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梯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7世纪左右,繁荣了几个世纪,是古代中东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到了公元前1200年左右,灾难降临。在几年时间内,首都哈图萨斯和其他许多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现在遗留在哈图萨斯的到处是被烧焦的遗物碎片和瓦砾。如此繁华的城市,是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它毁掉了呢?
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遗迹进行分析,确定哈图萨斯的敌人是用冲天大火毁掉了这座城市。从火焰熏黑的城墙内壁上仍可看出他们所放的火势之烈,整座哈图萨斯竟没有一座建筑物依然耸立。
1993年,在赫梯首都哈图萨斯以东125英里的库萨克里,考古学家挖出一座已被烧毁的巨大建筑群,在该建筑群的54个房间里到处都是散落的赫梯陶器堆,其中有些陶器因受大火的高温烘烤而熔化。总之,赫梯人遭到了灭顶火灾,所有的赫梯城镇被毁为废墟。
关于毁灭赫梯王朝的那把大火,以及赫梯王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亡的原因,考古学家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有人认为是来自“海上民族”对中东的侵略。当时出现在海上的一支北欧海盗舰队曾破坏了很多国家和地区。他们杀死大量居民,掠夺财物,甚至将其用大火毁掉。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1180年左右的一份拉美西斯三世的文本中有这样的记录:“这些外国人在他们岛国本土密谋策划,没有一个国家能挡其锋,赫梯首当其冲……他们继续前行……来到埃及。”
也有很多史学家很难接受赫梯帝国被毁于航海者之手这一观点,他们倾向于认为其他劫掠者也卷入其中,并且国内的敌人起到了一定作用。
还有人认为,赫梯王国被毁的大火早已酝酿了好多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以来,干旱影响着整个中东地区,国家收入减少,严重地削弱了赫梯王国的国力。民众为了生存,开始迁徙,寻找好一些的生存环境。于是,由于自身臣民的不稳定,加上北部迁徙而来的掳掠性游牧部落和西部入侵民族的合力,把赫梯王国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但这些也只是考古学家的看法,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赫梯王国究竟是怎么毁灭的,究竟在哪一年毁灭的,仍然是个谜。总之,赫梯王国已经不复存在。
考古学家认为,在大火毁灭城市时,幸存下来的人们四处奔逃,许多年以后,最终被别的民族同化,然而,赫梯文化并没有一起毁灭。在赫梯王国覆灭200年以后,纳托利亚东部和叙利亚北部又崛起15个小王国。他们选择了赫梯人的语言,承接了赫梯人的一些宗教和风俗习惯。学者们把这些王国称之为“新赫梯人”。
新赫梯人在叙利亚建立起了城邦并持续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在《圣经》里提到的赫梯人也正是这些新赫梯人。
1915年,捷克学者赫罗兹尼对楔形文字赫梯语释读成功,他宣布赫梯语不是中东语言的一支,而是与起源于欧洲和印度的亚欧语系相连的印欧语言。从那时起,现代人才真正认识了赫梯文化,也认识了赫梯人的首都哈图萨斯城。
然而,那些赫梯象形文字写就的文本,却始终没有人能够破解。19世纪80年代末,一位名叫阿切贝尔德·赛斯的学者破译了6个象形符号。1946年,这一不解之谜有了新的突破,伊斯坦布尔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土耳其南部的一座新赫梯要塞遗址的两座相同门的两侧发现了刻着文字的平板。每座门左侧的板上都是用可读懂的闪族语文字写的腓尼基语,右侧的饰板上刻的都是赫梯象形文字。由于各块饰板上的内容几乎相同且文本很长,所以,学者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长长的铭文,编写赫梯象形文字的释义用词和语法。这样,史学家终于有了进入赫梯王国的钥匙。
如何能够读懂赫梯语言,困惑了语言学家很多年。在这之后,又有一个不解之谜随之而来。即如果赫梯人确实讲的是印欧语言,而印欧语言并非源自安纳托利亚高原本地,那么,印欧语言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种语言到底起源于何处?起源于何时?接踵而来的是,赫梯人的族源到底来自哪里?他们迁徙的路线在哪里?他们又是什么年代到来的呢?
这些令考古界长期迷惑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