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45670500000020

第20章 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1)

现在的父母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才可以运动”,父母的这一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体育锻炼,也影响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为了孩子的身体,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应该让孩子做一些有益于身体的体育运动。

让孩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父母箴言

近几年来,不管是孩子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还是孩子的爆发力、力量等方面的素质,都呈现出了全面下降的趋势。这些都说明了孩子体育运动的缺乏,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对体育的态度。

看看现在的孩子,肥胖的孩子普遍增多,孩子的肺活量下降,近视发生率也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加大,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在下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孩子缺乏体育运动。

有的父母说,孩子天生就喜欢安静,不喜欢运动。其实,很少有孩子天生排斥运动的,孩子们的天性中总是充满了活泼好动的因子。那些不爱动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是安静的,是因为父母把他们好动的因子全部扼杀在了胚胎之中。看一下以下几个例子,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运动。

玲玲的爸爸在设计院工作,是设计院的主要工作人员。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所以,当玲玲出生之后,爸爸就对玲玲百般呵护,生怕女儿像自己一样文文弱弱的。穿衣戴帽是春捂秋也捂,平时的饮食也是添脂又加钙。然而,在父母如此精心“喂养”下的玲玲却一点都没有让父母省心。该病的还是病,康复起来比别的孩子还要慢得多……

虽然说不能排除玲玲的多病有体质方面的遗传因素,但是,玲玲父母的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要知道,如果能够吃饱穿暖就能健康无忧、远离疾病的话,那么,人的健康来得也太容易了。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过度保护,反而剥夺了玲玲锻炼的机会,削弱了她与生俱来的抗病能力。如果玲玲的父母能够让玲玲坚持做一些体育锻炼的话,可能会比这样的情况要好得多。

别看小强才刚上小学,小眼镜可就已经戴上了。这眼镜可不是白带的,小强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博士”了。有一些连老师都不一定知道的知识,小强说起来却滔滔不绝。当他上了小学之后,每一次知识竞赛他都参加,而且每次都能够获得大奖,连老师们都戏称他是“竞赛专业户”。但是,每次竞赛都不缺席的“竞赛专业户”却主动放弃了一次竞赛。那一次的体育竞赛,小强本来是很想参加的,可是妈妈却不同意,因为小强没有时间参加赛前训练。老师在做小强妈妈的工作时,妈妈解释说:“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为的就是去参加一个什么体育比赛,有这个必要吗?再说了,就是拿了名次又能怎么样?我家小强的时间很紧,就算是有多余的时间,我还想让他多学一点东西。”见小强的妈妈那么坚持,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叹气作罢。

显然,小强的妈妈是把让小强“多学些东西”局限在了“书本知识”的范围内了,她认为体育没有什么重要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学习。小强妈妈的这种观点是很多父母都有的一种,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

亮亮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放在孩子堆里,丝毫不显眼,也不会让人多看两眼。但是亮亮却非常想让同学们注意到自己,然而同学们似乎都不太愿意理他。亮亮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地位,所以同学们才会不想理他。于是,他觉得自己必须得争取一点地位。然而,怎么去争呢?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能说太差,但是也只是在中等徘徊,至于艺术方面,他又没什么天赋。为此,亮亮十分苦恼。看着亮亮苦恼的样子,爸爸说:“亮亮,虽然你没有什么天赋,但是你可以练体育,你看你手长脚长的,不就是一个练体育的料吗?从明天开始,爸爸陪你一起晨跑!”亮亮听了,觉得爸爸说的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亮亮开始了体育锻炼。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体育比赛中,亮亮获得了长跑第一名。这个名次还挺管用,刚从场上下来,同学们就把他围了起来。亮亮的感觉可好了,从此,他做什么都有劲,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

其实,亮亮要的只是一种赢的感觉,这是小孩子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很多体育运动都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感觉。这里,亮亮的爸爸给亮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试想,如果爸爸对亮亮的苦恼视而不见的话,如果爸爸不陪亮亮晨跑的话,可能亮亮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了。所以,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有很多父母都不太清楚体育的意义,他们只看到了“体”字,而没发现“育”字。他们认识,体育就是强身健体。其实,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从智力上讲,体育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生理刺激,对孩子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智力之外,体育的意义更为深远和神奇,体育比赛可以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体育对抗可以培养孩子勇敢精神;团体项目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协作;耐力项目可以锻炼孩子坚忍不拔……

