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5868700000048

第48章 张瑞图

书史曾以“北董南张”来形容明代书坛的两位巨擘。“北董”指的是北方的董其昌,“南张”则是指南方的张瑞图。

张瑞图(1570~1640年?),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殿试第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年轻的张瑞图思想敏锐、敢说敢为,当众人对孔夫子顶礼膜拜的时候,他却在会试策论中非议孔圣人,成为当时远近轰动的“悖举”。由于科举成绩十分优异,他由一名普通的读书人进入了明代统治阶层。

从政治生涯和做人的角度上看,身在宦海的张瑞图,是典型的失败者形象。当宦官魏忠贤实行酷政,民怨鼎沸的时候,身为朝廷重臣的张瑞图卑躬屈膝,无胆识、无作为,甚至为魏忠贤生祠书写碑文,歌功颂德,以求自身荣耀。这种失节行为为后人所痛恨,成为后代认识史上的一个反面人物。

如果按“人品即书品”的观念权衡,张瑞图的书法也在不齿之列。然而在书法艺术上,张瑞图卓然成为明代大家。他自立门户,是一个成功的开拓者,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大家。

张瑞图传世作品以楷、行、草书为主。他的楷书取法钟繇,特别是小楷,用笔、结体都率意而为,没有一丝雕饰痕迹。在古朴稚拙之中表达旷放散淡的情趣。他十分注意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笔势的协调。张瑞图自称“以行为楷”。

在楷书的基础上作行书,张瑞图进行更为随意的自然发挥。他用偏锋扁毫,直入平出,挥霍斩截、利落干脆。在结体上亦取横势,左右高低错落,有意不求匀称。字形大小相问,兴趣盎然,完全是一副粗头乱服、漫不经心的样子,然而又显得那么蕴藉含蓄,达到了极其自由和随心所欲的境界。

草书是张瑞图的强项,他的大幅立轴,险峻凌厉、墨色淋漓,大有铺天盖地之势,犷悍无比。其用笔迅疾纯熟、铮铮有力,线条盘旋跳荡,凡至转折处则翻转笔锋,出以锐角。在章法上尽量缩短字距,把一行字贯串成一条气韵不断的线条结构。同肘拉开行距,使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序列更为清晰。

清代书法家梁献评道:“涨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从张瑞图的行草作品上看,难以准确地说出他的师承关系,后人在评述时也往往一带而过。清代有的学者认为从其行草作品中可看到孙过庭(书谱)和苏轼《醉翁亭记》

的影子。

明代产生过许多着名书家,明初有“三宋”“二沈”,中期有文征明、王宠以及后期的邢侗、董其昌、米万钟等。尽管这些书家都以自己的风格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从总的精神实质来看,这些作品风格仍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皆圆润秀丽、匀称工整,基本属于传统的“二王”体系。

而张瑞图力矫时弊、独标风骨,于二王之外独辟蹊径,从书法的外观面貌到内涵意蕴都与其他书法家不同,奇崛的结体、劲利的线条、构成作品的主旋律,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令人观之昂奋,堪称是一种完全崭新的艺术创作。

相传明代星象占卜者言及张瑞图是水星托生,由此人们联想到他的书法无疑也有“水”的成分,水是火的克星,挂其书法于室内,既是高档次的艺术品,又是战无不胜的灭火工具,于是索求书法者众多。由于这一原因,张瑞图留传下来大量的书法佳作。

张瑞图着有《白毫庵集》,书有大量诗词、联句等书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