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45670500000010

第10章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2)

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有着超高的专注力,可以说,专注力就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所以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这项能力激发出来,因为,只有聚其精,会其神,孩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想要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知道,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能够很持久的话,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的。父母需要一些方法来训练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1.给孩子一个宁静、整洁的学习空间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那里,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让他们在里面画图、阅读、听音乐。在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之外,不要摆放其他物品,以免他分散注意力。女孩的书桌上也不要放镜子,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2.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样一来,孩子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问父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独立做作业,不要在旁边打扰孩子。

3.多给孩子一些休闲的时间

在放假的时候,父母可以安排一些适合全家休闲的方式,让孩子放松一下心情,这样还可以增进和孩子共处的时光。旅游不一定只去那些风景游乐区,可以在社区活动一下,比如散步、打球、拜访邻居、认识一下周围的环境,甚至还可以逛一下商店、超市或是图书馆。

4.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因素。

5.父母陪孩子学习不可提倡

事实上,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大多数教育专家都不赞成父母陪孩子读书,因为父母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6.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先做一些比较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比较复杂的作业。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口头作业和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7.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父母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或她“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8.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父母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父母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父母在做什么。如果父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许多孩子习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分散注意力的诱因。

9.孩子学习的速度和难度要适中

在每一个年龄段,孩子接受的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量。如果要求孩子的学习速度太快时,孩子肯定会囫囵吞枣。如果速度太慢,孩子的思维就容易懈怠,从而造成开小差、走神。与此同时,如果孩子学习的内容太难,孩子无法真正理解透,学起来就没什么兴趣可言,开小差在所难免。相反,如果孩子学习的内容太简单,孩子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10.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虑

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因此,但凡优秀的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心理安慰师。

孩子不能专心,常常是因为心静不下来,如果父母能够经常带领孩子静坐、瞑想、远望,对于孩子的静心专注会有很大的帮助。

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父母箴言

孩子总喜欢黏着父母,看到父母在做什么他就想做什么,此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得到进步,还可以加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有些父母自己躺在床上看电视,却不准孩子看电视,一味地叫孩子“好好读书”;自己总是看一些报刊杂志,却叫孩子只能看参考书、儿童文学,并要孩子将来上一流大学,这实在是说不过去。要想让孩子用功,父母本身也应该用功才对。当然并不是说非要父母求取“学问”,或阅读一些高难度的书本,只是希望父母也能自我进步、自我要求,而不只是看些周刊、电视连续剧之类的东西。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缺少了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观念,让孩子一个人面对枯燥、难懂的知识,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有影响的。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觉得面对困难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这样孩子就不会厌恶学习。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父母也应该与孩子一起解决,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与孩子一起学习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还小,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实质的认识。当孩子稍微懂事以后,他就会逐渐明白,父母都花费时间来陪自己学习了,这说明学习对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与孩子一起学习,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当父母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遇到的一个个困难以后,就会让孩子觉得困难也是很容易解决的,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时,尽量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学生来看,你是与孩子一起学习知识,而不是去监督孩子学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而且也会影响对父母的感情。

学习的时候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时候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因为,游戏能够引起孩子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并且,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丰富的游戏环境,以及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都是促使孩子运用多种感官的外在条件。有了这些条件,然后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孩子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得到合理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事物,接受各种感官的刺激,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基础。游戏能够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在做游戏时,父母要让他们多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游戏还能够充分启发孩子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看出,游戏的种类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孩子发展智力的广阔天地。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与孩子一起游戏,已经成为父母们教育中的一项必要工作。

但许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自己会玩游戏,孩子喜欢怎么玩就让他怎么玩。于是,就对孩子的游戏漠不关心。甚至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在游戏时会将房间搞得乱七八糟,因此他们非常反对孩子做游戏。父母应该明白,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克鲁普斯卡娅说:“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组织自己,学习研究生活。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游戏,而且应该做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学习的方式之一。忽视或者阻止孩子游戏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的损失是很大的。

