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规范,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出于实用目的而非艺术的目的提出来的。文字是为扩大语音的时空局限,扩大语音的交际范围而诞生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文字主要是通过人工书写来实现其书面交际的功能的。汉字也是如此。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本世纪末以来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并普遍用于汉字信息处理,使汉字的人工书写量大大降低。但是,人工书写汉字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书面交际形式;特别是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更难以离开汉字的人工书写。如果汉字的书写错讹、混乱,必然仿碍汉语的交际功能,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因此,汉字的书写规范一直是汉字正字法的重要内容。
重视汉字的书写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早在周秦时期,就有了所谓“书学”,即学习写字。学习写字的重要内容就是书写规范。汉代,书写规范成为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基本要求。《汉书·艺文志》:“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说文·叙》:“(尉律),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书”就是字。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知识分子把写字规范看的非常重要,写了错字,被当作很严重的事。据《史记·万石君传》:“(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误写‘马’字。‘马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危矣!’甚惶恐”。一个堂堂的国家大臣,只不过写了一个错字,便担心“上谴”,因此“甚惶恐”,除了石建本身的过于谨慎之外,也说明了当时对汉字书写规范要求的严格。
在当今,文字已被绝大多数人掌握,汉字书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技能,因此,汉字的书写规范将显得更为重要。
字形规范
字形规范是书写规范的总体要求,是指写出来的字形要符合现行汉字的字形规范。具体要求是:
1.不写繁体字
指在一般场合下,写规范的简化字,特殊场合,如古籍整理、书法创作、海外或外籍人士题字等等除外。现行汉字的正字是规范的简化字,以1986年国家语文工作委员等单位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为标准。1977年公布的第二批简化字已经被废除,在公共场合应停止使用,同时,也不要乱造简化字。近来一些人热衷于写繁体字,造成汉字书写的混乱。这是因为,第一,简化字已经推行了40年,凡50岁以下的人,受的都是简化字教育,写繁体字是一种扬短避长的自我勉强行为,当然不如写了几十年的简化字熟练和顺手,写错别字的现象便随之大量增加。第二,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二者也决不是两种对立的文字体系,简化字并没有对所有汉字都进行了简化。有些人对此常识并不了解,随意进行繁简转换,出现了许多有辱斯文的笑话。例如,烟台一家糖果厂曾经生产过一种金色锡箔纸包装的元宝形巧克力,包装纸外面写的字是“恭喜发财”。他们不知道“发”字对应的是两个字,一个是“射箭、出发、发出、发财”的“发”,一个是“头髪”的“髪”。生产者用“髪”代“发”,闹出笑话。“慾”和“欲”互相转换也常常出错。这两个字在繁体字系统中根本就是两个字,前者表示“欲望、想要”,是一种心理活动,在词义色彩上属中性;后者则表示“贪慾、慾望”,是贬义词,二者在古文中决不相混。在简化字中,才以“欲”代“慾”,二者合流。繁简字的错误转换,甚至在高等学府也时有出现。例如,有家大学“中文系”的牌子上赫然写着“中文系”,系与系字也犯了繁简转换错误。这种情况,让熟悉简化字的“海内人士”不知所云,让使用繁体字的“海外人士”莫名其妙。
2.不写被淘汰的异体字
凡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淘汰的异体字,都属于不规范汉字,没有特殊需要不应在社会书面交际中使用。
3.不写旧字形
