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癫”是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俗称。该病之所以称“花癫”,是因为发生在青春期这“如花似玉”的年华。得了这种病,轻者主动性减退,情感反应减弱,思维内容贫乏或奇特,联想散漫。重时情感反应幼稚,哭笑无常,对镜痴笑或扮鬼脸,行为紊乱、四处乱跑,甚至赤身裸体不知羞耻。这种病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思维、情感、行为及环境互相间不协调,即所谓“分裂”。病人对自己的病态缺乏认识,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花癫”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正常思维过程是一系列概念的联系过程,合乎逻辑,前后连贯。患这种病时病人联想散漫,缺乏连续性,思维支离破碎,语不成句,清醒时可出现“梦样体验”,有时会出现各种妄想。“花癫”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与当时的环境不协调,意识清楚时出现视、听、嗅觉等幻觉。
“花癫”的行为障碍往往是思维及情感障碍的后果,常表现出“内向性”,顽固地沉溺于自己的意欲、妄想和幻觉之中。本病初期常表现为生活散懒,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常误认为是思想或性格问题,或误认为“神经官能症”和“心因反应症”,应引起警惕。
为什么青春期易患“花癫”呢?迄今为止“花癫”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中枢神经系统一般无病理形态学改变,也无特殊生化改变。有人认为本病与遗传有关,但尚难定论。
青春期前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接近成熟,但还不够协调稳定。作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物质基础的大脑,尤其是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各项功能还欠协调;虽然出现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但幻想倾向很强;情感的两极性还不能相辅相成,消极和紧张有时还占优势,意志力还不够强,行为还缺乏稳定和果断。从社会角度来看,青年人知识及阅历都较浅,对打击的承受力还较弱。所以一旦由于某种刺激过强或过久,就会使神经——内分泌应激衰竭,造成身心疾病——青春期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