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读过的书
4546800000057

第57章 学术部(207种)(3)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对于清朝的愤懑的从新发作,大约始于光绪中,但在文学界上,我没有查过以谁为‘祸首’。太炎先生是以文章排满的骁将著名的,然而在他那《訄书》的未改订本中,还承认满人可以主中国,称为‘客帝’,比于嬴秦的‘客卿’。但是,总之,到光绪末年,翻印的不利于清朝的古书,可是陆续出现了;太炎先生也自己改正了‘客帝’说,在再版的《訄书》里,‘删而存此篇’;后来这书又改名为《检论》,我却不知道是否还是这办法。”鲁迅承认看不懂这部书,《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说:“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

■《曲录》

王国维著,6卷。《书信·220814致胡适》等文提及此书。

■《曲苑》

陈乃乾(1896-1971)辑。丛书。收明清关于戏曲的书籍10余种。《书信·220814致胡适》等文提及此书。

陈乃乾,酷爱藏书,积至万卷,颇多善本。1956年调北京工作时,

曾包用一节火车皮,将藏书全部运京。“文化大革命”中受难,死于浙东山村。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辑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论“汉宫之楚声”,认为“故在文章,则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刘邦以一亭长登帝位,其风遂亦被宫掖。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

鲁迅所引“楚声”皆为《全汉诗》所载,计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为戚夫人歌》,唐山夫人《房中乐》(后更名《安世乐》),刘彻《秋风辞》,刘辩《悲歌》,唐姬《起舞歌》等。《全汉诗》是鲁迅作《汉文学史纲要》的“参考书”之一。

该书也见于鲁迅开给许寿裳长子许世瑛之书单中。见《集外集拾遗补编·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讨论“文人相轻”的话头,引用该书的重要概念“不隔”。王国维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又说:“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这里的“隔与不隔”,说的是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不隔,就是作品与欣赏的融会无间。

■《日本访书志》

[清]杨守敬撰。16卷。书中记述作者任清朝驻日公使馆馆员时,调查国内失传而日本尚存的古书著作的前后。《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等提及此书。

■《三余札记》

刘文典撰。笔记。2卷2册。《日记·1929/1/24》提及此书。

■《散曲丛刊》

任讷(1897-1991)辑。丛书。15种,1部2函,7元,见《日记·1935/4/18》。任讷,教育家、学者。讷为原名,字中敏,号二北,别号半塘。该丛刊包括元人散曲选本2种、元人散曲专集4种、明人散曲专集5种、清人散曲总集1种、任讷散曲论说3种,共有15种。

■《诗经研究》

谢无量著。鲁迅作《汉文学史纲要》,在第二篇《〈书〉与〈诗〉》后,开列“参考书”,该书即在其间。

■《石林遗书》

[宋]叶梦得撰,民国叶德辉重校。丛书。12种。《日记·1922/2/3》提及此书。

叶梦得,生处两宋之交,学问博洽,又历宦哲宗、徽宗、钦宗、高宗数朝,见多识广,故谙熟朝廷典章制度和掌故轶事,故其纪实著述多可作史料观。今存有《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石林奏议》、《石林燕语》、《石林诗话》、《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

■《石头记索隐》

蔡元培(1868-1940)著。该书主张《红楼梦》为“康熙朝政治状态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述胡适《红楼梦考证》,证明蔡说之谬。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史记探源》

崔适著。

鲁迅作《汉文学史纲要》开列“参考书”,该书在其间;讨论《史记》补遗问题,鲁迅又说:“《汉书》已言《史记》有缺,于是续者纷起,如褚先生,冯商,刘歆等。《汉书》亦有出自刘歆者,故崔适以为《史记》之文有与全书乖、与《汉书》合者,亦歆所续也;至若年代悬隔,章句割裂,则当是后世妄人所增与钞胥所脱云。”崔适的意见为后人所接纳。显然,鲁迅是赞同崔适的。

■《史目表》

钱恂撰。1册。见《日记·癸丑/8/9》。

■《书话清林》

叶德辉撰。10卷4册。鲁迅游厂甸购得,见《日记(许寿裳抄本断片)·1922/2/2》。

■《双梅景丛书》

叶德辉辑录刊印。丛书。9种。《书信·250408致刘策奇》、《日记·甲寅/10/10》提及此书,参《丽楼丛书》条说。

■《〈水浒传〉考证》

胡适著。胡适自称“有历史癖与考据癖”。鲁迅在《阿Q正传》提及这个说法。

《〈水浒传〉考证》揭示出水浒故事由简单的历史记载到口传故事,由简单的《宣和遗事》到元曲中性格各异的水浒人物的出现过程,并将水浒故事定本的产生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由片段歧出到连贯成系统的过程描述出来。本书充满了考据的智慧。

