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鹿,偶蹄目,鹿科,鹿属,别名为岩鹿、白鼻鹿、黄鹿,主要采食禾本科、蓼科、景天科植物,也吃多种树叶,有食盐的习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体态优雅,体形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体长约2米,肩高约1.3米,耳长而尖。雄鹿具角,角大,4或5个分叉,眉枝与次枝相距远,次枝长,主枝略侧扁,因此又被称为“扁角鹿”。白唇鹿通体呈暗褐色(冬季)到棕黄色(夏季),臀斑淡棕色。由于白唇鹿的唇的周围和下颌均为白色,故名“白唇鹿”。其头骨泪窝大而深,蹄较宽大。
白唇鹿主要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灌丛或草原上,它是一种生活于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白天常隐于林缘或其他灌丛中,也攀登流石滩和裸岩峭壁,善于爬山奔跑,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的习性,它们宽大的蹄子利于翻山越岭,作长途迁移。喜欢集群生活,日行性,无定居;耐饥寒。
白唇鹿的发情、交配期多在9~11月份。每胎仅产1崽,刚出生的小鹿非常可爱,身上有白斑。在交配期,为了争夺雌鹿,雄鹿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偶格斗。孕期8个月左右,翌年夏季产崽。
由于白唇鹿的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材,所以对白唇鹿等鹿类动物进行的猎杀使得这一珍贵种群越来越罕见。比如20世纪50年代末在四川甘孜州,每年收购野生鹿茸的数量约为60~70架。到70年代后期,虽然各地管理部门已加以重视和保护,但由于经济价值大,交通闭塞,非法猎杀仍禁而不止。加上各地捕捉初生幼鹿进行饲养,对野外种群增长也影响较大。
当然,白唇鹿的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各地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这种局面出现。人们建立了相应的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现有的保护区有新路海保护区(四川)、盐池湾保护区(甘肃)。目前,一些地区已有效地控制住了对白唇鹿的捕猎。