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中外帝王
45786400000016

第16章 蜀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公元221年-公元223年在位,字玄德,汉景帝之于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性情仁厚,善于计谦,皇族意识很强。是蜀汉的创建人,在位三年,关心群众庆苦,与民生息。病逝,终年63岁,葬地不明。谥号昭烈帝。

刘备托孤之谜

章武三年舂,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急召诸葛亮等重臣来到自己身边,准备托孤之事。

古人托孤,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托得好,帝业得以延续;托得不好,江山易主。刘备虽名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但到他这一代时,家境已败落到“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的地步。几,卜年惨淡经营,刘备在军阀林立的混乱局面中立住了脚,三分天下有其一,在他花甲之年登上了帝王的宝座。而今大业未成,又遭挫败,自己却将撒手人间,刘备当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受。此时,刘备之子刘禅已有17岁,论年龄,不算年幼,但刘禅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俗称“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对于儿子的德才,刘备自然心中有数,不可指望独撑局面,必须要有人加以辅佐。然而此时,与刘备情同手足的关羽、张飞先后去世,遍观蜀中,唯有诸葛亮是可寄托之人。

刘备与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始到托孤止,他们的君臣关系被传为千古佳话,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成为历朝历代效法的楷模。刘备对诸葛亮,先是降格以求,后是施之于重任;诸葛亮于刘备,不仅仅在于他的竭尽禅思,屡建奇功,更在于他对于刘备的忠心耿耿。正是基于对诸葛亮的深刻了解,刘备才把辅佐刘禅的大任交与了诸葛亮。

然而,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却引起人们许多猜测。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说,这是刘备故意考验诸葛亮的话,意即刘备临终时,仍不能对诸葛亮百分之百的放心。这就是所谓的刘备托孤之谜。有的人在描述这段历史时,甚至不惜添油加醋,说诸葛亮听了这番话,诚惶诚恐,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跪在地上,直到把头都磕破了,才赢得刘备的信任。

究其托孤所言的真意已随故人而去,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的揣测与遐思。

刘备葬墓之谜

有一伙盗墓贼,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来到刘备的墓地,打洞进入墓室内,眼前的情景使他们目瞪口呆:只见墓室内灯火辉煌,刘备正在与关羽下棋,张飞站在一旁观战,10名武士侍立一侧。死于五六百年以前的这三位英雄竟然还在这地下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盗墓贼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武士赐给这些盗墓贼玉带和琼浆。盗墓贼喝了琼浆,系上玉带,连滚带爬地出了墓洞,他们身子刚出墓口,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再看自己身上的玉带竟然变成了一条大毒蛇死死地缠住了腰,喝到嘴里的琼浆也变成了胶粘住了嘴,张也张不开。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就再也没有人敢向刘备墓动手了。这个传说说明刘备墓肯定埋有奇珍异宝,而且有严密的防盗措施。而刘备墓到底在何处呢?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先来看看史书的记载: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到了白帝城。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认为刘备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为上述的史料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蜀汉的观阉令史(从事文献档案管理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在今天的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过去杂草丛生的墓地被泥土夯筑得更高了,墓上种满了小小的翠柏,墓地周围也被青石条围护了一米多高,显得尊贵,有皇家气派。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些砖位于刘备墓的封土边缘约30厘米的深处。砖的颜色与泥土近似,但质地很坚硬,砖的一侧长边上镂刻着花纹,与成都平原常见的东汉砖非常近似,是当时专为修建墓室烧制的。这些也都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一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驳斥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关于刘备尸体运回成都的记载。刘备死于农历的四月,对于四川来说,这是烈日炎炎、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白帝城(今天奉节)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岖的山路,仅单行也得需要30多天时间。如果花这么长的时间把刘备的尸体运到成都,按当时的尸体保护技术,要使尸体不腐烂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很好的尸体保鲜技术。

刘备墓顶侧,有几个六七米的盗洞,这些可能都是盗墓贼“光顾”后的痕迹。沿着洞口往下观察,全是一层三合土一层黄泥土夯筑起来的,靠近坟的地方还曾发现一块数十吨重的灌县石。这座皇坟总面积达100多亩,全是由石灰、黄泥和这种灌县石等混合物夯筑而成,由于墓建筑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坟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蚂蚁蚊虫之类的东西。尽管他出身贫寒,但自认是皇室后裔,所以,刘备还是不能摆脱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影响。按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用于修筑帝王的陵墓。刘备在位三年,尽管与魏、吴两国战争不断,但仍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建坟墓。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哪来那么多本地没有的黄泥?那么巨大的石头又是怎样从数百里之外的地方运到莲花村的?这些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因为没有很好的尸体保护技术,刘备的尸体不能运到成都安葬,而彭山牧马乡莲花村离成都骑马也就半天的时间,难道刘备的尸体运到莲花村就不会腐烂吗?这个无法解答的疑问又使人们想到了传说中刘备埋葬奉节的说法。刘备是一个乱世之君,为了防止盗墓,刘备出殡时是四路同时进行,目的是迷惑那些企图盗墓的人。

刘备到底身葬何处至今不明,只有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所以这个问题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