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我国战国时齐国人,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曾与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当上了将军,他嫉妒孙膑的才能,于是以同学之名将孙膑请到魏国,可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结果魏惠王把孙膑治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以致孙膑终身残废!
孙膑为了逃出魏国,故意装疯卖傻,甚至整天在猪圈里混,以等待时机到来。幸好有一次,齐国一个使臣来到魏国,他便偷偷地向使臣说了自己的遭遇和抱负。使臣深受感动,就悄悄地将他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不久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与孙膑谈论兵法时,见他对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深深地为自己得到这样的将才而高兴,从此非常敬重孙膑。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率8万人马去进攻赵国,很快包围了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抵挡不住,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想率兵直驱赵国,解救邯郸。孙膑劝阻他说:“现在魏国的精兵都集中于邯郸,若直接攻打魏军,我军伤亡也会很大。但魏国后方空虚,我们不妨直接攻打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庞涓得知,一定会放弃邯郸,回兵救魏。待他精疲力竭时,我们在半道上迎头一击,准能打败他。这样既可救赵,又可乘机袭击他们。”田忌佩服地点头道:“妙计!妙计!一举两得啊!”
于是齐兵挥师进军大梁。魏惠王慌忙下令庞涓立即撤军,回来救自己的都城。庞涓只好放弃攻打邯郸,马不停蹄地回师大梁,弄得疲惫不堪。刚撤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正碰上早已埋伏在那儿的齐军,一时间兵荒马乱。齐军勇猛出击,大败庞涓,邯郸之围被巧妙地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庞涓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出兵救韩。孙膑先采用当年“围魏救赵”的战略,不直接救韩,却举兵攻魏都大梁。庞涓接到告急文书,只好退兵救魏。但这次庞涓不再像上次那样只管一心回兵,而是派人探查齐军人马的数量及去向。手下人查看了齐军第一次扎营的地方后报告说:“齐军建的炉灶够10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魏军赶到齐军第二次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够5万人吃饭用的了。第三天,魏军来到齐军第三次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发现只够2万人用的了。庞涓大松了一口气,得意地分析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10万大军到了魏国,才3天功夫,就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下令魏军不分昼夜地猛追齐军。
当魏军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时,前面的兵士猛然跑来报告说:“路被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查看,果然路旁的树全被砍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而且树皮被刮走了一块,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隐隐约约有一行字,借着士兵打的火把一看,只见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大声惊叫:“不好!中孙膑的计了!”没等魏军反应过来,齐军乱箭齐发,魏军溃败,庞涓拔剑自杀。
原来,这是孙膑用的“退兵减灶”之计,他深知庞涓轻视齐军,就边走边减少军灶,造成齐军溃散、士兵逃跑的假象,实际却在马陵埋伏重兵,给敌人一个意想不到的痛击。
孙膑在桂陵、马陵两次大战中,创造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退兵减灶”战例。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此后不久便隐居深山,写成了《孙膑兵法》,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