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场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的奴隶制非常发达,成千上万的战俘和无力偿还债务的人沦为终身奴隶,成年累月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就使大批的自由民从生产中摆脱出来,成为无业游民。他们的地位次于元老贵族和执政官,但却高出奴隶许多,是有选举权的全权公民。在奴隶们频频起义,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他们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执政官不惜用国家的钱财养活他们,还用各种热闹的、粗野的,甚至是血腥的“娱乐”来取悦他们。他们在共和制末期,仅罗马本城就有30万人之多。罗马的角斗场就是供这些游民和奴隶主及骑士阶层享用的。
角斗场又叫圆剧场,出现于罗马共和末期,其平面多为椭圆形。罗马时期的角斗场保留至今的尚有数十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罗马市中心东南的大斗兽场。它是为纪念罗马帝国铁达石皇帝征服耶路撒冷而建造的。相传当时俘获了大量的奴隶,就役使他们建造这座斗兽场。公元82年建筑物落成时,曾进行过壮观的“开幕式”,三千多奴隶被迫在此“表演”并惨死。
古罗马大斗兽场又叫科洛西姆斗兽场。椭圆形平面的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观众席共有60排大理石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从下到上分别为元首、元教、元老、贵族、骑士和平民设置,各区之间用围墙加以分隔,其中元首、主教坐的“荣誉区”比“表演区”高出50多米,安全措施十分严密。整个斗兽场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观众区设有环廊,供观众通告和休息之用,外围环廊供后排观众使用,内圈环廊供前排观众使用。楼梯安排在放射形的墙垣之间,分别通达观众席各区,人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出入口和楼梯都有编号,观众按号入座。斗兽场下面有地下室,供角斗士逗留和关闭野兽之用。地下室里还有排水设施。这样一个可容纳观众5~8万人的大角斗场,空间关系十分复杂,其巧妙的设计使观众的聚散显得井井有条。罗马斗兽场总高48.5米,上下分为四层,下三层每层由80个拱券组成,券洞阔6.8米,显得开朗明快。第二、三层的每个券洞口都置有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像,轮廓明确,可惜雕刻得不太精细。顶上一层为实墙,系公元三世纪所加。椭圆形建筑的光影富于变化,充分已现了几何形体的单纯性,浑然而无始终,突出了斗兽场的庞大和完整。
建筑全部用混凝土、灰华石、凝灰石、浮石建造,部位不同用料也不同。观众席依托在底层七圈柱墩上,采用了筒形拱、交叉拱、环形拱、放射形拱的技术,结构体系完整统一。柱子墙身全部用大理石垒砌、坚固异常,虽经两千年的风雨剥蚀,整个结构仍十分坚固。
古罗马大斗兽场设计得科学合理,在建筑的功能、形式和结构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代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它的基本型制成为现代体育场的雏形。
公共浴场=俱乐部
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十分发达,不仅数量多,而且容量大。公共建筑有剧场、赛车场、角斗场、神庙广场和公共浴场。古罗马时期的公共浴场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浴池不是一个概念。它不仅比现代的公共浴室大得多,而且是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场所出现的。早在罗马共和制时期,城市里就仿照希腊晚期的榜样,建造公共浴场。后来,又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出厅、交谊室、商店等公共建筑组织在浴场里,形成一个用途广泛的建造群体,除了入浴以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会朋友、观看演出、聚会演讲、谈生意、饮食购物,甚至参加体育活动。它在功能上更接近于今天的俱乐部。古罗马帝国在公共三世纪达到鼎盛时期,仅在罗马城内就有11所大型浴场,800余所中小型浴场。其中卡拉卡拉大浴场是当时最庞大的一个。
浴场座落在一片广阔的土地上,地基高出地面6米多,矩形平面,长宽分别为575米和363米,共占地20多万平方米。整个浴场分为两部分,即外围及两侧的建筑物和主体建筑物。
外围及两侧的建筑主要包括商店、演讲厅、图书馆、运动场和水库。浴池的入口朝着东北方向,商店位于前沿,因为浴池内外地势有高差,所以临街的一面有两层,而对内的一面是一层。两侧接在店面之后的是演讲厅和图书馆,后部是运动场,它的看台后面是水库,能储水33000立方米。闻名于世的罗马石砌输水道将水从很远的地方引入水库中,再用铅管送到各个浴池中去。
主体建筑物非常宏大,长216米,宽122米,可同时容纳1600人洗浴。浴场中央地段的中轴线上从北往南依次排列着冷水浴池、温水浴大厅和热水浴大厅。其中冷水浴池占据了整个露天的院子,两侧则完全对称地布置着一套更衣室、洗濯室、按摩室、蒸汽室和散步的院子。辅助用房设在地下室,在整个浴场的入口方向一致。主体建筑物的四个出入口也朝着东北方向,以便那些急于洗浴的人们能顺利地找到他们想要进入的浴池。
主体建筑的结构十分合理。温水浴大厅是它们的核心,平面呈长方形,长约56米,宽约24米。热水浴大厅平面呈圆形,采用穹顶,穹顶直径35米,在罗马极为少见。其屋顶是由混凝土浇注的十字交叉穹顶,穹顶的重量集中在八根大的石柱上,每根石柱直经达1.63米,高11,58米。在穹顶的底部开了很大的高侧窗,使整个大厅有直接而充足的天然照明。
浴场有集中供暖。每到冬季,地下室里就开始生火烧水,与整个建筑物相连通的烟道和水管把热烟和热水输送到各个部位。浴场的地板,墙体,甚至顶顶都布满了管道。热水浴大厅的穹顶底部开有一周窗子,以排放雾气。
共和制时期,各种房间按功能需要安排,所以布局不可能相互对称。帝国时期,把各种辅助设施都设在地下室,地面上的布置逐渐趋向对称,并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是卡拉卡拉大浴场最主要的建筑成就。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三个大厅贯穿在中央轴线上,两侧的更衣室等附属建筑组成横轴线。主要的横纵轴线相交在最大的温水浴大厅,使它成为空间开阖的中心建筑。轴线上,各种用途的大厅紧凑相联,不同形状的拱顶和穹顶造成大厅的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化,整个浴场的内部空间显得流转贯通,变化万千。这主要是摆脱了以往的承重墙和形成了各种拱顶的平衡体系的结果。从万神庙到卡拉卡拉大浴场,从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可以看到结构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建筑的空间艺术,空间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被大大提高了。
浴场的内部装饰富丽堂皇,穹顶、地面、墙壁上镶着玻璃马赛克,四周墙壁下部铺着大理石板,上部画着壁画。壁龛里陈设着雕像,靠墙的装饰性柱子的柱头也有雕像。
古罗马卡拉卡拉大浴场是古代西方最宏大的公共建筑,标志着古罗马建筑已经走向成熟期,对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型公共建筑有着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