■《说库》

王文濡(1867-1935)编辑。小说丛书。1915年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收有汉晋至明清小说,共179卷。但所收书多有删削,不足信。《书信·240105致胡适》等文提及此书。

■《说文古籀补补》

丁佛言(1878-1930)撰。文字学。琉璃厂商务印书馆4元购得,见《日记·1925/4/29》。

丁佛言,原名世峄,别号黄人、松游庵主。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法政大学,毕业归国后创立保矿会,反对德国侵占山东矿区。1911年为省咨议局议员,1912年当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中,反对袁世凯称帝。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他为总统府秘书长。

■《说文匡》

石一参撰。文字学。该书系对《说文解字》的匡正。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见《日记·1932/9/24》。

石一参,字广权,民国初年学者。

■《说戏》

齐如山(1877-1962)著。戏曲研究。北京京华印书局铅印本。《日记·癸丑/9/5》:“齐寿山赠《说戏》一册,其兄如山所作。”后赠周作人,参《劝发菩提心文》条说。

齐如山,戏曲艺术理论家。他提出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论点,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精炼、准确的概括。1949年,移居台湾,专事著述,完成二百余万字,加上以前的创作,齐如山共创作了约一千万字。1962年,逝世于台北,享年87岁。

齐寿山(1881—1965),名宗颐,河北高阳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视学。

■《司马迁年谱》

郑鹤声纂。《日记·1932/1/19》提及此书。参《班固年谱》条说。

■《宋人说部丛书》

夏敬观(1875-1953)编校。笔记小说。或作《宋人小说五种》、《宋人小说十五种》、《宋人说部四种》等,应为《宋元人说部丛书》。商务印书馆刊行,题为“宋人说部书”,20余种,均为野史。

鲁迅认为看正史不如看野史,“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看宋事,《三朝北盟汇编》已经变成古董,太贵了,新排印的《宋人说部丛书》却还便宜。”《日记·1921/2/5》等也多次提及此书。

■《宋人轶事汇编》

丁传靖(1870-1930)编。传记。见《日记·1935/9/5》。

丁传靖,字秀甫,近代藏书家、学者。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清末任礼学馆纂修,民国后寓居津门。工书法,有书名。著有《公文存》、《诗存》、《沧桑艳传奇》等数百万言。

■《宋元词曲史》

王国维著。《书信·331220致曹靖华》等文提及此书。

■《苏曼殊年谱及其他》

柳亚子(1887-1958)等编。1927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见《日记·1928/1/31》。李小峰赠书,见《日记·1928/1/31》。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失望,乃出家。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不俗成就。

■《太平天国野史》

凌善清辑。1924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鲁迅委托内山完造寄给增田涉。见《书信·330520致增田涉》。

本书最早出现有关太平天国洪宣娇的记载。书出后,多家引用其说。

该书认为导致1956年天京事变的就是“生性淫荡”、“善妒”的女人洪宣娇。

■《太史公疑年考》

张惟骧撰。历史人物研究。见《日记·1935/1/5》。

■《唐代文学史》

王冶秋(1909-1987)赠书,见《日记·1935/10/17》。《书信·351105致王冶秋》也提及此书。王冶秋,曾参加左联,出任过冯玉祥秘书。

■《唐人小说六种》

叶德辉辑录。即《唐开元小说六种》,11卷,宣统三年(1911年)长沙观古堂刻本。鲁迅多次提及此书。见《日记·甲寅/10/10》等文。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丽楼丛书》条说。

■《天马山房丛著》

马叙伦撰。丛书。6种,1册。《日记·1925/10/29》提及此书。

■《王忠悫公遗书》

王国维著。又称《观堂遗书》、《观堂遗集》等。共4集。鲁迅曾购买其中2、3、4集,又请托章廷谦为购第1集。见《书信·281128致章廷谦》。台静农曾寄赠《王忠悫公遗集》(第1集)1函16册。见《日记·1932/6/18》。

王国维自杀后,一些遗老到天津日租界张园溥仪住地,为他请谥,溥仪于是封王国维为“忠悫公”,并派贝子溥上祭,赏陀罗金被并大洋2000元。

■《巍科姓氏录》

张惟骧辑。即《明清巍科姓氏录》,名录。见《日记·1935/2/9》。所谓巍科人物,指的是科举制度下会试的第一人与廷试第一甲的三名与第二甲第一名,即所称会元、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张惟骧(季易)在该书中的《跋》文中说:“此五人者,固不能人人足以泽当世而式后世,而道德功业节义文章之士足以炳史册而善心身者不知其凡几也。是故士君子虽不必因科目而重,而科目未始不足以重士君子。”

