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5868400000026

第26章 宋明理学的形成和流派

理学的形成与宋代重视教育。大力兴办书院和学校也有关系。当然,理学的产生,除了适应统治者需要和兴办书院和学校之外,还有其内在条件。首先是义理之学的盛行,宋明理学是以对儒家经典《六经》,特别是以《四书》的义理的研究为特点的一种学说,它强调义理之学,所以川理学。从西汉到隋唐,对《六经》的训诂之学很盛行。到宋代,训诂之学衰落了,而比较强调经文的义理,这种重视义理的倾向,在唐朝韩愈和他的学生李翱治学时就已开始了。宋代不少学者对《六经》注疏开始怀疑,继欧阳修对《十翼》为孔子所作提出怀疑以后,朱熹怀疑《诗序》,并在《诗集传》中删去了《小序》,说明义理之学已不太重视《六经》,而比较重视《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由重视《六经》到重视《四书》的转变,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以儒学为主体的思想学说。它不仅在本体论方面走上了一条儒、释、道三种思想体系互相汲取和融合的道路,而且在认识论、人性论、性理修养和范畴使用等方面,也都汲取了佛学和道学不少东西。也正因为这样,宋明理学才成为一个思辨性较强,而又集古代唯心主义之大成的体系。

宋明理学有多种流派,其主要的是濂、关、洛、闽四派。濂学以周敦颐为代表,周敦颐居道州营(今湖南道县)濂溪,故名濂学。关学以张载为代表,因张载讲学关中(古代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故称关学。洛学,以程颢、程颐为代表,因为二程为洛阳人,所以称洛学。闽学,以朱熹曾侨居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福建别称闽,故称闽学。还有陆学与王学,即陆九渊为代表的学派和王守仁为代表的学派。

在宋明时期,理学是主流。但也存在着对理学批判的思潮。比如永康之学的代表陈亮,永嘉之学的代表叶适,他们属功利主义学派,主要从政治上批判理学,但在哲学上造诣不深。明代的王廷相继承张载的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哲学,以“气本”论在哲学上批判理学。

宋明理学的发展,太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开创阶段;奠基阶段;集大成阶段;解体阶段;批判和总结阶段。

明末清初,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孙奇逢、李颐等为代表。我们把他们放在下一编清代儒家里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