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45870600000028

第28章 耶路撒冷旧城

耶路撒冷全城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新城位置偏西,而旧城居东。旧城略呈方形,面积仅1平方千米。四周环以石造的城墙,城内集中了大量宗教古迹,一般人心目中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的都是旧城,或称古城。

被人们称为“智慧的民族”的犹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曾先后创建了他们的国家、宗教,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光辉历史。

流传千古的《圣经》中有2/3的内容都是来自希伯来人和他们的耶路撒冷。从另一方面看,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过自己不幸和痛苦的历史,但没有哪一个民族遭受的苦难像犹太民族那样普遍、深重和长久,所以又有人称犹太民族为“不死的民族”。从古至今,犹太人多次遭到歧视和迫害。

公元前的“巴比伦之囚”,公元70年罗马人对其的摧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犹太人又被称为“没有国家的民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无数次被征服之后,却始终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一切似乎都和耶路撒冷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在几千年的岁月中,耶路撒冷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都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

耶路撒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犹太人的大卫王就曾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定都耶路撒冷。3000多年来,埃及人、阿拉伯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等,都在犹太人的圣地耶路撒冷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些不同民族的人在这片土地上,你来我往,征战不休,造就了耶路撒冷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

对于犹太人来说,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000多年前,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两度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后仅存的外墙残垣。这面西墙并不全为第二圣殿遗迹,最底层基石是希律王所造,山面岩块则是拜占庭和回教所加盖的。西墙原称欧洲之墙,公元初期,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就是欧亚分界线了。长久以来,流落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后被称为哭墙。哭墙的中间有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分别来到广场墙前的两边,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出光泽。

旧城墙内的圣殿山是耶路撒冷圣地中的圣地,到处都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神圣史迹所在。入口处就在哭墙边沿石阶而上的奥玛清真寺,又称岩石顶,是公元前687年第二圣殿被毁后由穆斯林所建。

这座金色圆顶的美丽建筑,堪称耶路撒冷的地标,不论从任何角度远眺此城,皆能看见奥玛清真寺闪烁的光芒。

清真寺呈八角形,圆顶是由真金箔贴成,柱子带有新月形标志。大理石砌建的墙壁,以马赛克彩磁贴成阿拉伯图案装饰,墙上方还有马赛克磁砖装饰的可兰经文字。

寺内圆顶壁柱皆由马赛克磁砖和彩色玻璃装饰而成,显得富丽优美。圆顶下方栅栏内的白色石丘,据说是亚伯拉罕将其子艾萨克献祭予上帝,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由天使加百列引领升天之处。石丘下的比雷-阿尔瓦洞穴,即为灵魂之井,传说是世界的中心。

奥玛清真寺被视为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另一伟大的伊斯兰教圣地,多年来清真寺贴金工程费用都由约旦负担。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或许互相仇视,但是当约旦占领哭墙时,仍允许犹太人进入默祷,而今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也依旧允许阿拉伯人前往清真寺膜拜。由此可见,宗教力量的崇高巨大,使得人性即使处于战争之中,仍能显现和平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