■《文始》

章太炎著。该书为研究汉语语源的著作。《书信·320812致许寿裳》等提及此书。

太炎先生著《文始》,自谓“一字千金”。弟子黄侃譬之梵教“最后了义”。传世有三家注本:李镜蓉《〈文始〉注释》,骆鸿凯《〈文始〉笺》,陆宗达《〈文始〉疏证》(未定稿)。王力先生后来著文对《文始》有肯定也有批评。

■《文心雕龙讲疏》

范文澜(1893-1969)著。古典文论专著。鲁迅访许寿裳,遇范文澜,范乃赠鲁迅。见《日记·1925/10/17》。鲁迅作《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开列“参考书”,该书在其间。

■《文字学·形义篇》

朱宗莱(1881-1919)著。文字学专著。《日记·1924/5/23》提及此书。朱宗莱,章太炎弟子,字蓬仙,一字布宣,浙江海宁人。教育家、图书馆事业家。光绪末求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筹建“海宁州中学堂”、“正蒙女子学堂”等。

■《文字学·音篇》

钱玄同(1887-1939)著。文字学专著。《日记·1924/5/23》提及此书。钱玄同,号疑古,浙江吴兴人。19岁留学日本,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从章太炎治小学。1913年始,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大学教授。

■《文字学讲义》

未详,或为钱玄同撰。《日记·1924书帐》提及此书。

■《吴稚晖学术论著》

吴稚晖(1865-1953)著。论文集。李小峰赠书,见《日记·1926/2/9》。吴稚晖,原名吴眺,又名敬恒。江苏武进人。清光绪举人。曾留学日本,与章太炎等同办《苏报》。后与张静江、李石曾在巴黎组织世界社,出版《新世纪》刊物,鼓吹无政府主义。辛亥革命后,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1921年任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校长。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后主张清党,反对中国共产党。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席、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他学贯中西,致力教育,赢得世人尊重。196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

■《五百石洞天挥麈》

[清]邱炜(1874-1941)著。杂纂。12卷。有光绪年间刻本。《日记·1927/4/19》提及此书。

邱炜,祖籍福建海澄,初名徵兰,后改此名,字萱娱,号菽园,又有啸虹生、星洲寓公等别号。其为新加坡著名学人、诗人、报人,人称“南洋才子”、“南国诗宗”,是新加坡早期华侨政治运动和文化事业的领袖人物。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胡适著。文学史论。手稿曾给鲁迅看过,书印成后曾赠鲁迅。见《日记·1924/6/2》等。

■《西夏国书略说》

罗福苌(1896-1921)撰。1册,周作人自越(今绍兴)来京,过沪所购,携与鲁迅,见《日记·丁巳/4/1》。

■《西游记考证》

胡适著。文学研究。并赠鲁迅。见《日记·1923/4/17》。

■《萧梁旧史考》

朱希祖(1879-1944)著。该书为考订《梁书》30种史料的论文,曾连载于北京大学的《国学季刊》。

《两地书·北京(十九)》等提及。许广平有主张发表文章署真名的意见,就来源于听朱希祖讲课说用假名是不负责任的推诿。鲁迅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他说:“朱老夫子生活于平安中,所做的是《萧梁旧史考》,负责与否,没有大关系,也并没有什么意外的危险,所以他的侃侃而谈之谈,仅可供他日共和实现之后的参考,若今日者,则我以为只要目的是正的——这所谓正不正,又只专凭自己判断——即可用无论什么手段,而况区区假名真名之小事也哉。”

■《小说丛考》

钱静方撰。19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传统小说《封神传》“多说战争,神佛错出,助周者为阐教即道教,助殷者为截教”,而所谓“截教”说,鲁迅坦言“不知所谓”。钱著引《周书·世俘》(钱氏误作《克殷》,鲁迅已纠正)云:“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据此猜测:“魔与人分别言之,作者遂由此生发为截教。”

■《小说旧闻钞》

鲁迅辑录。该书为小说史料。1926年北京北新书局出版,1935年上海联华书局重印。鲁迅多次提及书中史料。见《日记·1926/6/12》等。

■《小说考证》

蒋瑞藻(1891-1929)著。该书对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助力甚大。鲁迅多次征引此书。《中国小说史略》引述其书转引《续阅微草堂笔记》意见,论证《红楼梦》续书,于高鹗之前,尚有别本。引述其书转引《雷颠笔记》意见,论证《花月痕》作者为魏子安。引述其书转引《谈瀛室笔记》意见,考见《海上花列传》作者之身世等等。

蒋瑞藻,字孟清,号群提居士,又号花朝生。

■《小学答问》

章太炎著。根据《说文解字》解释汉字流变的书。《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等提及此书。鲁迅、朱希祖等人集资为之刻印,1910年由浙江官书局刊行,见《书信·110206致许寿裳》。

所著另有《新方言》、《文始》、《儒术新论》、《订孔》等,约400万言;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心史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