在体育活动中,孩子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在这样多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孩子的社会化进行也能得到有力的推进。智力、心理、品质、社会化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家长最为关心的孩子的素质,而在体育里面,都能找到它们的因子。

体育锻炼是孩子终身的事情,正像智力开发有一个关键期一样,体质潜能开发也有一个最佳期。根据儿童身体发育专家的研究,4岁是开始体质潜能开发训练的最佳年龄,4至12岁是实施该训练的最佳时间段。所以,父母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而不是扼杀孩子的兴趣。

运动是孩子最好的活动

父母箴言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最好的活动。不管是孩子的健康、发育还是感觉综合系统,或是孩子品质的形成,这些都和孩子的运动有着紧密的关系。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孩子的运动能力也是和谐发展的,缺漏哪一方面都会使运动能力乃至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运动对于孩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开发运动潜能。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最好的活动。

1.运动有助于孩子的发育与健康

运动器官由骨骼、关节、肌肉(骨骼肌)所组成,肌肉收缩时带动关节及骨骼完成一定的动作。每一种身体动作都是多块肌肉协同活动的结果,有一些肌肉收缩,有一些肌肉舒张,相互配合形成运动过程。所有运动都受神经系统支配,都处于脑的调节之下,脊椎、脑干、小脑、大脑均参与运动的调节和控制。大脑的运动指令,还需要大脑感觉中枢的配合,以感觉到的信息作为参照而决定运动的位置、力度、速度和力量。大脑中运动功能区和感觉功能区,遍及顶叶、颞叶、枕叶以及前联合后联合的有关部位。运动能力发展正常,表明大脑的发育是健康的,这样运动状况就成了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外部标志。

运动有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运动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在大脑和神经系统调节下,参与运动过程。运动需要能量、氧气,运动也加速了新陈代谢,运动的过程中,使骨骼肌肉和多系统多器官都得到了锻炼。科学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减少疾病运动有助于心理健康。运动能够使孩子获得活动身体的满足,使孩子精力充沛,情绪愉快,而良好的情绪又有助于身体健康。

经常运动,大脑运动中枢对身体运动信息的加工迅速,反应敏捷、协调,具有躲闪的能力与速度,这类孩子往往比笨手笨脚的孩子更能预测、避免、躲闪危险情境,更有助于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2.运动有助于孩子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

“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学者艾瑞丝于1972年提出来的,意指人脑有把多种感觉信息统合起来,对刺激做出协调反应的能力。只有经过感觉统合,各个感觉系统才能自如、默契的互相配合,身心才能平衡发展。

脑科学研究表明,激活脑细胞活动的最初刺激是感觉信息,因为初生婴儿的感觉已经开始工作,只是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统合和协调的能力尚需经过无数次丰富的“感觉学习”和知觉经验的积累,才能得到发展。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内,婴儿的感觉信息贫乏或不全面(没有使所有感官都得到刺激),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严重时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行为改变,导致了“感觉统合”的失调。

在所有的感觉系统中,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的皮肤,每天都有大量的触觉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到大脑。触觉协调能力正常的孩子,其脑干会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和过滤,次要信息被压抑,主要信息才会传到大脑。触觉协调能力不足的孩子易产生触觉敏感(防御性过强)或触觉迟钝(防御太弱)。触觉敏感者,事无巨细的触觉信息均传至大脑,均需要做出反应,引起大脑的动荡和行为的多动,分散注意力,影响大脑对主要信息的加工,就会影响学习。多动症一般都产生于触觉敏感的孩子。触觉迟钝者,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学习能力也很难发展。在开放的自然状态的养育方式中,并不缺少触觉协调能力的学习,如玩沙,玩水,在泥地上爬行,在草地上打滚,都有不同的触觉感受。但是,在当今的都市里,由于生活空间变小,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以及自然锻炼的环境都严重不足,一些十多年前孩子能够享受的活动,现在渐渐消失了,住在高楼居室内的孩子,连晒太阳、吹风的机会也很少了。提倡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提倡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接触不同客体,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索,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还因为这些活动,提供给孩子许多触觉协凋性以及其他感觉运动学习的机会。

