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年,地中海西岸的古罗马,被剧变与战争笼罩。克拉苏这位与庞培、恺撒大帝同称是罗马三巨头的新贵族亲政不久,就率领数十万大军东征安息。但这位统帅在卡尔莱战役中不幸战败,除了克拉苏之子率第一军团6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全军覆没。但突围的6000罗马人却下落不明,这成为欧洲史上的难解之谜。然而这个难解之谜却在中国《汉书》上找到了线索。
据《汉书》所记: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匈奴郅支单于攻战乌孙、大宛等,威胁西域。都护副校尉陈汤和都护甘延寿发兵至康居,恶战数月,灭郅支单于。在汉军与郅支所部的战斗中,发现有一支善“土城外修木城”、“摆鱼鳞阵,讲习用兵”的外来军队很难对付。陈汤降服这支军队后,将俘获的军士收编,协助汉军驻守西陲。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政府为方便他们的驻防和生活,专门在祁连山下的一块地域设置一县,名骊靬,并筑成城堡。这支军队被汉军收编后,作战勇敢,屡建战功。
《汉书》上所记载的这支奇特的外来军队和欧洲史上神秘消失的古罗马人的相似之处,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后认定:这支会摆“鱼鳞阵”的奇怪军队,就是罗马帝国远征军的残部;这支残部在卡尔莱战役中逃脱后,一直在伊朗高原流浪,后被郅支单于收编,参与对西汉的进犯。并初步推断出,该城旧址就在甘肃省永昌县境内,但具体地址不详。戴维·哈里斯于1989年公布了这一发现,当时便引起了轰动。
这个新推断,引起公众和考古界的极大重视。1989年,中国、苏联和澳大利亚的史学家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研究。但寻找这些神秘失踪的古罗马人,却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汉书》上仅仅对这支军队进行了极短的描述,并且再没有在任何史籍上有所发现。而寻找专为罗马人而修的“骊靬古城”似乎就是寻找罗马战俘的关键。关于这座古城堡,《汉书·地理志》仅做了这样的叙述:“汉置。西域骊靬人内迁居此,故名。”北魏以后这一地名写为力乾,到了隋代以后,才将此县废除。许多史料都只记载了来历,却没有结局。三国史学家在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张公元前9年绘制的地图。这张古代地图上,清晰地写着“骊靬”这一古县。专家们经过研究和实地勘测,终于找到了骊靬古城的确切方位,判定它就是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南10千米的焦家庄乡者来寨。
骊靬古城被发现后,有关专家对实地进行了勘察,但没发现文物,此后,他们又对遗址进行勘察,仍未有新的发现。直到1993年,杏花村的一位农民发现一根长约丈余的粗大圆木,四周嵌有长约尺余的木杆,所属年代不详。据有关专家认定,古罗马军队善“土城外修木城”。这根奇特的木制品很可能就是古罗马人“重修木城”的证据。永昌县文化部门对骊城址地表进行挖掘,首次发现了瓷水壶、铁锅和铁鼎等数十件古代器物。专家们推断认为,经过几百年的岁月,古罗马人与当地民族通婚融合,骊靬城废弃以后,历代又在此废墟上重建城池,因此骊靬古城有可能深藏地下,成为城下之城。另外,他们在与骊城相距3千米处的杏花村、河滩村、者来寨等村寨,发现十几名具有欧洲民族特征的居民,这些人外貌颇像地中海人,与当地土著有明显差异。有关专家们认为这些居民很可能是古罗马人与当地民族通婚的后裔。
罗马战俘之谜从发现到现在,虽说已经取得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但伴随着这些线索的出现,人们也提出了许多质疑。一种看法认为,从公元前36年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果古罗马人与当地土著通婚。按40年一代计算,也有50代了。而历经这样的血缘变迁,这么多代的同化,难道还真的可以保持原来的特征吗?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古代部族繁杂,也许是另外一族的变种。
但是无论如何,既然找到了骊靬古城遗址,那么就为罗马战俘这一千古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