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地选择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孩子能力不同,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决定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需要很好地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倾向,了解孩子在平时哪一方面有“兴奋点”和“天分”。然后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选择、确定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培养,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特长成为成功的动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其次,要避免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如果想要让孩子形成某种特长,就必须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不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要先启发,然后培养其兴趣,不能硬逼着孩子去练字、画画、弹琴等。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强迫、命令,甚至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那么其结果只会是扼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父母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当孩子开始学某一种乐器时,一些父母往往会拔苗助长、望子成龙心切,人为地给孩子加强“学习力度”,以“考级”、“获奖”或“获得众人较高的评价”来检验孩子学习乐器的水平,人为地给孩子加重了负担,从而使孩子感到苦不堪言而兴趣顿减甚至丧失了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孩子没有了兴趣,将学习乐器当作苦差,唯恐逃之不及时,则乐器是很难学好的,且失去了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初衷。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培养孩子的特长需要“量体裁衣”。
一位小学教师汪老师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从4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小学四年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位汪老师曾对记者说:“回忆这6年孩子学钢琴的经历,那真是一段辛酸史。”
女儿当初学习钢琴的时候,汪老师只想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缺憾,并没有想过非要让她成为一名钢琴家。
开始女儿还对钢琴有点兴趣,但上小学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对钢琴产生了厌倦情绪。每当汪老师催促女儿练琴时,女儿总是表现出烦躁和不满的表情,甚至怨恨母亲。
有一次,女儿练琴时还差一根手指的指法没有练,汪老师就批评女儿,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说:“干脆把这根手指砍掉算了!妈妈,我不想活了。”
“现在我才知道,女儿并不适合学钢琴。”汪老师说,“作为一名家长,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失败。”
事实上,像汪老师这样培养孩子特长的失败经历,许多家长都经历过。他们并没有真正发现孩子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为孩子培养特长。
汪老师的女儿停止学钢琴已经快两年了。汪老师感慨地说:“大人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应该人为地为孩子造一个特长。现在,经过四五年前给孩子疯狂报各种特长班的白热期,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都少了几许盲目,多了几分理智。”
本来不喜欢音乐,非要让孩子学琴;本来嗓子不好,非要让孩子学唱歌;本来喜欢美术,非要让孩子学习跆拳道。这种逆着孩子兴趣而培养特长的方式,最终会遭受失败。
薇薇今年10岁,但她已经有6年的武龄了。她妈妈告诉记者,培养孩子的特长必须“量体裁衣”,当初她本来想让薇薇学钢琴,后来发现孩子爱蹦爱跳,对武术很着迷。于是,她改了主意,让薇薇学武术。现在,薇薇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她很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练武术,薇薇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和胆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总之,孩子特长的培养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培养孩子特长的手段应是鼓励、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春风化雨的诱导,而不是强迫压制。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箴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在这方面比别人差,可能在另一方面要强过别人,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成功,而是发现。
玫瑰园里生长着许多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绿玫瑰、紫玫瑰、白玫瑰,还有一株黑玫瑰。玫瑰们都瞧不起这株黑玫瑰,鄙夷地说:“黑不溜秋的,像个丑八怪!怎么配生长在我们中间!”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还是坚强地生活下来。不仅枝繁叶茂,而且花朵开得十分出色。“哼!丑八怪。”同伴们都嗤之以鼻,连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园丁陪着一位植物学家到玫瑰园里参观。植物学家在众多的玫瑰中间看了又看,忽然发现了这株黑玫瑰,惊喜地叫起来:“黑玫瑰!这是旷世稀有的品种!”植物学家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这个珍贵品种,便以重金购买了这株黑玫瑰。
黑玫瑰离开了玫瑰园,然而玫瑰们却因为它们中间没有了这个“丑八怪”而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有些孩子虽然功课不好,但对音乐却有敏锐的感觉,在听过两三次后,就能将一首歌的词曲印入脑中,唱出来的曲调正确,歌声动听。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应当认同他在音乐上的天分,赞美他歌唱得好听。这样,本来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孩子,就会一下子恢复信心,不仅是唱歌,对读书也会产生兴趣。
有一位父亲在这方面有过成功的探索。
他的儿子不但对课本失去兴趣,而且产生了逆反心理,他想出了种种办法全部无效。
他控制住恼怒、羞愧、焦躁、失望,冷静分析了这孩子,结论是,儿子学习不好,并非智力因素,而是失去兴趣,没有动力。人生没有实验室,儿子只有这一个,放弃是不应该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该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可是,从哪下手呢?
一天,好似出现了奇迹,太阳升起在“西方”——儿子坐下看书了,已经有两个小时了!他忍不住了,从儿子身后一看,啊,不是外语,不是代数,而是出自父亲书架上的一本关于古钱币的小读本!
“爸,这书真有意思,古钱这么有意思,真没想到!”
他心一动,既然儿子对这个有兴趣,就侧面进攻,从这里下手。于是,父亲给他讲了几个关于古钱的趣事。父子俩舒畅地对话了,这本小书,竟让儿子看出了大概,看来兴趣这玩意儿挺灵。
儿子过生日,父亲说:“爸爸送你点礼物。”
“钢笔?”
“不是。”
“反正是笔记本、作文选什么的。”儿子竟不怎么理他。
他把拳头一展,“啊,古币!”儿子一把抢去,往桌子上一抛,三枚黑中有黄的“孔方兄”愉快地旋转着。可能是心情好的缘故,儿子在月考时,成绩竟上升了一点。
以后,他有意给儿子一点零用钱。儿子攒着,算着,买回一枚一枚铜钱,也买了几本书。儿子对古钱已经痴迷了。
渐渐地,儿子开始看课内书了。虽然慢,但能看出来,儿子成绩在上升,甚至有几次儿子埋怨父亲不会给他讲题。
一天,他问:“怎么不问我古钱了?”
“爸爸,你说,我这样考大学赶趟吗?”他自然是一番道理和一些名人的学习故事。儿子托着胖脸蛋,一副大战就要打响前指挥员的样子,使劲地说:“我要考大学!我要学古钱!”
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这个开始学习最差的学生,到高三时终于成为班级的头名。最后终于考入了重点大学历史系。
这位父亲发掘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创造了有利于他发展的适宜环境。孩子在古钱的痴迷之中,重新获得了信心、乐趣,重新回到课内书中,并主动说要考大学,最后真的考上大学。
如果父亲不是因势利导,而是严厉责备、无情否定,那么,孩子是否会成功?
每个家长都应当相信,学习成绩不好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父母,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非常平凡,我们也能发现他四射的魅力,他的闪光点。赏识孩子是一种非常艺术的教育手段,用得好,就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赏识孩子,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理由,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寻回自己的自信。父母的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你不笨”、“你挺棒的”这些话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并不大。只有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2.赏识孩子,应体现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