如果因为开发智力潜能而忽视感觉运动学习,父母和孩子都将为此付出代价。3岁前的孩子不能进行“秀才”式的培养,要把科学的运动放在首位,至于其他事,留待于未来培养也不迟。

3.运动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速度、肌肉的耐力,处理事情的独立意识和技能;运动使孩子的行为变得主动、勤快、灵活、细心、果断、敢于探索;运动使孩子的体能得到释放而使情绪舒畅;孩子的许多运动是与小伙伴或亲人、师生共同进行的;有玩伴的运动可以使孩子变得随和与合群。上述身体素质与行为,都与个性品质培养的目标高度一致。

个性中的气质特点的可塑性是最小的,但在孩子两岁以前通过运动改变或部分改变原本的气质特点是完全可能的。例如一个生性胆怯的孩子,经常有机会让他在安全适量的运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可以使他变得活泼开朗一些,但是,如果剥夺孩子的运动,比如过多地把孩子放在车里或抱在手上,那么胆怯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的退缩、忧郁。

孩子的健康在于运动

父母箴言

所有的父母都极其关注孩子的健康,也会从各个方面让孩子保持健康。但是,有的父母却忽略了让孩子保持健康的最基本的一项措施,那就是运动。孩子的健康在于运动,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有健康可言。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视,也会从各个方面为孩子的健康打基础,而父母的侧重点一般都是放在了饮食和保健品上。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生病,总会给孩子买一些牛乳之类的保健品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而运动,这项增加孩子抗病能力的最佳方法却被父母们一直忽视。这种现象可能跟一些教育观念有关,父母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文文静静的,不要太调皮。其实,父母不知道的是,不管是文静的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他们都需要运动。要知道,让孩子多做运动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还对孩子增强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帮助。所以说,父母不发展甚至是限制孩子去运动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运动能够强化孩子肌体的功能

强化心脏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孩子的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增强肌肉

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下列锻炼方式能增强胳膊和腿部的肌肉:跳绳、游泳、跑步、骑车和单排轮滑。

增加柔韧性

众所周知,孩子比成人敏捷。孩子能将四肢弯曲到成人所不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就开始锻炼的人,长大后仍然能够保持柔韧性的原因。

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在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

2.锻炼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的孩子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

相对而言,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诸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还能在锻炼和休息时提高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为了帮助孩子达到平衡,应该经常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最好是能全家一起进行的运动。

3.锻炼使孩子更愉快、更兴奋

这是由于在锻炼的时候,孩子的体内能分泌内啡肽的关系。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锻炼时全身的含氧量增加,也会使人精神饱满、感觉灵敏。所以,锻炼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而且使人心情愉快。

4.让孩子参加适合孩子的活动

适合于孩子的活动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成熟程度与准备情况。从孩子开始走路起,就要鼓励孩子尝试各种能促进基本运动技能开发的活动,如跑、平衡、跳、踢、扔、抓。由于孩子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所以要经常改变活动形式,使活动具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六岁前,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所以父母不要让他们参加任何整体性运动,而六岁后的孩子,长得更加成熟,运动技能也更加全面,所以能够学习越来越难的技能和参加更激烈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将孩子的活动项目限制在有组织的团队运动或游戏中。非组织性的游戏同样是很好的选择,简单的有走路和钓鱼等,复杂的有跳舞和武术等。

5.锻炼孩子的体能

鼓励孩子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20分钟。判断锻炼强度的一个简便方法是说话或唱歌,如果孩子一边锻炼,还能一边说话或唱歌,那么即使听上去话语是气喘吁吁的,也表示运动强度是合适的。

6.孩子的安全锻炼措施

运动虽然能锻炼孩子的身体,但运动时的稍不注意也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为了确保孩子锻炼时的安全,父母必须了解和做好一些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