新旧字形的界限以1964年公布的《汉字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本表所收字形为新字形,此前的与此表字形不符的为旧字形。这个字表不仅是印刷字形的规范,同时也是手写体的字形规范。每个汉字的使用者都应该写规范的新字形,不写旧字形。
4.杜绝写错别字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
错字,是指写的不成字的“字”,指随意增简字的笔画、写错字的偏旁部件、写错字形结构,从而造成错字。写错字,大都是由于对汉字的笔画安排和结构形式辨别不清,记忆不准造成的。例如,把“武”字的右偏旁记成“戈”,把“冠”的上面的部件“秃宝盖”记成“宝盖”,把“创”的声符“仓”记成“仑”。另外,《简化字总表》所不载的简笔字都属于错字。
别字,是指不合规范的同音替代字,或叫白字,是指本应写甲字,却写成了与甲字的意义毫不相干的同音的乙字。例如:
刻苦——克苦自暴自弃——自报自弃
不卑不亢——不悲不亢诡辩——鬼辩
贡献——供献英雄辈出——英雄倍出
称心如意——趁心如意布置——部置
有些字不但音近,形也相近,就更易写错,例如:
证券——证卷病入膏肓——病入膏盲
刚愎自用——刚复自用别出心裁——别出心栽
姿态——恣态惩前毖后——惩前毙后
痴心妄想——痴心忘想摧毁——催毁
提纲——题纲焕然一新——换然一新
明辨是非——明辩是非妨碍——防碍
错别字的存在,妨碍人们准确表达思想,影响书面交际,造成对书面意义的误解。误解比不解危害更大。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以形别义的;形体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写了错别字,往往会因一字之差,意义全变。就产生的原因来说,错字与别字不同,错字来源于书写的失误,别字来源于选用字的失误,但从记录语言的功能上来说,二者都违背表达的愿意。由于错别字的存在是人们进行正常的书面交际的障碍,因此,必须避免写错别字,按照规范的正字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字形书写和使用汉字。
如何避免写错字
避免写错字要从两个环节入手,一是构形要素,二是书写要素。构形要素主要指部件,书写要素主要指笔画包括笔形、笔顺和笔画。
1.构形要素的规范
汉字是由数量有限的部件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构成的。从构形层次上来说,部件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正确是两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部件是汉字的构形元素,许多错字都是由于部件的书写错误造成的。特别是因部件形体相近而致错。汉字中有许多形近部件,例如:位——往、这——建、福——裕等,这三组字的左偏旁形体相近,是形近部件;冠——寇的上部偏旁是形近部件;广与厂、日与曰是形近部件。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示字旁”和“衣补旁”“宝盖头”和“秃宝盖。”如,“冠”字上面常被加点,“裕”字常被写成“示字旁”,“初”却常被写成“衣补旁”,“延”字的左偏旁上面常被加点,等等。
要防止将部件安错,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理解汉字的构意和部件的构字功能。例如:“示旁”与“衣补旁”。示,本义是祭祀牌位,因而有“祭祀”与“神灵”的意思,凡从“示”之字皆与祭祀、与“神灵”有关。社,土地神;祟,凶兆出;祠,祭神之地;祝、祷,同神说话;故字皆从示。“衣”,作偏旁皆用其本义。凡与“衣物”有关之字皆从衣不从示。例如,初,本义是“裁衣之始”,故从“衣”。裕,指衣食富足;衬,亵,指贴身的内衣;袜,指“足衣”;襟、袖,皆为衣裳的某部分;故字皆从衣而不从示。
“宝盖头”和“秃宝盖”。“宝盖头”由房屋之形变来,故凡从“宝盖头”者,皆属建筑物或与建筑物有关的字,如“家、宅、宇”等。“富”,屋里有粮仓;字,本义指“产子”,产子必在屋里;宝,家中有玉有贝;宿,止宿之处;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见《说文》),即屋中的奴隶。“秃宝盖”,由蒙头布巾的形象演变而来,本义为覆盖,所从之字皆与帽子、覆盖义有关。如蒙头的“蒙”(古字没有草字头)、以及冕、冒上部所从的部件是古“帽”字,即从“秃宝盖”得义。因此,冠,是一种帽子,上面决不会有点;寇,本义是入“室”抢劫,上面的点决不能丢。
“单立人”与“双立人”。二者虽皆称“人”,却意义迥异。与“行走”有关的字皆从“双立人”,如“行、往、径(指人走的路)、循(顺着走)、御(驾驶马车)”,等等。与“人”有关的字皆丛“单立人”。如“仇、仙、侮、倡、优、傀、儡”等等。
广与厂。广,本义是房屋之形,从广之字皆与房屋有关。如:府(藏文书之处)、厨、庐、庑、廊、废(房屋颓败)、庖,等等。厂,是山崖的“崖”的古字,凡从“厂”之字皆与山崖、山石有关。如:厝(磨刀石)、崖、岸,等等。崖、岸上面的“山”是后加上去的。
