而少陵原和神禾原则像两匹黄色的骏马,始终追随它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