与孩子一起游戏,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当孩子的游戏玩伴,是每一个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一个成功的家长既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又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他会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增长知识。这样的父母一定会教育出最棒的孩子。

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需要激发的

父母箴言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开发出更多的潜能,就应该制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情绪化中学得更好,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对孩子说:“来,我教你背一首唐诗吧。”孩子把头一扭就往一边走。这可怎么办呢?不少父母也有这样的经历: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孩子对父母说:“快来看,雪花在跟我玩呢。”吃苹果的时候,孩子对父母说:“这里面放了糖,你知道吗?”

这些情况的发生给了父母以下启示。

1.发挥孩子性情的作用

这给父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孩子都是“性情中人”,他们认识事物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情绪,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带有感情色彩。孩子为什么都喜欢童话故事,道理就在这里。只有让孩子接触感性的东西,他们才能更深切地感觉它,记忆它,理解它,才会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在孩子的心目中,雪花是朋友,是玩伴。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状态,把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过程。

有一个优秀教师给学前班孩子上课,很受欢迎。例如,叫学生发言,他不是靠学生举手再点名,而是准备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上把“发言球”扔出去,嘴里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有的听课的老师不理解,这不是多费一道手续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却没有了强烈的发言兴趣。这种回答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都是情绪化的学习者,教育者不为他们制造一定的情感氛围,就无法激活他们的聪明才智。有些孩子在某个教师的班里很聪明,而到了另一位老师的班里就变傻了,可能奥妙就在这里。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常常使用成人化的方法,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弄得孩子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反过来父母却又埋怨孩子又懒又笨……其实,有很多时候,又懒又笨的恰恰是父母自己。他们对孩子的心理一窍不通,又懒得去研究去学习,还自以为是把成人学习的模式强加给孩子,孩子不愿学习,又去责怪孩子。不客气地说,应该责怪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孩子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孩子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中介的,这是孩子情绪化的另一个特点。在孩子的心目中,任何事物都跟自己的经验有很直接的联系。孩子吃苹果感觉到了甜,他不认为甜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而认为是里面加了糖,这显然是孩子吃奶时加糖的生活经验的反映。

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趣,反映了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父母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关的知识和他本人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样才便于孩子理解,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体验,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且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去认真研究孩子的心理,但是这种事是不做不行的。

3.孩子学习的最佳方法是游戏

专家一致认为,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而不是正规的学习,幼儿园、学前班就是如此,这是非常正确的。可是有些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早学知识、多学知识,认为做游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像成人那样学习是不行的,对孩子来说,害处大于好处,这样的做法等于“强迫”孩子厌学。父母应该明白,游戏本身就是学习,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学到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学不到的。

有些父母可能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只知道玩,一旦上小学进行正规学习不适应怎么办?这也是一种误解。这里不是不准孩子学习,而是主张让孩子在情绪化的氛围中学习,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要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还要使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习惯,更主要的是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同时,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教师也会比较巧妙地自然过渡,不会使孩子进入正规学习的时候过于突然和生硬。

如果把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人为地把知识学习和游戏割离开来,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让两者互相隔绝,一个极端是“傻学”,另一个极端是“傻玩”,孩子就会在这两个极端来回摇摆,结果自然是学得死板,玩得无味。

有些父母和老师以为“带着孩子玩很容易”,而“教孩子学习很困难。”这也是不正确的认识。设计一个知识含量高的游戏才是极其困难的,需要很强的创新能力,而拿着书本照本宣科,当个教书的机器,则是比较容易的。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能够喜欢学习,首先就要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情绪化中学习,这样就会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孩子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培养

父母箴言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说把这个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今后的发展了。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与奠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主要教育什么呢?从总体来说,孩子成长发育的各个方面都是教育的内容,道德品质、智力发展、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这些父母都必须不同程度地担负起教育责任,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艺和强训练的教养理念一统天下。“技多不压身”的古训在现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强大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