部件位置的规范也很重要。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左右、上下、内外三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和其他几种次要的结构形式。在绝大多数汉字中,部件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部件摆放的位置,作为一种区别要素,在汉字体系中并不严密。主要有三种情况。⑴部件摆放位置的不同,构成异体字。在有些汉字中,部件的位置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晰、鹅、群、峰、蛾都有左右、上下两种结构形式,构成意义全同的异体字。⑵部件位置的改换可构成错字。有一些字,其部件的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换;改换了结构形式,就构成了错字。例如,邻、融、鳞,是左右结构,把它们的部件左右调换一下,就会变得不成字;遵,把“寸”拿到最下面,也会成为错字。⑶部件的摆放位置不同,构成记词功能不同的字。在多数情况下,部件摆放的位置则构成区别意义的手段。即,部件的结构样式不同,就构成记词功能不同的两个字。例如:
杏——呆杲——杳旮——旭
旮——旯晰——皙
由于部件的位置区别意义的作用并不严格,因此给汉字的规范书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记忆、书写汉字时,一定要注意部件的摆放位置,防止写错字。
2.书写要素的规范
汉字的书写要素是笔画,笔画有三个要素:笔形、笔数和笔顺。
汉字是由不同笔形的笔画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因此,了解汉字的笔画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笔形。
现在的规范字体是楷书。前面说过楷书的基本笔形共有六种,即点、横、竖、撇、捺、折(、-丨丿乀乙),其他笔画形式都是这六种笔形的变体。有人把捺归入点,因而又有五种之说。又有人把挑(又称提)和竖钩(亅)分出来,因此又有八种之说。其实,挑是横的变体,钩是竖的变体,可以不必分出。
楷书的基本笔形在不同的字里和不同的部位上又有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了的笔形,又叫“发展笔形”,与“基本笔形”相对。掌握了基本笔形及其写法,发展笔形便很容易掌握。
每个规范汉字的笔形是确定的,不能改变,否则就会出现错别字。例如,“天”的末笔是捺,写成折钩就成了“无”;“元”字最后一笔是折钩,写成一个斜点就与“六”分不清了。相同形状的笔画在每个字中的位置是固定的,位置的改换,就成了不同的字,如主——玉、庄——压,点的位置不同,构成不同的字;末——未、士——土,长横短横的不同位置,构成不同的字。可见,汉字笔画与书写规范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其次要了解笔数。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书写时一定要注意不可随意增减笔画,否则就会产生错字。例如:“庆”与“驮”中的“大”字上加一点,便成为错字;“伐”字少写一撇,就成了“代”字。
3.要掌握笔顺
由于绝大多数汉字是由多笔画构成的,所以书写时就存在一个下笔的顺序问题。这个下笔的先后的规则,就叫笔顺。掌握笔顺规则,目的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避免写错字,并使汉字写得均衡漂亮。
笔顺的规则大致有八条
(1)先上后下。如:立、宝、辜、旦
(2)先左后右。如:林、愧、陈、以
(3)先外后内。如:用、匡、闷、匀
(4)先中间后两边。如:办、小、水、承
(5)先外后内再封门。如:圆、回、田、且
(6)先横后竖。如:十、干、井、丰
(7)先撇后捺。如:八、大、入、人
(8)先横后撇。如:厂、左、右、万
汉字的形体多样,因此有些字的笔顺也很特殊,可能有不符合上述规则的情况。在把字写得均衡规范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变通。遵照笔画规则写字,可以把字写得整齐端正。例如“匡”字,先写好外框,内部结构就容易安排了。“丰”字,先把主体位置确定,再从中间穿过,便于把字写得均衡美观。
有些书法家出于某种审美的需要,可以不按笔顺规则书写。但对于一般的汉字书写行为,应尽量遵守笔顺规则。当然,笔顺规则不是绝对的,在书写一些笔画复杂、特殊的汉字时,可以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写着顺手,写出来字形正确、端正就可以。但是,总的运笔规则却是不能违背的。违背运笔规则,写“倒笔画”,就不可能把字写快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