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公元前507~?),姓卜名商,子夏是其字。卫人,或说是晋国温人。比孔子小44岁,幼年时家贫穷,但他努力学习,因此《论语·子张》记载他“博学而笃志”,即学识渊博,为人笃实。他是孔门弟子中文学类的高足(《论语·先进》)。子夏又崇尚武勇《孟子·公孙丑上》,把他与不畏强暴不受侮辱的北宫黝相提并论。他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任过鲁国的“莒父宰”,即今山东高密县东南的地方长官。孔子死后他在魏的西河讲学。
他对礼节仪式十分熟悉,对古代文献典籍也很重视,并善于讲解,尤其是对《诗》《书》和《春秋》。《后汉书·徐防传》说子夏是解释儒家经典的章句之学的首倡者。因此他对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继承和传授有特殊的贡献。
关于子夏一派没有列入儒家八派的原因,郭沫若认为:“这是韩非承认法家出于子夏,也就是自己的祖宗,故把他从儒家中剔除了”(《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由此看来,子夏的思想在思想史上确有其重要地位,他是由儒家向法家转化的过渡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